最富人性化的快乐学校

2009-08-13 09:47芮火才张康桥
江苏教育 2009年14期
关键词:尼尔儿童学校

芮火才 张康桥

在我们眼中,芝加哥实验学校、帕夫雷什中学、华德福学校、夏山学校、伊顿公学可谓世界名校。其中,夏山学校以最富人性化著名。那么,夏山究竟是一所什么样的学校,究竟为什么有名?对于我们而言,又有何启示?我们尝试回答这样的问题,更是尝试思考今天的教育。

夏山是一所什么样的学校

夏山是一所什么样的学校?学校通常有四、五十位学生。学生按照年龄分成三个班级,小班五岁到七岁,中班八到十岁,大班十一至十五岁。学生全部寄宿在学校,没有统一的校服,也没有宿舍检查。学校上午上课,下午自由活动,晚上也有看电影、读书会、心理学讲座等活动。学校的基本理念是:“让学校适应学生,而不是让学生适应学校。”的确,夏山就是一所孩子们自己的学校,最为显著的特点是:自由、游戏至上和个性化。

一、夏山是一所自由学校。校长尼尔一开始就决定“创办一所可以让孩子自由发展的学校,为此,我们不得不放弃所有的管训、指导、约束,以及一切道德训练和宗教教育”。

在夏山学校里。每位教师会在学期开始时公布一张时间表,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上什么课,当然也可以选择不上课,而整个下午全校都是不排课的,随处可以看到在山坡上欢快游戏的孩子,围着教师或大孩子们坐成一圈专心听故事的孩子,而陶器室、木工室、铁工室、化学实验室里通常被挤得满满的……

总之,孩子们的学习与生活都是他们自主选择的,当然也是自主参与的。但自由并不只意味自主,自治也是自由的含义之一。

在夏山,没有任何的权威和服从,每个人都享有同等的权利,尼尔不能未征得孩子们允许而骑他们的自行车,同样的,孩子们也不准乱弹尼尔的钢琴。在学校大会上。尼尔等教职员工这些成人和六岁的孩子一样,都只持有一票。自由的孩子是不易受到别人的影响的,他们没有对权威的恐惧,从而遵从他们自己的意志。有一次,尼尔提出在“在走廊上不能踢球”的议案,原因是“走廊在我楼下,吵闹声影响我的工作”,尽管全体教职工和女孩子和年龄大的男孩子们都同意尼尔的提议,但最终并未通过,后来。尼尔坚持不懈地在大会上几次提案,经过激烈的争论后,终于获得了大多数投票的支持。在夏山,每个人都可以通过不断的争取来赢得自己的权利。

二、夏山是一所游戏至上的学校。夏山通常也被称为“游戏至上”的学校。尼尔认为,承认“儿童时代是游戏时代,是天经地义的事”。在夏山,五、六岁也就是小班的孩子。几乎整天游戏;中、大班的男孩子则通常玩捉强盗、打仗,女孩则玩一些比较人性化的游戏,如玩牌之类的。星期天晚上,则是夏山的演戏之夜,学校的传统是只演孩子们自己写的剧本。当然有的时候是即兴演戏;同样,游戏与功课一样,都是自愿的,运动也是如此,在尼尔看来,运动等于游戏。夏山坚决不把奖品和分数列在学校的规章之内,因为奖品从来都不是目的,而做一件事本身才是目的。

