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溪红酒香飘飘

2009-08-24 02:29余宗宝陈华南汪建东
农产品市场周刊 2009年29期
关键词:芦溪酒厂红酒

余宗宝 陈华南 汪建东

芦溪红酒因呈红色得名,是一种米酒。酒越陈越香,如果陈上十年、二十年的,原本很漂亮的淡红色,随着岁月的流逝,会慢慢归于白。很有韵味的变化,从绚灿重归于平淡,是一种从容,一种淡定。时间愈久,颜色愈淡,酒香愈浓、烈性也愈强。

这些日子,福建省平和县芦溪碧水岩红酒厂的厂长叶大成显得特别忙碌,来自福州、泉州、广东等地的经销商订货电话响个不停,漳州闽台农产品展销中心也主动来电,联系该厂生产的“芦溪红酒”。“我们的‘绳武楼系列红酒供不应求!”叶大成兴奋地说。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由叶大成一手创办的芦溪碧水岩红酒厂经过十多年的艰苦创业,已由原来的“家庭式作坊”发展成为占地十亩、拥有标准化厂房和先进生产设备、通过严格的QS质量认证、拥有十多个固定营销网点、年销售额近百万元的规模化红酒厂;红酒厂注册的“绳武楼牌”被评为漳州市知名商标;“芦溪红酒”告别了自酿自饮的历史,走向了大市场;叶大成也多次被当地的党委政府评为“发展个私经济先进个人”、“发展经济勤劳致富先进个人”、“文明纳税户”,荣任“县工商联执委”、“平和县政协委员”。

芦溪红酒美传承数百年

中国历来就是一个酒文化深厚的国家。“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一杯未尽诗已成,涌诗向天天亦惊。”仅这些跟酒有关的传世诗作,在中国诗史中俯拾皆是,足可见中国之酒文化。芦溪红酒作为中国酒的一奇葩,同样有着独特的酒文化。据福建平和县文史资料记载:芦溪红酒历史悠久,酒文化底蕴深厚。闽南人,特别是平和人说起酒,就一定会提到“芦溪红酒”。据传600多年前,出生于书香门第子弟叶正寿开发芦溪时,根据芦溪山高水冷、天寒地冻特殊条件和生产生活的需要,大力推广和提高中原地区以米酿酒的工艺。每年夏收冬藏时期,家家户户都酿制别具特色的芦溪红酒。寒冷的冬天男女老少以酒驱寒暖身、强身健体;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等大家欢聚一起饮酒舒怀;平日里家里来了远方客人,好客的芦溪人也会把珍藏的红酒拿出来款待客人,不醉不归;亲人、朋友临别饯行,芦溪红酒也会摆上饯行的酒席上;哪家孩子升学高中,家里也会做些好菜,准备上好的芦溪红酒,招呼亲朋好友庆贺一翻。酿酒、饮酒成为当地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社会交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酒风盛行,民间的制酒技术也日益精湛。

叶氏后裔当作事业来发展

芦溪镇是平和县的一个山村小镇,山清水秀,群山环抱,气候宜人,水果飘香,是国家文物保护单位—— “绳武楼” (土楼)所在地。作为叶氏后裔的叶大成从小在这里长大,对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是那么的熟悉,特别是上辈历代传承下来的红酒酿制工艺,更是熟记于心。

叶大成对家乡的红酒有着特殊的感情,因而对家乡的红酒有特别的研究。他告诉记者:“芦溪红酒,以原料分类,属米酒;以制作工艺,属蒸馏酒;以颜色分类,属红酒;以酒精度分类,属低度酒(20度左右);以香味分类,属清香可口型,是‘色、香、味俱佳的美酒。”

“芦溪红酒”精选产自芦溪镇的优质粳米、糯米为主要原料,通过蒸粳米饭发酵等传统特有工艺进行生产,具有颜色悦目,酒质醇和;味道香甜,口感良好;富含营养,强身健体之特性,深受人们的喜爱。叶大成慢慢感受到了“芦溪红酒”蕴藏着巨大的商机。“如此佳酿不让世人都来共享,实在可惜呀!”

确如叶大成所说,十几年之前“芦溪红酒”很多人知其名而不知其味。要想真正的品尝到“芦溪红酒”就得亲入芦溪山区农家。因为当初家家户户都是自酿自饮,全镇上下没有一家的规模酿酒厂。也就是这一点,自信的他决定把“芦溪红酒”当作一生的事业来发展,并开始了十多年的艰苦创业历程。

传统现代相结合

创业伊始,叶大成调动全家的一切力量进行较大规模的“家庭式生产”。由于是传统酿制,人人都会,叶大成统筹安排,家里成员分工协作,倒也没多大的难度。但为了生产出高品质的芦溪红酒,他从备料、发酵、蒸馏、储存每个环节都不敢马虎,他长住“生产车间”,事事亲自把关,有好几次累倒在酒缸旁边。但一想到这个产业的美好前景,他立刻又变得精力充沛,信心百倍。第一年生产的红酒拿到平和县城和漳州城区去销售,每次一面市就卖完。由于他在酿制过程中用上了祖传的酵母,所以生产出来的红酒酒质清醇、口味独特,很多人买了又买,尝了又尝,一个介绍一个,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叶大成的红酒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很快“家庭式生产”满足不了巨大的市场需求和红酒事业本身发展的需要。叶大成经过多方努力,把原来的“家庭作坊”扩建成占地10亩的红酒工厂,并开始了运用现代科技与传统工艺相结合,创办平和县芦溪碧水岩红酒厂,进行大规模生产红酒。叶大成创办的红酒厂成为芦溪镇唯一家经过国家正式注册的红酒生产企业,芦溪红酒通过叶大成的营销真正地走向市场,不断地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要。

