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训练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实践研究

2009-08-14 07:41沈雪妹李晓波周杏林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09年7期
关键词:实践研究心理素质

沈雪妹 谢 钢 李晓波 周杏林

[摘 要]成功训练的实践研究,探讨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有效途径。方法:对52名本校学生的成功训练,并于训练前、后用SCL-90和自信心评定量表对训练成员进行心理状况评估。结果:被试在后测中SCL-90各项因子分均低于前测,有显著性差异。自信心有明显的正向改变,各项数差异显著。结论:成功训练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解决其心理问题,对加强大学生适应社会、面对未来压力的潜质培养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成功训练 心理素质 实践研究

成功训练是20世纪中叶西方企业团队训练的一种方式,又称T—小组,主要用于对企业员工的某一特质需要进行针对性的培训,以提高员工的行业素质。如敏感训练T—小组、待人接物小组等。大学生成功训练意在培养大学生未来从业、应对社会的潜质,以心理素质提升为目的。我校自2002年起开始面向大学生开办成功心理素质训练营,借鉴企业团队训练和团体心理辅导的某些活动及技巧,在增强大学生的适应能力,发掘学生个人潜质,提高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调整心态、积极应对各种压力等方面作了很好的尝试。本次成功训练以自信、自强为主题,拟通过训练提升学员的自信心和心理健康水平,效果明显,可以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大学生素质教育提供一些可靠的资料与可行性建议。

一、研究方法

1.对象。为江苏大学在校全日制本科学生共52人,涉及理工医文四大学科门类的27个专业,其中男31人,女21人,年龄21.62+1.13,均自愿报名,以前未参加过同类成功训练营。

2.方法。采用集中训练,总训练时间为16小时,于双休日在江苏武警镇江训练基地进行。有3名专职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担任训练教师,另有3名教师参与活动。训练共分为三个阶段:热身或导入阶段、运行阶段、结束阶段。活动开始时,所有成员根据训练营的协议盟誓:不无故迟到、缺席;不得泄密;遵守无批评原则;尊重差异、无条件积极关注他人;自我接纳、自我尊重、自我发展等。活动依次为:相识风雨中(名片接龙、马兰花开朵朵)、风雨同舟(盲人行、解开千千结、热座)、共同起航(同舟共济、过电网、攀崖)、我爱我家(家图设计与分享、相亲相爱哑语操)。训练前分别采用SCL-90量表和自信心评定量表对受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自我意识等进行调查,训练结束一周后用同种量表对受训学员进行复测。

3.测量工具。SCL-90,自信心评定量表。

(1)SCL-90由Derogatis.L.R于1975年编制,王征宇等1984年修订,计90题,均用5点评分,症状从无到严重依次为1、2、3、4、5,分数越高,心理健康状况越差,症状越明显。

(2)自信心评定量表,用来了解成员参加训练前后自信心的改变,共有10项。

4.统计处理。所有统计数据用SPSS 13.0 for windows软件处理。

二、研究结果

1.成功训练前后SCL-90均值比较(见表1)。

由表1可见,成功训练一周后,成员的症状自评结果均低于训练前后,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

2.自信心评定结果比较。通过该表可以了解训练成员自信心改变的状况,逐题比较,可以看到成员在自我意识方面的改变(见表2)。

表2可见,成员在参加成功训练前后自我意识除第3、9题外均发生了明显的正向改变,得分有显著性提高(P<0.05)。训练前后成员整体自信心平均分有显著性差异,其中 t=3.051、P=0.001(P<0.05)。

三、分析与讨论

1.本次成功训练营有显著的成效。本次成功训练营在提高学员心理健康水平及学员自信心方面成效显著。几年来的实践表明,成功训练营这一形式深受大学生的喜爱,并能有效解决大学生个人发展过程中的多种问题,可以成为有效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形式。

