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的价值:引领我们重温和回归教育本义

2009-08-13 09:47
江苏教育 2009年14期
关键词:名校理想智慧

彭 钢

教育史上有各种各样的名校,但大体上可分为两类:一类为主流名校,以办学历史悠久、办学成效显著、人才培养众多而产生了广泛的教育影响和社会影响。如我国的北大附中、天津南开、南师附中等,英国的伊顿公学等,它们构成名校的主体。这样的名校校长固然重要,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某一时期的学校发展,但不会有决定性的影响。学校影响大于校长影响。无论谁去当校长,名校的制度和思想都更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第二类为非主流名校,由某一重要教育思想家或变革家对学校教育实践进行了重大变革,从而产生重要教育影响和社会影响。如杜威之于芝加哥实验学校,尼尔之于夏山学校,苏霍姆林斯基之于帕夫雷什中学,陶行知之于晓庄学校等。其重大影响在于揭示了教育主流之外的另一种教育的人性关怀,揭示了教育实践所能够达到的新的可能、新的高度和新的境界。这类学校与作为思想家和教育家的学校创始人或举办人紧密相关,没有校长就没有这样的实践,也就没有这样的影响。这里的“非主流”也是相对的,当时是“非主流”,今天可能成为主流。

名校的成功各有各的原因。我们可以从办学思想、教育哲学、课程设置、教学组织、学生活动、教师特质、学校环境等多个方面去总结和概括,我们可以惊叹、可以羡慕、可以仰望。但任何实践都只能是具体的实践,名校的成功实践也只是一种具体实践方式的成功,具有时间、空间和文化的约束条件,因而并不具有普遍的有效性,更不具备可重复性和可模仿性。当我们一个班的学生就已经超过夏山学校全部学生时,我们如何去学习英国校长尼尔?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我们的办学条件极为艰难,如何去学习南师附中的分层次教学?我们需要学习而且能够学习的,是蕴含在成功实践中的教育理想和教育思想,是能够超越时代和地域的局限,超越意识形态、经济条件和文化背景的局限,尤其是超越教育自身的局限,照亮我们前行之路的学校理想和学校精神。名校的学校理想和学校精神各不相同,但如果我们把学校教育作为一个巨大的“演出剧场”,能够“照亮”我们教育现实空间的,就是不同国家、不同时期、不同名校的理想和精神,它们交相辉映形成“教育剧场”上空的聚光灯束,使教育实践形态的所有细节充分呈现,并凸显出其高低上下、宽阔狭隘的清晰轮廓,明亮灿烂、模糊暧昧和阴暗沉重的多种色彩,由此使我们能够确认、辨析和欣赏各不相同的教育价值和教育意蕴。

研究名校不仅要关注名校的具体实践。更要聚焦于名校有效实践中所体现出来的学校理想和学校精神,这种研究和分析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一是研究和分析通过校长行为、教师行为和学生行为所呈现出来的学校理想和学校精神。这是主体形态和行为形态的学校理想和学校精神。他们既是学校理想和学校精神的创造者,更是学校理想和学校精神的实践者和享用者,由此我们可以获得教育意义创造和教育境界提升的理性自觉和审美自由:

二是研究和分析通过课程设置、教学活动、学校环境等所体现出来的学校理想和学校精神,这是组织形态和制度形态的学校理想和学校精神,是为了主体、建构主体同时也超越主体的教育实践,是使学校理想和学校精神具体化、过程化和客观化的操作样式和形态,由此我们可以获得教育实践知识的丰富性、多样性和生成性的开阔视野,从而确立改造现实教育的自觉意识,提升创造崭新教育实践的更高能力:

三是研究和分析通过培养目标、办学理念、教育哲学的概括和表述所体现的学校理想和学校精神,这是前两者的集中概括和抽象提炼,具有相对稳定的形态,构成学校理想和学校精神的基本伦理和核心价值。由此我们可以深刻体验和感受:学校实践如何从具体提升为抽象,如何从特殊体现普遍,如何从丰富多样的实践创造回归教育的本义。

我以为,名校的学校理想和学校精神以个性化的表述和校本化的实践,从不同路径回归到教育本质和规律的核心,丰富了教育本质和规律的表现,扩展了教育本质和规律解释的范围。这种回归具有反复警醒的作用和功能,提示我们:学校教育以人的发展和培养为目的,必须以人化的方式进行,良好的学校教育就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是一种基于人性和人的理解的科学,教育活动(包括教学)是一种发展和提升人性、人格和人品的重大实践。

