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死亡

2009-08-26 09:44徐蕴芸
青年博览 2009年14期
关键词:病案病历出院

徐蕴芸

这个全国知名的医院传说有三件宝物,其中之一是积累了近百年的病历,病历中不乏一些在中国历史上响当当的名字,但那当然不是我注意的对象。

有段日子为了写论文,我每周都去病案库检索。病案库在地下三层,明亮而阴凉。架子带滑轨方便移动以节约空间,乍一看和图书馆没什么两样。黄色牛皮纸包裹的病历厚厚薄薄地矗立着,有时会割伤我的手指,里头是发黄变脆的纸张,上有褪色的墨水字,记录着一个人的姓名、出生年月、家庭住址、可能已经无效的电话号码、为什么来到这里、经历了怎样的痛楚、带着什么结果离开,欢欣还是悲伤……

由于我当时的课题,涉及一种起病较隐匿的妇科肿瘤。几乎所有的患者都需要接受创伤很大的手术,身体的一部分随之离去,然后就是无休无止入院治疗出院修养然后等待下次入院,生命变成无趣的重复,间杂着痛苦的化疗,偶尔有意外的严重副反应。出院记录里总是欢天喜地地写着:手术顺利,患者一般情况好,无明显不适,伤口愈合满意。或是:化疗过程顺利,患者出院,定期随诊。我忍不住会想,什么叫顺利,如何叫满意?一个永久残缺的人如何会好?化疗时撕心裂肺的呕吐声犹在耳际,红色笔标明的输血记录分外刺眼。如果在这里写作的人是她们,我们又会读到怎样的言语、抑或是绝望的沉默?

厚厚的化疗记录中,也有二次手术的记录。教授们画的术中示意图不像第一次手术那样星星点点,因为根本也没剩下什么。这是肿瘤的妥协也是医生的妥协。然后便要在打击中继续积攒精神和意志战斗下去,更大的化疗剂量更重的副反应……

说到恐怖,我们可能立刻想到披着湿漉漉黑色长发的贞子爬出屏幕变成现实,想到聊斋里面的女鬼阴笑着描画人皮,我们对着电视惊声尖叫,但是只要一关上电源就可以立刻告诉自己,这些毛骨悚然的家伙并不存在,全都是假的。这些不幸罹患恶性肿瘤的人,却不能通过切断电源来让它们消失,她们是否在无人的时刻惊声尖叫,每天从她们床前轻松走过的医生们,被平稳的生命体征和整洁伤口愉悦着的医生们,又如何能知道呢?

我之所以如此好奇,是因为我自己也只有这么一点儿承受能力。见过太多悲剧,同事聊天的时候都故作轻松地说,轮到自己就自行了断算了吧,哪有那么多的力气去保持最后的尊严等待被击溃。可这些黄色纸张上的人物不还是一次一次地从手术台上下来,回到生活里,再等待下一次战役。

令人意外的是,有本病历里面竟然还夹着病人出院后写给医生的一封信,按理说这种“不科学”的东西不会出现在这里。信上说:“这次手术后,我想在贵院再做化疗,不料贵院坚持说我已是生命无时了,我万般无奈只能转到××医院继续治疗,然后回家休养,病情完全没有按贵院的预言发展。我一日三餐,每餐1~2个馒头,精神饱满,思维、记忆、反应都很正常,我经常到街上走走,买些东西……我知道我的病是不好治的,但我希望院方再遇见这种病号,也不宜把话说得太绝,让病人从而放弃治疗坐以待毙……我不会说话,希望谅解。今后有什么新的医疗手段时,再望施恩!”

不能评论,无法评论,有什么资格评论。也许前辈们把这封信夹在病历里,是为了让看到信的每个医生肃然:病人都没有绝望,我们怎么能放弃。所能做的就是努力努力再努力,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选自《城市快报》

猜你喜欢
病案病历出院
住院病案首页ICD编码质量在DRG付费中的应用
基于PDCA循环理论的病案首页质量控制
随访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依从性影响
电子病历评级的分析与总结
病案数字化质量控制研究
“病例”和“病历”
临床表现为心悸的预激综合征B型心电图1例
第五回 痊愈出院
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系统建设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