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三枪影院

2009-08-31 06:46KenLeedupin67
数码家居 2009年8期
关键词:清晰度色域亮度

黄 欣 Ken Lee dupin67

MY CRT PROJECTOR

CRT三枪投影机和黑胶唱片、胶片相机有着相似的命运,先后被数码技术替换了。但并不是就没有人喜欢他们了,有那么一群人,对模拟技术的产品,依然充满了深深的情节⋯⋯本期,《数码家居》家访小组和AV199投影版主dupin67联袂访问成都黄欣的家,和大家分享三枪玩家的影音历程。

器材清单:

AV部分

投影机:BARCO 1209/2

视频处理器:PMS VPS-2300

HDMI-VGA转换器:CRT-MATE

信号源:松下S688(SD),SONY PS3(HD),VECTOR HM-DH30000 D-VHS BS高清录像机(HD)

AV功放:天龙AV1905

主音箱(兼HI FI):雨后初晴Super HL-5(音乐之旅ECI-2加分体300B双功放推动)

中置:JBL S38Ⅱ(NAD 216THX推动)

环绕箱:城堡Inversion15

超低音:AAD SD-10

Hi-Fi部分

CD转盘:CEC TL-5100

音频解码器:华韵DAC-1

LP唱盘:Luxman PD-310唱盘、VS-300分体电源

唱臂:Micro MA-505MKⅢ

唱头:高度风SMABA动圈唱头

唱头放大器:欧博PM-6(MM/MC)

CRT三枪投影机和黑胶唱片、胶片相机有着相似的命运,先后被数码技术替换了。替换的原因并不是单纯的性能不好,在某些方面,这些模拟产品确实有着过人之处,有值得玩味的地方,因此到现在还吸引着一小群人为之疯狂。

在市场主流的单枪之外,仍然有不少如我一样的三枪爱好者,在如今这个数码时代,依旧对模拟三枪那饱和的色彩,自然强烈的质感,出色的暗部表现一往情深。

我是一位成都的铁杆电影迷,从1990年代起就喜欢上了家庭影院,但限于房间,还有投影机那时的价格等种种因素,在90年代始终没能实现大画面的梦想。2002年,我购入ASK C85液晶投影机,在以前12平米的小屋玩起了影院,玩过一年后,借Sony 1001QM这款三枪入门机,接触到CRT投影机模拟世界,慢慢深陷其中不能自拔,而2005年一间24平米新影音室的落成,也使我在影院追求的路上有了更为便利的条件,三枪先升级到Barco data 801S,最近又购入了9英寸的BARCO 1209/2,银幕采用123寸16:9的Dalite High Power高能幕,SD标清讯源为松下S688 DVD加装SDI,配合PMS Crystalio VPS-2300视频处理器,HD高清讯源PS3加HDMI-VGA转换器CRT-MATE,这几年借各种机缘,把玩了很多视频器材,也包括Sony的9英寸机1292QM和G90U,丰富的玩机经历对个人眼界的提高与拓宽也有很大的帮助,借此番介绍我的影院之机,也想谈谈这几年玩机下来的一些感受。

三枪在2000年以前属于贵族,2000年后,由于LCD与DLP单枪投影机在便携性及高亮度上的优势,三枪各厂家逐步停产,最后BARCO在2006年也关闭了三枪部门,使三枪无论在国外还是国内都以二手的形式存在。

由于单枪这几年的飞速发展,高端机型都具有了不错的水准,坦白地说,一般的8英寸及以下的三枪播高清信号综合表现已处于劣势,如果单枪以后解决了发光源的问题,肯定会迎来更大的发展。不过目前,9英寸高端三枪仍然可以分庭抗礼,并且在质感表现、色彩的饱和度、黑色与暗部再现、画面的胶片感上具有一定的优势,所以9英寸三枪目前仍受到一些烧友的追捧。

