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对传统媒体的挑战和推进

2009-09-18 06:02成亚林
新闻爱好者 2009年14期
关键词:博客传统媒体

成亚林

摘要:博客是互联网上新兴并迅猛发展的个人出版方式。作为一种新的传播媒介,它不仅给人们生活和思维带来深刻的影响,而且给传统媒体和媒介理论带来了深刻的改变。博客发展至今,其表明出现的意义并不在于把传统媒体颠覆或取代,而是在于与传统媒体相互配合的体系中取长补短的共同发展,共同缔造大众媒介的未来。

关键词:博客传统媒体挑战推进

2002年5月13日,美国《新闻周刊》发表了一篇题为《博客将杀死传统媒体?》的报道,开篇提出:“一个博客实践者打赌,到2007年时,更多的受众将从博客上获得新闻消息,而不是从《纽约时报》上。”现在2007年已经过去,博客并没有产生该报道所预言的结果。我国自2003年博客兴起以来,也曾出现过博客将颠覆或取代传统媒体的预言,然而至今传统媒体作为主流媒体的地位并没有动摇。那么,博客被称为具有颠覆性的挑战是空穴来风吗?博客出现后对传统媒体有哪些影响和推动?博客和传统媒体相互发展趋势又会如何?

博客的勃兴

博客是互联上新兴并迅速发展的一种个人出版方式。博客的发展使得每个人都可以轻易地在网上获得自己的空间,记录自己认为值得记录的内容,充分展示个人的特点。以“自由、开放、共享”为传播特征的博客一诞生,就在全球范围产生了一股令人叹为观止的博客旋风,显示出它在新闻传播方面强大的力量。

1998年,美国人德拉吉在其博客上率先报道了克林顿和莱温斯基的绯闻,在半年多时间内引领了美国人对此事件的舆论导向,差点导致克林顿下台。德拉吉报道让博客迅速走入大众视野,也第一次让世人见识了博客的力量。在“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的几小时里,几乎所有传统媒体网站都由于访问量过大而近乎瘫痪。而博客们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写出了真实感人的报道,这些博客成为主流媒体新闻的来源,并凸显其独特的新闻价值,从而步入主流社会的视野。其后的伊拉克战争、美国总统大选等一系列重大事件都把博客推向了前台。

博客虽然在国内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强劲。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公布的《2007年中国博客市场调查报告》显示,截止到2007年11月底,中国博客空间已达7282万个,博客作者人数达4700万,平均近每4个网民中就有一个博客作者。而在2002年“博客教父”方兴东创建“博客中国”网站之时,全国仅有约200个博客。博客在中国发展之迅猛由此可见一斑。国内博客在新闻传播方面的表现也不同凡响。木子美性爱日记、王吉鹏反网络色情、竹影青瞳裸照风波等一系列博客事件,都在传媒界引起热浪。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九江地震的报道。2005年11月26日,江西九江发生地震,博客以超过传统媒体的速度报道了此次地震的过程。此次的博客报道不仅速度优先,在数量上也创下了历史新高。博客在国内对突发事件的报道开始显现出强大威力。

博客的优劣势分析

博客的发展历程表明,与传统媒体相比,在信息传播方面博客具有以下三方面优势:

时效性强。博客的信息发布和更新可以随时进行,非常快捷。尤其在移动博客出现后,更可以随时随地浏览博客、上传图片、更新新闻等,信息传播的时效性被发挥到了极致。而传统媒体往往有出版周期的限制,如报纸的出版周期一般以天计算;广播、电视的现场直播虽然可以实时进行,但一般只能用于可预见的新闻,对于突发事件的直播,需要中断其他节目播出和进行设备准备,显然滞后于博客。

共享性强。博客受众可以通过回复和评论直接、即时地参与讨论,博客作者可以及时回应和反馈。这种交互功能使博客成为传受双方互动的载体。而在传统媒体中,传者和受者是分开的两种角色。前者主动传播信息,后者被动接受信息,即使传受双方存在交流,也只能局限于“编读往来”、“听(观)众热线”等形式中,远不如博客来得直接和广泛。在博客的传播模式中,作者和读者完全接触,中间不存在任何环节的控制。同时,博客的链接功能能够不断搜索信息,使传受双方达到充分的资源共享。

亲和力强。一直以来,传统媒介大都由政府、党派、团体或企业控制,不可能不表现出倾向性。而博客是一种个性化和开放性的个人媒体,直接由大众个体使用,其报道内容、角度和方式以个人喜好为出发点,且没有所谓“把关人”,富有生活气息和人情味,自然容易得到受众的青睐和认可。

博客在信息传播方面的这些优势,必然会对传统媒体带来冲击和挑战。但同时博客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