这是真正的游戏精神!因为孩子们自由决定玩还是不玩,并且大家共同生成并遵循内在的游戏规则。这样的一种精神自然折射为一种鲜明的教学特征:幽默、好玩。在夏山没有考试,但偶尔为了好玩,尼尔会出上一两道题,下面就是两个典型的尼尔式试题。试题一,请说出它们在哪里:马德里,星期四群岛,昨天,爱,民主,仇恨,我的老虎钳;试题二,把《哈姆雷特》的著名独白“To-be-or-not-to-be”翻译成夏山的儿童用语。初来夏山的新生会对这样的试题感到迷茫,因为他们严肃惯了,而慢慢地在夏山这种轻松气氛的熏陶之下。每一个人,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发展出良好的游戏精神。三岁的戴维刚进夏山时,当尼尔问他“我想找尼尔,他在哪里”时,他会不屑地回答“笨蛋,你就是他”,而七岁时,当尼尔再问他这个同样的问题时,他会机灵地说“尼尔就在那小屋的后面”,然后,自告奋勇地去小屋后找“尼尔”,两分钟后,他回来说“戴维说尼尔不肯来,因为他正在喂老虎”。读了《夏山学校》,我们甚至认为一所好的学校,其学校的教育与生活就应该像游戏一样。

三、夏山是一所个性化教育的学校。在夏山学校,尼尔的主要工作是“个别谈话”,而不是教书。下面摘录一段尼尔和学生的谈话:

有一次,我让一个十四岁的男孩来和我谈谈。他刚从一所典型的私立学校转来,我发现他的手指已被烟草熏黄,便递了支香烟给他。“谢谢,”他说,“我不抽烟。”“抽一根吧!你这个大骗子。”我微笑着说。他抽了一支。

这样谈话是有原因的,一是男孩原来的校长非常严厉,导致他不得不说谎,尼尔给他烟表示说谎比抽烟更恶劣,说他是“大骗子”表示尼尔和他是平等的,在打击他权威情结的同时,让他知道现在的校长也会诅咒,但并不生他的气。显然,面对不同的人,尼尔会采用不同的谈话策略,他的个别谈话基本上属于心理学的范畴,主要解决自卑、合群等个性与性格方面的问题。

一方面,采用个别谈话解除所有由道德和恐惧造成的情结,实际上是帮助孩子找回自我;另一方面,孩子自主选择课程与游戏,自主协商决定学校的“规章制度”。这几乎是一个理想的个性化教育的蓝本。

夏山有名“名”在何处

随着《夏山学校》的发表,在全球范围内兴起了持续不断的“夏山热潮”,各个国家和地区,各种肤色的儿童纷纷到夏山学校就读,日本等地也兴办了类似的学校。《夏山学校》这本书也成了教育经典,被全球600多所大学指定为教育必读书目。而我们要追问的是:夏山究竟“名”在何处?

一、名在灵魂。夏山学校是一所有灵魂的学校,这是与世界上其他的名校一致的。例如杜威实验学校,其灵魂是“教育即生活”;帕夫雷什中学的信念是:学校教育的理想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社会进步的积极参与者。而夏山学校的灵魂是“让学校适应学生”,“让孩子自由发展”。

夏山的灵魂是高尚的。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以人为本,追求自由”几乎已成为全球共同的价值取向,夏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教育学的经典蓝本。反观我国当下的一些所谓的名校,要么以政策发家,要么以分数闻名。其灵魂,要么是一个空壳,只写在墙上或停留在口号上:要么不够高尚,违反生命法则,火中取栗,分数至上。如果我们走不出以分数出名校的怪圈。就出不了真正的世界名校。

夏山的灵魂是高尚的。之所以这样说,还因为夏山有着世界眼光以及对未来文明的期许。当哲学家们面对世界充斥着霸权、环境污染以及种种不平等的现状,纷纷探讨人类出路与未来的时候,夏山以一校之力尝试思考新的文明。在夏山学校,我们读到了,或许只有自由才能使孩子尽量发展本性中的“善”,自由的儿童将把新文明的希望带给人类。正如尼尔写道:“夏山学校的前途也许不太重要,但夏山这个观念的未来,却对整个人类有极大的重要性。新的一代一定要有机会在自由中长大,给他们自由就是给他们爱,惟有爱才能拯救这个世界。”世界眼光与未来文明,这本来就是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

和回应的,但在现实与功利的漩涡中,我们的许多学校已忘却了自己的使命,以至于目光短浅到看不到学生毕业以后的学习与生活,还谈什么世界眼光与未来文明!

