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新闻报道的“非公益”现象

2009-09-18 06:02赵卓伦
新闻爱好者 2009年14期
关键词:现象

赵卓伦

摘要:关于明星的报道是近些年来娱乐新闻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明星新闻报道从一种名不见经传的报道方式到舆论的风口浪尖,“明星”效益的背后隐藏着庞大的经济利益链条。在各种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传媒报道明星屡屡违背道德甚至法律,特别是“非公益性”信息的泛滥,不仅无益于传媒和明星的公众形象,也造成了社会道德的整体下降。

关键词:明星新闻“非公益”现象“非公益信息”

“明星”一词来源于英文的star,含义比较广泛,媒介在从事明星报道时,只将精力集中在娱乐名人上,为此,我们将以此类明星为报道目的的新闻称为“明星新闻”。近些年来,传媒虽然对“明星”大肆吹捧,却常常为受众作出“明星”是“不高贵的名人”的隐含判断,在娱乐至死的年代,明星只不过是大众茶余饭后的谈资。明星负面的整体社会评价的形成固然有社会传统习俗和明星自身行为因素的影响,但也与媒体对娱乐圈黑暗的现象、腐朽的生活方式的报道和渲染有很大程度的关联。明星新闻中存在的此类报道麻痹着人们的神经,混淆了人们的价值判断,不利于社会整体道德的提升,因此,我们将其定位为“非公益性”信息。

渲染、夸张以及用非主流价值观报道明星的违法犯罪问题。一部分媒体和记者为了抓新闻点,专门报道明星生活中的丑陋现象,报纸的版面一时充斥着吸毒、被包养等新闻,受众在媒体的这种议程设置下极易心理失衡——现实内容与道德内容的反差造就的心理不平衡。媒体和记者打着社会正义的旗帜批判明星违法的同时,也往往表现出对法制的淡漠与亵渎。2005年和2006年,娱乐圈的未婚明星妈妈们引起了媒体的广泛追捧,有的网络媒体甚至搞了专门的策划,对这些未婚先孕的明星进行排行,并通过网友的投票预测这些明星生子之后的人气高低。未婚同居、婚外恋、未婚生子等违反了《婚姻法》的相关内容,并会受到道德的谴责。而媒体似乎并不在意,他们把明星的这些不良的男女关系当作新闻点大肆报道,甚至一些媒体在报道中对明星的此类行为充满赞美之词,这不能不说是对受众的误导。

借助明星生活宣扬封建迷信等。明星的生活是值得羡慕的,尤其对于那些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尚未定型的青少年来说,他们希望能像明星一样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然而,在明星报道中,记者经常对明星成名前的刻苦努力只字不提,只把明星的一夜走红归结为明星的住宅“风水好”,或者某明星的女朋友有“旺夫运”等。甚至一些内地媒体在报道港台明星时,对港台媒体中的内容不加地辨别加以报道,将香港人笃信的“占星家”、“命理师”等内容照抄过来,并用他们的话预测明星生活,久而久之,这些愚昧迷信的报道会影响人们的正确认知,他们伴随着时髦的生活方式一起修正着人们的价值评判标准。

大肆发掘报道明星的陋习、怪癖,宣扬低级趣味。2008年初的“艳照门”事件震荡了整个中国娱乐圈,南北的娱乐记者们在媒体与当事人之间来回穿梭,采访不到当事人也要搜捕“有价值”的信息,搜捕不到就捕风捉影凭空捏造,娱乐界的丑闻俨然成了娱乐媒介的盛事。“艳照门”事件源于明星的不道德行为,却泛滥于媒介的追捧与炒作,“他们抛弃冷静理智,而是借题狂博点击率,这种有悖于职业道德的行为应受到制止。”①而“艳照门”带给娱乐界的震荡却并未提醒明星们去重新审视自己的道德行为,2009年初的“集邮女星”、“集邮男星”爆出,娱乐媒体又掀起了新一轮的竞猜风波,与“艳照门”不同的是,媒体与记者看待“一女多男”、“一男多女”的不正当恋爱关系不再如“艳照门”初爆时那样不知所措,公开在网络上甚至传统媒体上展开对当事明星的竞猜,道德观念的沉沦已经渐渐撕去了最后的面纱。

盲目追星,宣扬拜金主义。明星群体是一个富裕的群体,娱乐媒体和记者为了表现他们的私生活,经常对他们的豪华生活和物质享受进行肯定、艳羡式的描写。网络媒体联手房地产商进行的“明星豪宅大比拼”的新闻策划在网络上比比皆是,明星铺张浪费的报道更是常见。一些记者更成为明星的崇拜者和追随者,拒绝用客观的视角对明星生活进行描述,在报道中经常表现镁光灯下明星闪耀的世界,渲染歌舞升平的美好景象。这些来源于西方的报道内容与我们所提倡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相左,我们要尤其警惕这些后殖民语境下的价值判断。明星是公众人物,他们的私德对于社会公德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对他们奢侈生活的过分刻画和报道会使受众因为现实生活的反差形成一种强烈的“落伍感”和不平衡心理,从而不能使人们正确评价自己的生活,甚至形成认识上的偏激。

明星作为一个人群,呈现出特定的群体特征,也会有每个人的个体特征。我们的媒体却往往不将后者作为有新闻价值的内容,片面追求丑闻的新异性和刺激性,造成了明星群体整体社会评价的降低,也不利于弘扬正确健康的社会价值观。但值得欣慰的是,近些年来明星们的经纪公司为了塑造明星们的健康形象,打造了周迅、李冰冰等一批公益明星,特别是在汶川地震中,两岸三地的明星们积极赈灾的场面感动了每一个中国人,媒体更是借助明星榜样的力量把抗震救灾的精神传递到了神州每一个角落。媒介昭示的正义和道德的力量才是我们更希望看到的。(本文得到河北大学青年社科基金支持,项目名称:传媒报道明星的职业道德规范研究,项目编号:XSK0701058)

注释:

①参见唐晓诗:《谁该反思“艳照门”?》,2008年2月16日《沈阳日报》。

(作者为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师)

编校:杨彩霞

猜你喜欢
现象
曾打造现象级IP“熊出没”的华强方特,能否再创造下一个爆款?
它们离“现象级”有多远
猜谜语
评“桥脆脆”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