我一直喜爱BARCO的三枪表现,2005年买入了8英寸机Data801S,2009年5月则升级为1209/2,终于圆了我的BARCO 9寸三枪之梦! BARCO的第一部9英寸机是1993年开始设计,1995年投产的Graphics 1200,这部机器沿用前800系列的汇聚板,主要使用Sony投影管,和Sony1292是一样的,并且拥有同样锐利的画面,但它的Sony投影管是不能翻新的,后期少量产品也有用松下的MEC投影管的,甚至还有发现一机上混用的。Graphics 1200很快被1609和1209所替代了,这时BARCO放弃了Sony管,改用可以翻新的松下MEC投影管,汇聚重新设计,采用双层电路板,RGB end stage电路也是全新的。1609是1209的下级产品,主要是行频要低一些,整体软件控制及画面调整功能也要少一些。1209之后又出现了1209/2,这就是我购入的机型,它主要的提升就是RGB end stage电路改良,还有IRIS自动汇聚可以选装了,我的1209/2就配备了IRIS自动汇聚。1998年1209S出现了,它相对于以前的1209来说是个比较彻底的升级,电路板几乎都全部重新设计了,与1209之间不可代换,投影管的颈板也比以前的更窄,带离轴角调整(scheimpflug)功能,只有早期的少部分没带,后期的1209S/E是一次小的改款,主要是高压部分和主板改良。对BARCO来说,cine9和cinemax的出现基本代表了它最先进的9英寸三枪技术,后来的Riality909带宽设计的更大,不过这几款三枪基本在二手市场里面看不到,对BARCO三枪的拥趸来讲,最现实的办法还是在1209系列里面寻找。

BARCO 1209/2相对于以前的801S提升是巨大的,1209/2是电磁聚焦的9英寸管,具有最大2500×2000的分辨率,带宽120M,投影管与镜头是液体耦合(LC),电路设计也更好,比使用静电聚焦投影管,空气耦合(AC)的801S画面表现可谓是三级跳。首先电磁聚焦投影管会比静电聚焦的锐利很多,液体耦合的机型的画面不会有光晕出现,加上1209/2的电路也先进很多,这些都是影响三枪画面表现的因素。8英寸机型有不少采用电磁聚焦投影管的,但采用液体耦合的机型却比较少,如BARCO的 808S,就是电磁聚焦空气耦合的,在暗场景时如果有高亮物,就会在物体周围出现如手电筒般的光晕,无法消除,动手能力强的烧友还有改AC为LC来消除光晕提升画面对比的,BARCO后来的1208S虽然是8英寸机,但也采用LC耦合了。

我的这台1209/2镜头是Delta公司的HD-10L,放大倍数9-13,在HD10系的镜头中,边缘聚焦能力HD10f>HD10gt17>HD10L,但HD10 f只在G90上用。HD10gt17 (BARCO的HD120)放大倍数14-20X,一般用于CINE9上,因CINE9一般是用于影院用机,用于前投,Riality909用途主要为模拟仿真和CINE9的用途基本相同,所以镜头用的是HD10F系列,自己命名HFQ900,为了和Sony不同,镜头最前端外壳用的是工程塑料而不是铝合金,但分辨率都是12P/mm。而HD10L和HD120都是标准的10P/mm,虽然在同一台机上HD10f>HD10gt17>HD10L,但镜头提升是有限的,远不如电路的提升巨大。1209/2在镜头方面的一个小缺点就是没有带离轴角调整(scheimpflug)功能,因此就无法如1209S一样可以通过离轴角调整来达到四角都同样清晰,当然也不是没有办法解决,可以通过镜头垫片来调整,不过就是太麻烦了,所以1209/2的安装距离等等一定要按照BARCO的说明书进行,与水平面夹角也不宜过大,这些都是影响镜头四角聚焦清晰度的因素。

在工程菜单里面,1209/2没有G2和Gamma调整的选项,估计G2可开机直接调,但Gamma项本身就没有,在1209S以后的机型上才有的,不过所有BARCO三枪的Gamma项都是用于调整中部灰阶自然过渡的,无法利用它来提高暗部的细节与层次感,这和普通的Gamma调整不太一样的。

对模拟视频而言,带宽是个非常重要的参数,比如显示1080p@ 60Hz需要186M(-3dB)带宽。视频模拟信号的强项是能够承载非常细微的细节,所以才易于在性能上产生非常细微的变化,如果带宽不够,最普遍的问题是由于在高频反应的缺点会导致清晰度和精细图像细节的损失。有高烧友自行摩机提高9英寸三枪的带宽,属于高端摩机方法了。

看SD标清时,我用松下S688的SDI输出加PMS VPS-2300视频处理器,看高清时,用PS3加HDMI-VGA转换器,都输出1080i@60Hz的RGBHV模拟信号给BARCO 1209/2,VPS-2300也可以倍线处理成1080p@60Hz再给1209/2,不过实际看起来与1080i@60Hz没有区别,所以还是用1080i。虽然1209/2在管子面积,行频都具备了完全解析1080p的能力,但在模拟视频的一个重要参数带宽方面,还有一定的局限,因为显示1080p@ 60Hz需要186M(-3dB)带宽,即使cine 9和Riality909也只是刚刚够而已,要想完美也需要提高带宽,1209/2的120M还差了一些,也造成了它的1080i和1080p区别不大。不过话说回来,BARCO 1209/2显示1080i的信号已经非常好了,也不一定非要1080p@ 60Hz的信号。