如果学校是有生命的,那么其灵魂是最重要的。没有高尚的灵魂就没有名校的生命力。夏山有名最为重要的是“名”在灵魂。

二、名在精神。如果说自由是夏山精神的内核的话,那么我们也不应该忘记尼尔校长的特立独行与坚持不懈的精神。

校长尼尔的许多教育观念是特立独行的,例如他认为无需教孩子信仰宗教,无需对孩子进行道德训练;甚至有些是惊世骇俗的,例如他认为如果让小孩自由自在地摸自己的生殖器官,长大便会有诚实快乐的个性。这样一些观念,在相对保守的英国。是会不断受到责难甚至是攻击的,也正是这样的原因,夏山学校并不被教育部所承认。尼尔也经常和别人就教育观念的问题发生争执。尽管如此,尼尔不改初衷,坚定不移、坚持不懈地深入实施他自己的办学理念。

从夏山,我们知道办学需要智慧,但更需要勇气,而勇气背后是对自己的办学理念的坚持,其实也就是校长对自身的认同。教育的困惑,或者说办学的困惑,不只是来自于复杂的教育现实与现象。更来自于校长本身的心灵世界,我们有很多校长不缺先进的理念,但缺乏办学的勇气,缺乏特立独行与坚持不懈的精神。这样一种勇气,实际上就是不断地问自己我坚信什么,我认同什么,因此真正好的学校不可能只是在教育教学的技术层面,真正好的学校必然来自于校长与教师的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

三、名在实验。夏山学校是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实验学校,现在的夏山也因实验已成为了一所示范学校。当然,英国教育部没有颁发“实验学校”、“示范学校”之类的铜牌。而我们发了铜牌的许多“实验学校”、“示范学校”却是徒有虚名。夏山学校的理论假设是:人性本善,自由生长。尼尔认为“孩子的天性是善良的”,“孩子生来是聪明的、现实的,假如成年人不给他约束,他就会尽可能地发展他的潜能”。主要理论基础是弗洛伊德心理学以及人本主义哲学,与此相呼应的是教育设计:兴趣、游戏、弹性、综合、自主选择与个性化构成了夏山学校课程与教学的关键词。夏山也有自己的学生评价标准:①沟通能力,②数字应用能力,③资料处理能力,④合群,⑤自省能力,⑥问题解决能力。(参阅《2000年英国夏山学校访台座谈会资料》)最为重要的是,夏山学校几十年如一日,不断实验、完善实验,其研究结论是:“自由发展”的教育是行得通并且值得做的,从而真正成为了一种学校类型的示范。实验学校不应该是只满足于有课题的学校。更不应该是另一所“重点学校”,而应该是像夏山一样,有自己的办学理念、理论假设、教育教学设计、评价标准的学校,也就是能够建构自身教育哲学的学校,这或许才是名校的真正价值与意义所在。

夏山的启示与意义

夏山学校突破了传统教育观念,实验并证明了一种新的教育,这对于我们今天的教师和教育而言,当然有着许多启示和重要意义。

一、教育的艺术在于如何理解和尊重儿童。夏山学校是一所真正意义上儿童自己的学校。因为夏山学校教师关注的重心不在书本、也不在教学方法等上面,而在儿童本身身上。尼尔认为:“书本是学校中不重要的一部分,学生需要的只是读、写、算,其余的是工具、泥巴、运动、戏剧、图画与自由。”在夏山学校,老师们认为教学方法并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如果一个孩子真的想学它,不论用什么教法,他都能学会。”夏山学校的老师就是一个和孩子打交道的职业,主要任务是研究儿童本身——“除了头脑,还有情感领域”。因此,他们总是站在儿童的视角看待问题,例如有人问道:“你真的相信让一个懒惰的孩子随便浪费时间是对的吗?”尼尔回答:“世界上没有懒惰这回事。懒惰的孩子不是身体不好,就是对大人认为他应该做的事情不感兴趣。”因为夏山坚信,人性本善,童心美好,因此教育的艺术就在于如何理解和尊重儿童。反观我们的教育,我们更多的是钻研教材、梳理知识,并热衷于研究教学法,却忽视了最应该研究的儿童,虽然我们的教育号称为了儿童,却很少从儿童出发,用儿童眼光看待问题,更是缺乏理解与尊重儿童的艺术。在以人为本的今天,我们迫切需要调转研究的方向:从教育中的知识回归到教育中的人本身,因为夏山学校告诉我们——教育的艺术不在于如何教而在于如何理解和尊重儿童。