(1)增进自我认识。在训练过程中,通过成员间的沟通与合作,成员在体验到了安全、温暖、依赖、接纳的良好心理氛围的同时,在被成员欣赏与需要中产生了积极的自我概念。成员对活动的参与、情感的不断卷入,使成员间人格、价值等不断地进行碰撞,给各自提供了多维度的不同认知行为模式,也让成员有了更多不同视角看自己的机会。成员在比较与分析中,实现自我成长,重建理性认知。

(2)提高自信心。活动中,训练教师自始自终立足于营造成员间无条件地积极关注,使成员能有较多地自我暴露。他们发觉成员间存在相同的心理不足,有相同的心理困扰,个人的心理问题并不特殊,由此使部分成员对自身心理困扰有了较为恰当的认识,调整了自我评价的标准,并能让自己更多地看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3)提高成员团体适应力。成功训练最多采用的是任务作业法,强调成员间的配合。教师在活动中重点指导个人对团体的适应、团体内部的合作、个人对团体的责任,让成员体验在群体中自己正在扮演的角色和不同角色应有的恰当行为,促进成员自我反省。

(4)改善人际交往技能。训练营如同一个人际交往的生活实验室,成员在活动中可以自由观察,分析现场的各种资料,分享在活动中的体验,从而给成员提供了学习、交流、演练的机会。学员在体验分享、角色扮演的过程中,不断调适人际交往中不良行为,形成适应性行为。

2.成功训练产生成效原因分析。本次成功训练营精心设计活动内容,引导学员积极参与,尽管人数较多,但仍能取得如此好的效果,有一定原因。

(1)有一支具有团体心理辅导理论与实践经验的训练师资队伍。本次训练营的一名主训教师和两名辅训教师都长期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多年从事心理咨询和团体心理辅导的经历,有较强的觉察能力,能对训练营成员的行为与心理反映做出很好的判断,能掌控、引导团体动力。在整个训练营中营造了安全、接纳、开放的心理氛围,使成员间产生了亲密的心理融合度。参与活动的教师也有一定的心理咨询的理论与实践,在团队活动中起到了一定的引领作用。

(2)训练营的形式较适合于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成功训练营借鉴了团体心理辅导的活动设计与辅导技巧,但其封闭性及训练过程中的情感卷入并不一定要很深,自我暴露也不是很多,成员之间尽管同样要建立信任、舒适感,但更多地注重面上的行为表现,重在活动,在训练过程中并不强求深入。因此,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活动需要的心理状态。个别成员有较多的自我暴露,并出现了强烈的情绪,训练教师及时作了适当的调适,在结束后及时给予心理辅导、咨询。基于以上特点,成功训练可不同于心理辅导的规模,可以有较多的人参与,人数可达上百人。这个规模让参与者在活动中有更多的学习与他人合作的机会和自由度,成员之间也不会产生很大的压力,训练的气氛也显得较为活跃。

(3)活动场所增强了成员活动的心理动力。本次活动我们选择了在武警训练基地,学员同时感受了两天的军营生活,让学员感到既神秘又兴奋。由此,学员在活动中表现出了良好的参与意识、团队合作意识和自我锻炼意识。

大学生成功心理素质训练作为我校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一种形式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几年来已有近千名学生和教师接受了培训,受训学员都不同程度获得了一定的成长。同时我校还应用心理咨询、朋辈训练、心理游戏广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节及心理卫生教育课等多种形式综合对我校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为学生的成功、成才作心理准备。

参考文献:

[1]樊富珉.团体咨询的理论与实践.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

[2]张远生.心理健康教育对大学生SCL-90评定结果的影响.中国学校卫生, 2003.215-216.

[3]王军.团休辅导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研究.中国行为科学,2005.755.

[4]哈罗德•孔茨,海因茨•韦里克.管理学.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277.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人文社科指导性项目04SJD880016.

猜你喜欢
实践研究心理素质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生物实验拓展式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高校公体课中的实践研究
初中数学教学微课的实践教学研究
基于“项目导向”的税法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心理素质
论新闻记者的心理素质与写作思维
开展“解烦恼”活动提高青少年心理素质
国防教育对“90后”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