三枪不同单枪,现在基本都是而二手,二手机状态也不一,用过较长时间后,很多机内预设的色温已不准确了,人眼的适应性又很强,光凭人眼调是很难达到准确,有条件的话进行一次D65的色温校准是非常必要的。

我用过的BARCO 801S和现在的1209/2,用机内自定的6500K的话,图像都偏绿,色温都不准,这次借《数码家居》Ken Lee兄家访的机会,终于用datacolor公司的仪器软件进行了校准,达到了D65标准,校准后画面的提升是比较明显的,这时看各种讯源都可以有满意的效果。这次调机也把峰值白电平(对比)提了起来,使白与黑之间获得了最大的动态范围,1209/2对显示1%的黑与白都毫不费力。三枪使用主动性发光源,虽然色域可能比现在的单枪要窄,但输出特性很饱满,使色彩看起来很丰富饱和,讨好人眼,看VPS-2300处理后的DVD都可以获得很舒服的效果,黑位较深沉,暗部细节与层次丰富,高亮的场景充满阳光感,具有活力与张力,画面色彩饱和,对比强烈,特别突出的是自然而强烈的质感。看蓝光高清就更加出色了,我对BARCO 1209/2的表现还是非常满意的,能够超出它表现的其余9英寸三枪已经是屈指可数了,唯一的不足就是四角的聚焦差点,这个只有通过加垫片慢慢调整了。

投影幕布也是家庭影院不可或缺的一环。我使用的是123寸16:9的Dalite High Power高能幕。高能幕增益很高为2.8,它幕布上的珠粒非常之细小,珠粒小有两个好处,一是再现的图像可以做到非常细腻,二是小珠粒集中反射光线,可以获得较高的增益。三枪的亮度是很宝贵的,使用高增益的幕布可以降低三枪的亮度值,延长投影管的寿命,高能幕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由于它是回射性的幕布,适宜坐投而非吊装,在中间皇帝位上可以获得很高的亮度感受,高亮场景下的色彩特别迷人,暗部与亮部的细节都有极佳的表现。画面的亮度保证了,那么尺寸也能够投得更大,以我家中5米多的观看距离,123英寸16:9的画面大小颇具影院感,特别是大动作场面的冲击力很令人震撼!高能幕由于增益高,在色偏和视角这两方面有点负面影响,另外高能幕在黑色的再现上,比起高级的低增益幕如Stewart和Kikuchi也有一点差距,主要表现在黑色的层次感稍弱,当然价格也差了很多,这方面的差距也是可以理解的。

玩三枪,房间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我的这间专用影音室有24平方米,尺寸为6.85m×3.4m×2.90m(长×宽×高),影音室色调主要考虑影院风格,前墙做123寸16:9(2.74m X1.54m)高能硬幕,那么在黑色幕框之外,用黑色乳胶漆将墙体涂全黑,整个天花板刷深灰色乳胶漆,两面侧墙做两排对称的硬软包装饰。地面采用强化木地板,铺地毯,侧墙及后墙除硬软包的位置外,均贴灰色亚光墙纸,对室内的反光抑制得很好,符合三枪玩家对光线控制的严格要求。侧墙上两排硬软包采用深绿色,布艺沙发也是灰黑相衬。所有的窗户与透明推拉门都作两层遮光,房门作完全隔音处理,这样布置下来,整个房间的影院感还是很强的,特别是漆黑的硬幕前墙加两侧的硬软包,配上灰色调的墙纸,基本达到了我所追求的影院感。

影院的声音方面,我使用的AV功放是天龙老款AV1905,无HDMI输入端子,不过它有5.1的外部模拟输入端子,还有完善的前级输出端子,为了减少AV功放的负担及提升音效,我只用AV1905推4个环绕箱,主音箱雨后初晴Super HL-5的30周年红木纪念版用音乐之旅ECI-2加分体300B双功放推动,中置用NAD 216THX推一对JBL S38Ⅱ,超低音是AAD SD-10,算起来是8.1声道,JBL S38Ⅱ作为影院重头中置声道非常称职,AAD SD-10的冲击力也算不错,整套搭配在音效营造方面我个人是很满意的,不足就是无法欣赏次世代高清音频,那么我下一步计划就是购入次世代AV功放或有高清解码后模拟输出的蓝光机,使音频与视频都同样达到高清,进一步挖掘出大画面影院的迷人魅力。

