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隆铧玉:“绿色”撑起农民一片新天地

2009-08-14 09:28刘万平
绿色中国 2009年7期
关键词:茶场武隆竹笋

刘万平

武隆县是重庆市一颗闪亮的“明珠”。这里是乌江和长江的交汇地,拥有2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1个国家森林公园、1个国家风景名胜区,世界最大溶洞群、天生桥群和世界第二大天坑群也都在这里栖息,可谓是一块风水宝地。

在武隆,一面“绿色”的旗帜正迎风飘扬,那就是武隆铧玉农业有限责任公司。它是武隆唯一一家由市派科技专家驻点的科技企业,同时也是重庆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重庆市青年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

一个绿色龙头企业的崛起

武隆县铧玉农业有限责任公司组建于2003年,以经营中药材种植、茶叶种植及生产、加工、销售为主,下辖天尺茶场、后坪茶场、重庆市华银山野菜开发有限公司、马头山中药材种植场和竹笋基地。

铧玉农业有限责任公司下辖的天尺茶场现有茶园2000亩,后坪茶场现有茶园1500亩,主要产品有“天尺碧芽、天尺龙隐、天尺云顶、巴山云芽、仙山云茶”等。其中,尤以“天尺碧芽”名气最旺,该产品在2005年度重庆永川国际茶博览会“华茗杯”全国名优茶评比中荣获“名优茶金奖”,为武隆县茶叶产业的形成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马头山中药材种植场,位于赵家乡岩脚村,平均海拨1350米。这里青山绿水,环境优美,是生产药材的理想场所。

2008年3月,铧玉农业有限责任公司收购了位于武隆县白马镇的重庆市华银山野菜开发有限公司。由此,开始了以武陵山的山野菜竹笋、蕨菜、薇菜、椿芽等为主要经营对象的收购、加工和销售。这些产品取材于天然,适合现代人特别是大都市人的消费习惯和口味,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市场前景。它们的产品包括竹笋、蕨菜、椿芽、薇菜、玉占花等野生纯天然绿色食品,被重庆市评为“消费者喜爱产品”。其中,笋竹系列食品不仅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富含高纤维、维生素A、B2、c和多种微量元素,还含有氨基酸及生物黄酮等对人体有益的成分和生物活性物质。人们食用后,可达到降血脂、抗衰老、抗氧化、消食、润肠、利尿及减肥等多种独特的保健功效。

在近几年的经营过程中,铧玉农业有限责任公司本着兢兢业业、扎实苦干的精神,将以前的小作坊加工,逐步发展为具有一定规模化、产业化的生产企业,把低廉的农副产品经过加工、保鲜、储藏变为高价值的绿色食品,向人们完美展现了山野菜的市场价值,进一步激发了农民的积极性,带动了产业的迅速发展。据介绍,按照现有的生产力水平,该公司一年可实现产值1800万元,实现利润270万元……

数字是历史的最佳见证,一串串枯燥无味的数据汇成了一个个令人惊叹的“绿色音符”,见证了一个朝阳龙头企业的巍然崛起!

依托科研院校提高企业技术

多年来,铧玉农业有限责任公司以“诚信务实,发展创新”为经营理念,以“着力打造有机、绿色林业产业,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重”等方针为经营宗旨,与重庆市科研院所合作,着力打造一个绿色高效的农业王国。

记者了解到,公司从组建开始就先后与重庆市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农科院农产品贮藏加工研究所、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开展技术合作,聘请了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副院长赵国华博士、农科院农产品贮藏加工研究所高飞虎副研究员等5人为公司技术专家。先后承担国家科技部农业成果转化项目《蒸青针形名茶造形与焙香关键工艺中试》、国家星火计划项目《库区食用竹笋种植与深加工产业化技术开发与示范》等。

三大著名院校在其领域的强大学科优势,为铧玉农业公司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公司天尺茶场被命名为重庆市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武隆试验基地、重庆市茶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武隆试验站。

据公司有关专家透露,公司中药材基地随着规模的扩大,年采收的面积将逐年增加,最高可达到年采收500余亩,价值500万元;茶叶种植基地可达4800余亩,年产量可达到160余吨。而马头山中药材种植场的最终发展计划是:黄莲1600亩、云母200亩、黄柏100亩、杜仲100亩,种植面积达到3000亩。

森林工程为农民带去福音

为了早日把荒山、穷山变成秀山宝山,去年8月,重庆市一项大型生态工程在人们的关注和期盼中正式启动,并迅速掀起一股“绿色飓风”和植树高潮。这项绿色工程就是闻名全国的森林工程。据了解,工程实施一年来,已成为解决全市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的巨大容器,前所未有的造林规模和速度,为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就业机会。

在森林工程风靡重庆的情况下,铧玉农业公司也紧紧抓住有利时机,利用自身资源流转林地,发展竹笋产业,成为众多森林工程实施企业的佼佼者之一。据公司总经理刘永铧介绍,目前该公司已流转林地3万亩,2008年至今已种植食用方竹笋2万亩,年底可达到5万亩;已改造原有野生竹林3万亩,到今年年底可达到5万亩。现有方竹育苗基地80亩,可移栽大田面积5万亩。

“之所以在实施森林工程建设中选择发展竹笋产业,是因为相中了笋竹产业生长快、成林快、成林早、更新期短、产量高、可持续利用等优势特点以及政府对栽竹的多方政策扶持。”刘永铧告诉记者,武隆生态环境良好,空气、土壤和水质均达到国家标准,极适宜栽种食用笋竹发展。而公司选择栽种的食用方竹笋品种食用和观赏价值极高,被誉为“竹笋之冠”,具有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市场潜力很大。

据了解,公司已在白马山、仙女山、黄莺、赵家等26个适宜食用笋竹种植的乡镇,建起以方竹、箐竹等为重点的优质食用笋竹生产基地,率先在武隆县白马镇天尺坪建立200亩食用笋竹苗圃基地、黄莺乡复兴村2000亩食用笋竹生产核心示范基地,竭力发展食用笋竹并对武隆现有自然野生竹林进行改造。

据刘永铧经理透露,到201 1年,公司将新建优质食用笋竹基地10万亩,改造现有自然野生竹林20万亩;新建出口笋生产线2条,年加工出口笋2000吨;新建深加工生产线1条,年生产竹笋系列产品3000吨,条笋系列产品5000吨;扩大仙女山野生食品厂生产能力,年预处理竹笋5000吨。项目建成后,可使2.85万户12万农民直接受益,农民收入1.3亿元,解决1500人就业难题。

猜你喜欢
茶场武隆竹笋
新伟茶场
抗美援朝运动中的武隆人
你的笑容里有茶香
“寻味武隆”让当地农特产品走向世界
竹笋
竹笋
The Prospect of Wulong Tourism Development
伊马茶场
陈鹤琴不赚昧心钱
竹笋见到阳光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