二、自由发展才是教育的核心所在。“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是马克思理论探索和实践上为之奋斗终生的主题,也是对未来新时代精神的高度概括。如果说马克思用理论向我们明示了“自由发展”才是教育的核心所在。那么夏山学校则用实践阐述了如何让“自由发展”成为教育的核心。

(一)自由发展几乎是顺其自然的同义语。从理论上说,在夏山,凡有做学者天分和志向的人都会成为学者,而只适合做清洁工的则会发展成为清洁工。夏山衷心希望的是对“孩子的天性与潜能的了解”,关心的是儿童的天性、天赋和需要,而不是将成人的想法强加给儿童。自由发展就是顺应儿童的天性。

到夏山来的孩子,有许多人一开始并不去上课,他们在校内到处游荡,其最高纪录是一个女孩游荡了三年之久。但就是这样的游荡或游戏,使每个人慢慢地找回了自己,都更清楚地知道自己是谁,知道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在尼尔看来,如果给孩子自由。他的潜能终将会得到充分的发展,夏山的实践充分印证了这一点。尽管孩子们成年累月地玩耍,但如果有一天一个孩子想考大学,他就会坐下来准备考试的规定科目,这个时候主动学习具备了最有效的时机。在两年多一点的时间里,他就能学到严格教育下要学上七八年的东西,这在那些认为时间等于分数的成人看来,简直是个神话,然而这样的案例在夏山屡见不鲜。透过这些案例我们看到自由发展也就是顺应学生的自我,当然顺应自我首先得让孩子发现自我、认识自我,而这样的发现、认识必须基于孩子的自主选择与体验,其他任何人都无法代替,因为“这是生命成长的自然法则”。

(二)自由发展必然摒弃控制。正如尼尔所说,为办一所让孩子自由发展的学校,不得不放弃所有的管训、指导、约束,以及一切道德训练和宗教教育。在夏山看来,一些孩子的问题,都是源自于成人的控制。例如当有人问“你对一个倔强不听话的孩子怎么办”时,尼尔的回答是“不知道”,因为夏山很少见到倔强的孩子,因为当孩子自由的时候,他就不会倔强。成人总是喜欢自作主张控制孩子的发展,从婴儿起,那些焦虑的、缺乏耐心的父母,在孩子还不会爬时就要求他站,那时婴儿的四肢还不够粗壮,训练的结果是让孩子变成了萝卜腿,在道德和学养上,我们又何尝不是在犯同样可笑的错误呢?我们要求还没有摆脱自我中心的孩子们为国家的兴亡安危忧虑,勉强他们上进,学这学那,当孩子还没有这样的需要时,强行地迫使他们“前行”,借助的手段就是拿

批评、惩罚吓唬他们,拿荣誉、奖励诱惑他们。我们今天的教育,依然以控制为乐,越演越烈,以精致化的名义控制每一分、每一秒,肆无忌惮地无视自由。生命在这些外在的东西驱使下被动、艰难地挪动,缺乏自由生长的动力和勇气,怎么可能成就真正的名校、真正的名师?