Dupin67:鱼和熊掌不可得兼

跟随《数码家居》Ken拜访了本地老烧友,受益匪浅。虽然身为av199的投影版版主,然而在这次家访之前,我对投影机画质调整的理解,还停留在用《HiVi Cast》调整亮度对比度的石器时代。Ken的调试,在短时间内就让老烧友的9寸三枪的感觉涣然一新:阳光感,充分的阴影细节,准确的色彩。在调试过程中,Ken把对色彩空间的深刻理解,转化成了形象的语言描述,结合画质的不断改善,让我们对色彩空间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了更深刻和准确的认识。印象最深刻的一段话是:D65是目前硬件条件下业界公认的各方面比较均衡的标准。很多对D65不满的人,很可能没有看过真正准确的D65。

另外,这次家访还让我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到了传说中的三枪。模拟的油画般的质感,让D9的画面都变得相当精致。然而也必须承认,CRT扫描的精度,与固定像素数字投影机的刀锋般锐利的画面相比,在锐度上还是有相当的差距。鱼和熊掌不可得兼,模拟的汇聚虽然不如固定像素的锐利,然而却也在某种程度上消除了固定像素的令人烦恼的边缘增强,让物体边缘过渡得更为自然,这也是三枪机的魅力之一吧。

Ken Lee:三枪、单枪?调试一样重要

首先,我们采用ColorFacts采集参数,发现巴可1209/2预设的6500K色温有所偏绿,RGB图看到绿色明显偏高,红蓝偏低,平均色温5134K。通过色域图看到,这台1209/2色域只有NTSC1953的60.56%,也就是不能完全涵盖我们目前观看的HDTV和DVD,可以看到实测的红色坐标点和标准的HDTV相差比较大,观感上的表现就是红色表现力不足,红色偏橘红,不够深红,红色的过渡和渐变因此也不足。造成红色不足,相信是和1209/2的定位有关,这不是视频专用机,因此没有着重在色彩的均衡性和表现力上面,所以黄先生说这台机子看起来比较淡雅,就是因为红色色域偏小引起的,而绿色和蓝色则没有什么问题。Gamma是典型的CRT 2.52线性Gamma,也就是说有非常优秀的画面层次过渡。和色彩比较起来,最大的问题还是出在亮度上面,实测画面亮度只有1.41fL,距离标准的12fL偏差比较大。

经过百万年来的进化,人类眼睛最敏感的并不是分辨率,而是亮度。亮度是构成画面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指标,如果一个画面的亮度不足或过高,那对比度和色彩饱和度都不会好。因此,我们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把亮度提上去,根据三枪的特点,最终把亮度提升到5.14fL,获得了很棒的阳光感。然后我们调整RGB白平衡,改善RGB之间的平衡性,最终绿色和红色都有很不错的重合性,只有蓝色有所漂移,平均色温5755K,25-100IRE基本贴近D65。通过亮度和RGB白平衡的校正,现在展现在我们眼前的画面具备很棒的观感,不但亮度充沛,还具有很好的白平衡还原特性,白色是非常舒服的暖白色。

三枪和单枪的差异

目前还有不少视频爱好者在争论三枪和单枪到底谁好谁坏,尤其在网络论坛上,三枪党和单枪派各执一词,让论坛好不热闹。

亮度

前面说过,人眼最敏感的是亮度,如果亮度不足,对比度和色彩自然不会好。现在看来,状态良好的8、9寸三枪,配合高增益幕布,加上合理的调试,基本实现1000流明左右的单枪配合1.0增益幕布的观感。因此一块高质量的高增益幕布是三枪不可或缺的,重点要平衡亮度和视角度、Hot Dot之间的关系。

对比度

对比度就是最亮除以最暗,和亮度、黑电平有很大关系,亮度不够或者黑电平不够低,都直接影响对比度。

开关对比度:由于三枪可以实现非常低的黑电平控制,因此开关对比度一直是三枪的强项。随着单枪芯片原生对比度的提高和动态光圈技术的崛起,单枪黑电平也在不断压低,典型代表就是JVC的HD系列,在黑色场景为主的画面,观感并不输于顶级三枪。

