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文化的美学审视与前景思考

2009-09-18 06:02孙青青
新闻爱好者 2009年14期
关键词:文化发展

孙青青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山寨”一词闯进了人们的视野。从山寨手机到概念泛化后衍生出的山寨明星、山寨电影、山寨话剧等,山寨文化显示着旺盛的生命力,其影响力不可小觑。因此有必要追溯山寨文化的由来与发展,本文将用美学的视野审视其特征,并对其前景进行思考。

关键词:山寨文化美学特征前景思考

山寨文化的由来与发展

“山寨”一词由来已久。《元史·世祖纪七》中说:“发蒙古汉军都元帅张弘范攻漳州,得山寨百万,户百万一。”句中“山寨”一词意为“筑有栅栏等防守工事的山庄”。《水浒传》中的“山寨”一词,则引申为“旧时绿林好汉占据的山中营寨”。在今天的报章中,“山寨”多泛指“山村”。如“喜讯传到祖国广大农村、山寨和鱼乡,亿万贫下中农一片欢腾”。本文中的“山寨”一词,意义则发生了畸变,是指“盗版、克隆、仿制”的意思。

“山寨”一词的这项意义由“山寨手机”而来。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社会的发展,手机行业打破了技术壁垒,发展兴盛,广东沿海不少电子加工厂开始从事手机整机生产或零配件加工业务。一些手机厂家开始模仿国外畅销手机品牌,进行市场推销。为了规避国家有关政策法令,于是戏称自己生产的手机为“山寨手机”。“山寨手机”最先是指没有进网许可证的手机,后连同高仿机、三码机、五码机一道合称为山寨机。山寨手机后来实际指以小规模、低成本的生产方式,模仿主流品牌产品的外观或者是功能,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创新,达到在功能、价格等方面超越原品牌产品的一种现象。

如今,山寨文化除扩展到数码相机、鼠标、键盘等电子行业外,也在民众的更多生活领域中衍生。山寨版明星、山寨版《百家讲坛》、山寨版《红楼梦》、山寨版MV开始在网络上显现。山寨文化被赋予非主流的、娱乐潜质的、新人制作的、平民参与的意味。在山寨文化的衍生意义中,模仿印迹渐趋淡化,自我创新意识开始呈现。

因此我们说,山寨是一种现象、是一种文化、是一种追求,是处于非主流的人群在现有能力与条件下尽其所能模仿被主流人群接受的事物,并在此基础上表达自我的情感与需要,形成个性的时尚文化。山寨文化全面颠覆了我们的审美习惯,体现出审美趣味的异化。同时山寨本身所具有的模仿、无深度、多元价值取向等使其具有了特有的美学特征。

山寨文化的美学特征

高科技信息时代的来临,使人们的生活发生了重大变化,电视、网络、手机等电子产品改变着社会结构与运行节奏,侵入到人的文化、思维层面。山寨文化的出现契合了时代的发展,它以其独有的表现方式,满足了群众不同的生活与审美需要。透过一系列“山寨现象”,我们看到了山寨文化的时代性特质、模仿性形式和娱乐性本质。

时代性的特质。从时间意义上看,一定的文化归属于特定的历史时代,时代性是审美意识的特征之一。任何审美意识和文化都是一定历史时代的产物,有着它特定的时代背景和不可替代的时代内涵。在审美过程中,主体与对象的关系包含着对客观事物的再现与主观的态度。人在社会实践中产生的审美需要由审美活动来满足,审美活动调节着人与环境、社会的关系,使环境与人和谐平衡。①任何艺术作品所反映的都是人类历史发展中某一确定的瞬间,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性。

审美趣味和理想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迁。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物质生活的丰富,传统的、封闭的生活方式日益瓦解,封闭转为开放,注重生活质量,追求生活多样化成为现代生活方式的重要标志。高度发展的科学技术,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空间去接受不同特色的文化。人们不再满足于惯性统一的作品、不再满足于被动接受的模式,他们需要参与式的接受,需要主动创作来积极表达。山寨文化正好契合了这一时代特征,在技术支持、群众消费与审美需要的条件下应运而生。从山寨版话剧《逃跑新娘》、《幸福像草儿一样》受到欢迎和山寨版《百家讲坛》的出现、山寨版春晚的民众参与热等都可以看出,这一起源于手机行业、盛行于互联网的文化,正日益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与生活态度。