绳武楼酒好品牌

叶大成告诉记者:“芦溪红酒的优秀品质与芦溪独有的地理和人文条件息息相关。”成立后的碧水岩红酒厂,叶大成高度重视企业品牌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用经营红酒文化的触角经营芦溪红酒。

芦溪红酒选用当地山村天然泉水酿制。芦溪全境311平方公里,山地38.4万亩,资源丰富,农业是当地的主导产业,无任何工业污染。“好水酿好酒”造就了芦溪红酒的优良品质。

“优良的品质”需要有“优秀的文化”来结合。2004年7月份,叶大成邀请专业设计机构设计产品商标,在当地工商部门的指导帮助下,向国家商标局申请注册,并由专业公司导入企业CI,在企业和各种媒体规范使用产品商标,树立起良好的企业形象,创立了“绳武楼”品牌。

同位于芦溪镇的绳武楼,建于清朝嘉庆年间,系芦溪叶氏第十八世大学生叶处侯营建,是一座具有高超雕刻艺术风格的圆形土楼,国家文物保护单位。绳武楼的文化博大而精深,它精致的雕刻艺术令人叹为观止,雕刻的样式各异,造型美观,品味不凡,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精美绝伦的建筑艺术,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叶大成感受到了芦溪红酒文化与“绳武楼”文化的同源同根,毅然选择了“绳武楼”作为红酒的商标。叶大成告诉记者,商标假以“绳武楼”之名有借其灵气,创造红酒经典之意,同时借助“绳武楼”的双翼助飞芦溪碧水岩红酒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而后红酒厂利用“绳武楼”品牌优势拓展市场,生产的产品以环保、健康、优质深受消费者及社会各届的好评,产销量逐年大幅上升,市场覆盖面迅猛扩张。今年上半年,“绳武楼牌”被评为漳州市知名商标。“绳武楼牌”红酒畅销全省各地,远销粤、赣、浙等地区。

严抓质量酒香飘远

“没有质量就没有市场,没有市场就没有一切。”十几年来,叶大成一直坚信这一点,把“企业诚信”、“质量立厂”作为红酒企业的命根子。

碧水岩红酒厂创建十年多来,以生产绿色食品为根本,不断强化全面质量管理理念,狠抓全方位全过程的质量监控。对红酒生产实行全流程、全方位、全员性质量管理,形成富有“绳武楼特色”的质量管理方法。根据不同岗位提出不同的具体的要求,检验员、质量监督员、仪器检修以及管理骨干等关键工作岗位的人员均需经过培训合格才能上岗。尤其质量检验人员全部经国家质量检测中心培训,取得相应资格才能上岗。酒厂坚持“质量一票否决”制度,不合格产品不出厂。通过叶大成带领下的全体职工的不懈努力,“绳武楼”红酒质量稳定,品质不断提高,品种也不断发展到青梅酒、龙眼酒等系列。2003年,“绳武楼牌”芦溪红酒被中国中轻产品质量保障中心评为“中国消费者放心购物质量可信产品”;2008年9月酒厂通过严格的QS质量认证。

酒厂牢固树立“市场第一”的思想观念和“客户至上”的经营理念,明确“绳武楼”系列红酒的市场定位,采取积极的营销策略。叶大成告诉记者:“我们在漳州、泉州、广东汕头等地建立了10多个营销网点,建立了一支10多人的高素质的营销队伍,形成自己的营销网络。我们还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营销功能。重视营销人员对企业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的打造和传播。”

酒厂认真经营好服务文化,以持续改进满足顾客的更高要求作为不倦的追求。叶大成一边忙着给经销商开发货单,一边自豪地告诉记者:“我们对市场进行认真的调查研究,根据不同地区顾客的不同口味需要,开发出不同风味的绳武楼系列红酒。甚至根据‘客户下单,企业生产,确保开发新产品的思路与市场需要紧密对接。在产品流通过程指派专人进行市场跟踪,发现假冒伪劣产品立即采取相关措施,依托工商行政机关严厉打击,保护消费者和品牌的合法权益。酒厂还建立了畅通的客户服务热线信息管道,及时收集分析市场对产品的反馈信息和客户的要求,在生产过程中加以改进和创新。”

猜你喜欢
芦溪酒厂红酒
第一次做寿司
羿神:神奇之地的一家诚实的小酒厂
酒厂工人
My New Friend
菠菜红酒防痔疮
红酒中毒案
芦溪
2015年最酷红酒标签
芦溪 破解控费难题
连环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