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几点思考

2009-09-18 06:02张晓江
农民科技培训 2009年7期
关键词:农技生产力农民

张晓江

大力开展农民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是保持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基础。作为长期从事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农广校,具有了解农村、熟悉农业、贴近农民的显著优势,在培养农村基层干部、实用人才、致富带头人及农民工等农民教育培训中发挥着主力军作用。以下是本人对新形势下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几点思考。

一、教育培训是重要的生产力

教育培训使科学知识与人结合起来,实现了科学知识的再生产,将可能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教育培训不仅是知识生产力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与知识要素一样,具有直接的生产力意义。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对于科技文化素质不高,且处于边远地区的农民来说,教育培训更可以说是现实的生产力,可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四川江安县农广校围绕当地竹业产业开展培训,在蟠龙乡通过讲解分析和现场技能培训,把竹片再加工为黄折后,使当地竹农每人每天收入从10多元增加到30多元。看到效益后,该乡60%的农户自发购买打竹机,编织黄折提高竹加工效益,并带动了周边竹编产业的发展。

二、培训教师是实现科学技术转化的关键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社会对受教育者的要求,主要通过教师来体现,使学生的身心朝着社会要求的方向发展。农业科学技术的转化需要对劳动者进行培训和教育,而劳动者需要通过培训将科学技术进行吸收和消化。培训教师肩负着了解需求、传递知识、推广技能、接受反馈、答疑解惑等重要责任,其对知识技能的了解程度、教育教学水平的高低,对学生的影响和宣教力度,都将直接影响劳动者对技术的学习、理解、消化和吸收,影响生产力的发挥和经济效益。

三、农民技术培训要建立规范的培训纲要

目前,各地开展的农民技术培训,除少数项目培训有统一的大纲和教材外,使用的基本上是当地自行编印的教材,先进的生产技术、教学方法、产业发展趋势和导向等都无法建立在一个较高的层次和合理的范畴,使培训质量难以保证。因此,制定统一、规范、权威的培训大纲势在必行。这既是推进农民教育工作的重要举措,也是提高培训质量的重要保证。培训大纲应成为农民技术培训体系的指导性文件和农技推广部门、农民培训机构、农村专合组织以及培训教师开展科技培训的工作手册。

四、构建农民教育培训长效机制的设想

目前,涉农教育培训有农业院校、农技推广、农业科研及民办教育四大体系。但这四个体系基本上各自开展工作,各自发挥作用,没有形成合力,客观上形成了农民教育培训发展上的不平衡,资源利用上的不合理,教育功能上的不协调,

技术转化上的不到位等局面。因此,构建农民教育培训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整合农民教育培训资源,推动其健康发展十分必要和迫切。一是建立农民教育研发基地。集中研究和开发农民教育培训的发展规划、资源利用、技术转化、政策扶持、资金投向以及效果评估、功能开发、对象需求、项目立项等方面的课题。二是建立农民综合教育培训基地。整合农广校、农技校、农技推广中心、农村成教校等教育培训资源,合理规划,统一协调,形成有效的教育培训体系。可以农业部门牵头,教育、财政、扶贫、就业等部门配合,统筹教育培训资源,建立县、乡两级农民教育培训基地,共同开展农民教育培训。三是建立农民教育培训平台。通过建立互联网、专家热线、咨询机构、技术讲师团等平台,为农民提供政策咨询、科技知识、技术指导以及市场、就业信息等服务。四是建立农民教育培训基金。通过各级政府安排农民教育培训经费,设立专项基金,重点支持培训示范机构建设、农民创业,以及组织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和师资培训等。五是建立农民教育培训协会。指导和协调各教育培训机构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农技生产力农民
有一种坚守叫农技推广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秋冬种及冬季农业开发农技行动”启动实施
把“风景”转化成“生产力
培育乡镇农技人员立足当下更要看重长远
看仪陇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
人口红利与提高生产力
展望2014:推动科技创新转化为第一生产力
凡事就怕做到极致 一个词的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