康德的《判断力批判》不再局限在理性与感性的矛盾中,他提出鉴赏力与判断力和感知力有关。确实,美学批判是主观的,因为我们不可能争执每个人的鉴赏力和喜好。俗与雅的力量是在历史中变动的。勃朗特姐妹和狄更斯小说起初被当作轻松的流行故事看待,而并不像我们今日一样将其视为伟大的文学杰作。电影也经历了被视为“杂耍”的时代历程。而如今被视为“草根性”的山寨文化是否具有其发展的前途呢?在这个物质丰腴的时代,精神既需要释放,也需要重构。山寨文化在时代的发展中需要进一步洗练,才能得到艺术性的升华。

山寨文化,在时代中诞生,将在时代中发展。

模仿性的形式。“模仿”一词源自古希腊语mimesis,自亚里士多德始成了美学和文学理论的核心用语。亚里士多德指出:“诗的起源在于人的天性。人从孩提的时候起就有模仿的本能。”“模仿既是一种先天的创造能力,它就不再是一种偶然的自然行为,也不是复制自然对象的机械行为,而是一种积极的创造活动。”亚里士多德指出了艺术模仿的审美心理效果,认为模仿是人产生快感的源泉。模仿不过是人对他喜爱的东西想接近而进行的一种努力。他认为不管是何种样式和种类的艺术,实际上都是模仿,只是有三点差别,即模仿所用的媒介不同、所取的对象不同、所采用的方式不同。②这种“模仿说”虽未触及事物的本质,但有其合理之处,早期的人类艺术中“模仿”占有相当大的成分。山寨文化的模仿形式,是处于萌芽期的特性表现,在模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将是新文化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向。

由于模仿不是简单地再现偶然事实,而是表现普遍真理,所以模仿具有从个别事例中提升出普遍规律的意思,从这种意义上来说,模仿也是一种创造。如电视剧《丑女无敌》虽模仿了《丑女贝蒂》,但故事发生的地点、背景都发生了改变,人物设置、叙事情节等的不同无不体现出其中国本土化的创造性。贯彻其中的精神实质虽相同,但这是人所追随的美好寄托:外貌丑并不是一个人的全部,美在于心,在于主观的努力。山寨文化在模仿的形式下体现的是群众性的参与以及大众急需传达个人思想、表现自我的一个需要。

山寨文化,在模仿中兴起,将在创新中新生。

娱乐性的本质。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生存压力大。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会令人疲劳、急躁、惶恐,甚至引起心理、生理上的疾病。生活需要适当的调剂,以达到轻松愉快的目的。在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中,游戏与娱乐是满足人的审美需要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游戏与娱乐有着特殊的审美功能,其在审美文化中的地位是不可取代的。马克思主义美学也从未否定游戏与娱乐在审美中的作用。娱乐审美可以说已成了当代审美大众文化的一种基本表现形式。

山寨文化的模仿与创作的异化,超越了普通人的想象力,所以人们看后容易开怀大笑。愉快的美学价值在于其具有一种“释放”、“松弛”的调节功能。人们在开怀大笑后身心得以放松,精神重新振作,工作更有热情。话剧《逃跑新娘》之所以能吸引人走进剧场的原因就在于其隔几分钟就有一个爆笑点设置,看完之后让人坦然畅怀。再如盛行于网络的山寨版《红楼梦》、《水浒传》等,家庭式的表演背景,加上民众非职业的表演方式,无不让人捧腹。山寨文化不仅娱乐了自己,也“雷”倒了不少网民。山寨文化巧妙地在社会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捕捉到了人们娱乐与游戏的心态,从而形成了一股备受关注的态势。

