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柳相赠”之缘由

2009-08-31 08:17
作文周刊·小学四年级版 2009年48期
关键词:折柳杨柳依依四中

“柳”与“留”谐音,赠柳表示留念,一为不忍分别,二为永不忘怀。但是,这种解释不足以令人完全信服。折柳送别作为一种文化习俗,恐怕不是一个“谐音”就能解释清楚的。因此,古人就从另外的角度探究其中的缘由。如清朝褚(chǔ)人获在《坚瓠(hù)广集》卷四中提出:“送行之人岂无他枝可折而必于柳者,非谓津亭所便,亦以人之去乡正如木之离土,望其随处皆安,一如柳之随地可活,为之祝愿耳。”这种解释是很合理的。柳树的特点是“随地可活”,这正可以拿来祝愿远行的人:到了异地后,随遇而安,能够很快地融入当地的人群中,一切顺利。这一说法便有了深刻的哲理性和更高的文化品位。

但这还不是“折柳送别”这种文化习俗的最初缘由。最早的渊源应该是“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几句古诗。理由有三:一是诗句来自《诗经》,而且是名句,很多读书人都熟悉;二是“杨柳依依”表达了战士出征前怀家恋土的离愁别绪,为后来的送别诗奠定了文化基调;三是《诗经》作为五经之一,其深广的文化传承作用不容忽视,古人作诗讲究“无一字无来处”,意思就是作诗要引经据典。

总之,“折柳送别”应该有“谐音感怀”“哲理启迪”“文化传承”三个缘由。

【本报编辑部】

猜你喜欢
折柳杨柳依依四中
MTBE装置醚后碳四中二甲醚含量高的原因及优化
孙钢坪
折柳寄情
捣练子·春
一斛珠·灞桥折柳
What do young people worry about
过 往
杨柳
江西省瑞金四中举行“微爱包裹”捐赠仪式
怕与不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