(三)自由发展需要信任、爱与赞许。信任、爱与赞许在夏山是每个家长和老师都必须遵守的信条。只不过,他们用更形象的话表示:你要站在孩子这一边。那么如何“站在孩子这一边”?尼尔举了个有趣的例子:“假如我在漆门时,罗伯特跑来往我门上扔烂泥的话,我会痛快地骂他一顿,因为我知道他在这里已经很久了,他不会在乎我的话。但是假如罗伯特刚从一个严格学校转来,而他扔泥巴实际上是在反抗权威,我就会和他一起往门上扔烂泥,因为解救他比我的门更重要。”

信任、爱与赞许并非直接对学生赞美,事实上在夏山没有一个孩子做任何事情可以获得尼尔的赞许,孩子们获得的是尼尔的真诚与认可。夏山告诉我们“站在孩子这一边”要做到三点:一是放弃我们认为最重要的东西,关注孩子认为最重要的东西,我们才能发现儿童,尼尔和刚来的罗伯特一起扔烂泥,就是信任、爱与赞许,因为此举意味着解放儿童;二是不用道德、威权以及宗教压制孩子,孩子就会觉得你站在他那一边,所以对于在夏山很长时间的罗伯特来说,尼尔的“痛骂”反而是朋友式的“真诚”,正如有孩子会说“尼尔是个大笨蛋”一样,恰恰表明这个孩子很喜欢尼尔:三是我们要有宽容之心,因为要孩子宽容,就必须先对他们表示宽容,宽容就是认可、接纳,就是信任与爱。

三、迈向以快乐为意义的教育。尼尔相信“生命的意义在于追求幸福,在于寻找兴趣”,我们能做的事是“少干涉”,儿童才能将他的本性充分自由地舒展开来,成就幸福人生。

夏山学校以快乐为教育的核心意义。快乐是一种内在的愉悦与平衡,以及对人生知足的感觉。尼尔标榜快乐第一,是因为尼尔标榜生命第一。在夏山,因孩子自由、满足而不学习小数点的算法,这是非常正常的。

(一)快乐的本质是自由。自由儿童的脸孔是开朗无惧的,被严格教养的儿童看起来却充满胆怯、痛苦和害怕。我们的教育也在找寻快乐,但我们往往忽视自由,以“比”、“评”、“赶”、“学”、“超”为手段,压迫或利诱学生以功利性的成就代替快乐,使我们离真正的快乐越来越远。我们的学校、课程、课堂必须重新审视快乐,实施自由发展的教育或教学,或许,我们才能找回真正的快乐学习。

(二)快乐就是成功。尼尔个人对成功的定义就是:“能快乐地工作、积极地生活”。默文,从七岁到十七岁在夏山学校待了十年,在这十年当中,从没上过一节课,所以离开夏山时,他还不大认得字,但他在离开学校时,决定学手艺,并在很短的时间里自学完成,结果成为所在机构的负责人,并且有一个幸福的家庭。默文同样也是尼尔引以为傲的成功案例。如果快乐是成功的标准,那么我们是否可以类推,一堂课的成功与否首先要看学生是否快乐,一门课程是否成功也要看学生是否快乐,同样,一所学校是否成功也要看学生是否快乐。这为我们重建教育教学的评价标准提供了重要的参照。

尼尔和夏山学校的老师是一些活得真诚,并且有自己独立见解的人,更为重要的一点是,他们了解孩子,对孩子充满爱,这种爱不是占有,而是真正地站在他们一边,希望他们能幸福,过一种内心满足、均衡的快乐生活。追求幸福比起学会解多少道题、写出多漂亮的文章都要重要得多,仅仅传授知识无法像人们希望的那样“触类旁通”地到达幸福的。夏山的毕业生中有工程师、家具设计师、炮兵中队长、无线电台长、芭蕾舞星、报纸专栏作家、空姐……大部分都从事创造性的工作,但同时,尼尔坦言夏山并没有培养出天才,对于这个或许“另类”的学校,强加一切我们恒常的标准来检验都显得格格不入,但如果我们拿“幸福”这条标尺来衡量,夏山就是成功的。

猜你喜欢
尼尔儿童学校
一个小奖品
尼尔丝历险记
留守儿童
学校推介
六一儿童
浮世绘
英背包客奇迹生还遭质疑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
“六·一”——我们过年啦!
捏脊治疗儿童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