同屏对比度:由于厂商一直用开关对比度来宣传产品,所以同屏对比度一直被大家忽略。三枪的同屏对比度并不能做得很高,据国外权威测试,参考级的G90同屏对比度也不过200:1,而目前最新款的单枪都轻松突破200:1关口,DLP更是实现了700:1的超高同屏对比度。那同屏对比度到底有什么作用?阳光下的雪地上,一个穿着黑色皮衣的滑雪者,就是典型的同屏对比度场景,非常考显示设备的高光和黑电平处理,如果同屏对比度不足,黑色皮衣就容易发灰。这种场景,DLP拥有绝佳的表现力。

开关对比度和同屏对比度之间是相互依存的,一台完美的显示设备,就是尽量把这两个对比度做高。但是,电影是光影艺术,加上目前的胶片、数码摄像机的宽容度限制,大多数的电影场景都是偏向中低亮度,因此开关对比度高的投影机在大多数时候有更佳的观感。

色彩

要评判一台显示设备色彩的好坏,色域和光谱是关键。色域好比人的听力范围20Hz-20KHz,光谱就是声压dB。

由于三枪技术研发的比较早,除了后期的一些视频专用型号,色域的覆盖率都不能完全的覆盖ITU601(DVD)和ITU709(BD、HDTV)标准,也就是色彩范围不足。但由于三枪具备很棒的光谱特性,尤其红色系,因此虽然色彩范围不足,但在可表现范围内具备很棒的表现力,所以观感温暖厚实。

目前的单枪投影机,基本上都是广色域设计,不但完全覆盖HDTV和DVD标准,部分型号还兼容x.v.Color色域标准,色域已经达到NTSC1953的100%以上了。但受限于UHP等高压水银灯红色光谱先天不足的情况下,总体观看比较单薄。因此迫使厂家不断提升光源技术,如索尼的XENON氙气灯和其他厂家的LED,都是由头开始,让色彩变得更漂亮。所以单枪不是不能做出超越三枪的色彩,目前最大的问题是成本。

三色汇聚和清晰度

三色汇聚:对于三枪,最大的问题依旧是聚焦。和我以前看到的三枪一样,三枪的聚焦调整是相当考功夫和时间的,这是由于三枪的三支投影管是水平排列的,虽然处在同一水平线上,但三支投影管存在角度偏差,必需同时校准三支镜头,才能让它们投出的扫描线汇聚在一起,也就是要做“三色”汇聚,因此要做到如固定像素投影机(单枪)的聚焦准确度,基本是不可能的。而三片式单枪是不需要用户做“三色”汇聚的(部分高端型号有微调功能),出厂前就已经做好了,加上“点阵”工作方式,因此更容易获取高精度的聚焦效果。

静态清晰度:有些人认为三枪的清晰度比单枪高的多,9寸可以做到2500×2000分辨率,但不要忘记视频清晰度是以多少电视线做标准,分辨率高不一定清晰度就高。使用过CRT显示器的朋友都知道,其实CRT也有最佳分辨率,如一台17寸CRT最高可以支持1280x1024@60Hz,但肯定不如1024x768@85Hz最佳分辨率看的舒服。CRT对最佳分辨率的宽容度比较大,多点少点影响不会太大。单枪对最佳分辨率就非常敏感,多一点少一点都容易看出。

动态清晰度:三枪是电子束成像原理,在响应速度拥有绝对的优势,因此动态流畅,清晰度很高。而单枪的LCD、LCoS、DLP芯片响应速度就要差一些,如果不配合动态补偿技术很容易出现动态模糊、拖尾现象,目前动态补偿做的最好的是索尼的高端VW系列,采用了插黑和插帧双结合(其他厂家只有插帧),动态清晰度已经接近三枪的效果。

其实要知道显示器的静态清晰度和动态清晰度有多高?用一张《Hi-Definition Reference Disc》测一下就知道了,分辨率高不一定等于清晰度也高。

无论是玩三枪还是单枪,都是个人喜好,没有对错之分。但一定要客观科学的看待事物,他们都有共通点和优缺点,想玩好、玩深入,学习一定的色彩管理和视频规范等知识,能让您更容易明白什么是“好画面”。三枪或单枪,玩好了都很出彩。DHC

猜你喜欢
清晰度色域亮度
影响摄影图像清晰度的因素
天上的星星为什么不一样亮?
一招让显示器好用百倍
说说DCI-P3色域的那些事
影视制作专业问答5
为什么4K广色域投影机会很贵?
本本亮度巧调节,工作护眼两不误
浅析色域可视化技术研究现状
亮度一样吗?
你与高分的距离,只差一个“清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