名校的研究和分析,会引领我们重温和回归到教育的本义:良好的教育其实很简单也很清晰,它就是一种人性、人格、人品的教育。

良好的教育要给人以尊严和个性。

人之所以为人,在于清晰地意识到自己作为人所应有的权利、地位和价值,从而建立应有的尊严和个性。教育的基本目的就在于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尊严和个性:通过教育给学生应有的品德和修养,以确立学生的尊严和个性:通过知识和能力的形成给学生应有的自信和智慧,以建构相应的尊严和个性:通过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和教育活动,开发学生的潜能、天赋和才华,以形成学生的尊严和个性。早在1948年12月,联合国大会就通过并颁布《世界人权宣言》,提出“教育的目的在于充分发展人的个性并加强对人权和基本自由的尊重”。1966年12月16日。联合国大会通过《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指出:“本公约缔约各国承认,人人有受教育的权利。它们同意,教育应鼓励人的个性和尊严的充分发展,加强对人权和基本自由的尊重。”通过教育形成和培养人的尊严与个性,已经成为不同政治制度和教育制度的世界各国,教育的普遍意义和基本价值所在。

良好的教育要给人以智慧和惊喜。

人之所以为人,在于具有适应社会、改造社会、创造社会的思想智慧和实践能力。学校教育的基本目的就在于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走上社会后能够智慧地工作和创造新的生活。学生的智慧无疑是通过知识习得和技能掌握逐步形成的,但知识传授本身并不是智慧,能够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并解决实际问题才是智慧,能够超越个人局限、排除现实困扰、享受创造愉快才是智慧。给人以智慧的教育自身需要智慧,需要基于知识和学科而又超越知识和学科。需要建构包含真(假)善(恶)美(丑)多种价值的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和情境。智慧的形成和培养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因此,维果茨基说,教学要走在发展的前面,其实整个教育都应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走在学生发展前面的教育教学,会使学生的学校生活和学习生活获得巨大的“惊喜”,即一种超出学生预期和认识的惊喜。学校教育教学如果不断落入学生的预期,就会减少和降低学习和教育的价值。而超出学生预期的教育和学习活动就能明显增值。这是不言而喻的。学生的智慧和发展就是在这种超出中、在惊喜中不断建构起来的。如果我们能够在知识、思维、审美、道德等方面,呈现、提供或指导学生“发现”新的认识、新的感受和新的境界。就能使学生超越他的现有局限和具体存在。有“眼前一亮”或“心中一亮”的喜悦感受。说到底,教育教学其实就是给学生以惊喜的过程,就是让学生在惊喜中获得更多发展可能性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惊喜”就是教育教学打开精神成长的明亮之窗的隐喻,它要求教师打开丰富的现实世界、知识世界和精神世界之窗,让学生在惊喜中看到一个更开阔、更丰富、更遥远的世界。由此,我们需要牢记马克斯·范梅南的教导:教育教学要使学生有心灵和精神的“惊喜”,有“获得”的惊喜和“成功”的惊喜。

良好的教育要给人以快乐和幸福。

追求快乐和幸福,既是人的天性,也是人生活和工作的目的。人总是在不断地追求着快乐和幸福、创造着快乐和幸福、享受着快乐和幸福。然而,作为一种人性的快乐和幸福是需要通过教育而学会的,教育既要让学生体验感官的快乐和幸福,也要让学生学会体验知识、思想、文化的快乐和幸福,既要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外在快乐和幸福。也要让学生感受学习的内在价值和愉悦。既要让学生认识眼前的、自身的、身边的快乐和幸福,还要让学生认识长远的、集体的、人类的快乐和幸福。良好的教育不仅指向快乐和幸福,而且指向快乐和幸福的意义,它应该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维持、保留和享受快乐和幸福的素养和能力,教会学生克制自己的欲望和本能从而学会增进长远的、群体的和人类的快乐和幸福,使学生能够创造和享受文明和文化的内在价值和意义,并从中学会品味、学会欣赏、学会陶醉。这就需要教育本身具有快乐和幸福的伦理和价值,并要求创造一种良好的教育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会获得知识、友谊和品行,学会文明、教养和创造,会看到一个更丰富、更壮观的世界,会使心灵和精神更宽广更深刻。由此,我们可以认识到,良好的教育就是一种实现自我超越的桥梁和跳板,学生在这样的桥梁和跳板上不断实现从“放弃过去的自己”到“建构新的自己”的痛苦,并在丰富的价值和意义中收获自我充实、自我提升的快乐,享受一种不断超越自身限制、逐步登高望远的成长和幸福。

名校之所以是名校,在于它能引领我们重温和回归教育的本义,这就是名校的价值和意义。我们越是被现实所迷惑和遮蔽。越是需要名校理想、精神的记忆和激励,越是需要确立清晰而冷冽的朴素真理,以洞穿教育现实的平庸、媚俗、功利的厚重屏障。

猜你喜欢
名校理想智慧
全国名校导数高考满分模拟卷(A卷)答案与提示
全国名校导数高考满分模拟卷(B卷)
2021款理想ONE
理想
你是我的理想型
名校办分校,如何趋利避害
五室友被英国同一名校录取
理想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