山寨文化,在游戏中崛起,将在娱乐中回归。

山寨文化的前景思考

文化有雅俗之分,艺术有精英与大众之别。前者更要求高度的艺术价值与思辨性、学术性;后者更多的以追求通俗性、趣味性、娱乐性为主,无须多作纯理性的思考。这是由社会文化结构、消费的差异性、大众的层次性决定的。山寨文化的草根性、大众性固然吸引了广泛的关注,但其未来的发展不免让人担忧。生产中的版权问题、创作中快而不精的模式、欣赏中缺乏审美自律的现实等问题如何突破,都将影响山寨文化的发展。山寨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和意识情状,是伴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出现的,它超越了以往传统文化的局限,呈现出新感受与新体验,其生命力是无穷的。主要原因表现如下:

文化的自觉性:多元融合的态势。世界和谐是文化多元发展的基础,相反文化的多元发展更能体现出世界的和谐程度。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这一重要观点,增强软实力是当今世界提高国家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文化的更新转型也日益加快,传统文化面临着挑战,新的文化层出不穷。在现代复杂的社会结构下,必然引起多种文化的发展。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日渐丰富,多元生活也带来了多元思维,人们已不再追随他人的思维和行为模式。别人的评价、别人是否会接受,是否与别人一致已不再成为衡量自己思维正确与否的标准,人们更追求一种个性化、有色彩、有特色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山寨文化在恶搞文化之后再次引起轩然大波,原因在于其对传统文化所造成的冲击。透过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是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中“仁”、“礼”、“无为”、“虚静”等的理性形式,我们看到了它对个体生命的压抑。所谓“存天理,灭人欲”就是从根本上否定了个人欲望存在的合理性。随着个人意识的觉醒,人们要求更多的空间释放感性自我的文化追求。山寨文化充分发展了主体精神的需求,体现出创作群体的鲜活个体人格与对于自由范畴的更大限度的追求。个体的自觉导致了文化的自觉,在包容度更大的多元文化发展时代,山寨文化具有一定的生存发展空间。

受众的需要性:游戏娱乐的趋势。人生之旅,可以说是一个不断满足需要、不断寻求平衡的过程。方式之一就是使潜意识中的不快和缺憾得到宣泄和释放。所以马克思说“满腔衷情在任何情况下总是一吐为快”。席勒在他的著名《美育书简》中指出,人在现实生活中,既要受自然力量和物质需要的强迫,又要受理性法则的种种约束和强迫,是不自由的。人只有在“游戏”时,才能摆脱自然的强迫和理性的强迫,获得真正的自由。③山寨文化给了大众游戏以可能与乐趣。

山寨文化作品,会刻意模仿前人的经典话语或文本,把它生搬硬套在再现的话语或者文本中,造成“后现代式”的荒唐离谱。或者结合时下人们真实的生活现状,以一种幽默自嘲的方式在作品中体现。大众在开怀大笑中宣泄,在反观自己的生活戏剧中游戏,感性的观照引起审美快感。山寨文化以较强的娱乐功能,较好地释放了人们生活中的紧张与疲惫。在个人生存的现实压力下,山寨文化满足了人们一定的精神需求,体现出长久的生命力。

市场的开放性:自由竞争的局势。进入新世纪,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和逐步完善,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充满活力。市场经济的本质就是通过市场自身的运作原理来达到资源的合理配置。只有开放性的经济体系,自由的竞争格局,才有可能形成高效合理的经济体制。山寨文化的流行不但符合群众的需要,而且也符合文化生产者的需要,是文化产业创造价值这一现实的需要。这两个需要结合在一起,山寨产业将有可能繁荣起来,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潮流。山寨电影《十全九美》在《功夫熊猫》和《全民超人》的夹缝中抢下了5000万元人民币的票房。山寨电视剧《丑女无敌》在同一时段的收视份额夺得第一。“山寨周杰伦”代言手机,“山寨周华健”代言皮鞋,都在市场中取得了不俗的战绩。

山寨文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切合民众需要的大众文化,是在模仿的基础上生发开来的新兴文化。虽然在其发展中存在较多的争议和问题,但其生命力是不可小觑的。关键是引导和规范,让山寨文化有一个更好的生存环境,同时要加强其文化责任感。唯有如此,才能让山寨这种世俗文化步入健康正常的轨道,日渐成熟,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体系。

注释:

①胡经之:《文艺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l999年版。

②③彭吉象:《艺术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

编校:张红玲

猜你喜欢
文化发展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谁远谁近?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