真实性和公信力较差。大多数发布新闻的博主是非媒体工作者,充其量是新闻爱好者或业余新闻工作者,他们缺乏系统的专业训练,也不具备新闻工作者的媒介素养和职业道德。因此,他们很难做到对新闻来源的认真查实和对新闻事件的深度分析,甚至有的博客出于名利目的,哗众取宠,制造出假新闻。

导向性较差。传统媒体通过严格的把关机制,以完成舆论引导和控制、社会监督和协调等功能。在我国,媒体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其导向功能显得更为重要,而博客的开放性、交互性等特征,实现了信息的自由流动和传播的无障碍化,使得新闻信息的传播得到最大限度的开放。因此,博客就像一个“意见的自由市场”,各种思想、观点、文化都可以在这里交汇,肤浅的甚至反动的东西将不可避免地掺杂其中。博客在让人们充分享受话语权的同时,也让人淹没在舆论的海洋里,迷失方向。

报道的持续力较差。传统媒体除了拥有采访权、编辑权、舆论监督权外,还拥有充足的资金和专业新闻采编人员,因而他们可以对新闻事件进行深度和广度的挖掘,通过连续报道满足受众的需求。而博客是由无数个性化、松散的个体所组成的去中心化群体,他们不是社会组织和传媒机构,他们的新闻报道大多出于自愿或共享的目的,带有很大的偶然性。他们没有义务和责任,也很难做到对新闻事件进行原创性的持续报道。

博客的这些不足,正是他们既是给传统媒体带来冲击和挑战,但也不可能颠覆或取代传统媒体的重要原因。

博客对传统媒体的推进

博客的快速发展为博客新闻的发展提供了丰厚的土壤。博客新闻作为新的新闻形式,以其个性化、即时性、共享性等特点体现了新兴媒体独特的优势和传播潜力。但是博客新闻出现之初并不受传统主流媒体关注,在博客对几个重大事件的报道先于传统媒体之后,它们才刮目相看,开始重新研究博客新闻,并且开始调整战略,整合资源,改善机制,提高自身新闻管理能力和新闻报道水平。不少传统媒体还相继建立起自己的博客网站,新闻从业人员也开辟了自己的博客。传统媒体由此得以推进,新闻传播视野的发展也由此新添了活力。

博客为传统媒体提供更多的消息来源。分布广泛的博客,可以为传统媒体提供各地的新闻素材。比如印度洋海啸中被传统媒体广泛采用的海浪冲击海浪的照片就是出自博客之手;伦敦地铁爆炸时,传统媒体报道该事件的许多资料,亦来自亲历爆炸现场的英国市民的博客日志。在国内,2008年“5·12”汶川地震中,不少震撼人心的报道素材也都来自亲历者的博客。例如网友“南通三叔”于地震次日即5月13日发表的博文中记载,在绵竹教学楼救援现场,一位消防战士面临废墟因余震再次坍塌危险时,跪地哭求:“求求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我还能再救一个!”这篇感人的博文迅速被全国各大报纸、电视媒体转载,并有记者追踪做后续报道,这位战士的名字荆俐杰也随着越来越多的媒体报道而为人们熟知和称颂。

传统媒体借助博客扩大影响力。随着博客数量的迅速增长,其影响力也与日俱增,这给传统媒体提高影响力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传统媒体可以把报道的焦点内容放到博客中去,以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从而增强报道的影响力。许多传统媒体纷纷在各自的网站建立博客,在这些博客上刊登自己记者所写的文章,以扩大自身影响力。2008年3月的“两会”报道中,中央电视台在央视网站开设了“小崔会客”、“王小丫跑两会”等名牌主持人的“两会”专题博客。一方面通过博客来报道“两会”相关情况,另一方面通过博客收集网民意见,并在节目中适当运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博客成为传统媒体新兴的报道手段。在今年的“两会”报道中,央视网站更是加强了博客播报的力量,开辟了《2009年两会——博报两会》专栏,其中分设《名嘴两会8+2》、《图片博客》、《省部长博客》、《代表博客》、《网友博议两会》等若干子栏目,使受众能直接获得从官员、代表到名主持人以及普通网友最原生态的话语,而非经过记者采写加工过的新闻稿件。此外,“博报两会”还将博文按反腐、教育、医改、就业、房改、财经、食品安全等专题分类,以便受众能快捷地浏览到自己关注领域的议题。央视网站的这些精心设计使得博客成为传统媒体进行大型专题新闻报道过程中的专业化手段之一。

博客成为专业记者稿件的另一出口。通常专业记者能在传统媒体上刊登的内容,仅是在采访中获得信息量的很小一部分,剩下的只能忍痛割爱。更有一些触及敏感地带的话题,被无情埋葬。而博客网站可以挽救这些资讯的价值,从而成为专业记者稿件的“回收站”。另外,传统媒体自己的博客网站也是传统媒体的补充出口,将记者未能在传统媒体刊登的内容,如采访背后的故事或记者心情等写成博文刊载,以便受众更为直观、全面地了解新闻现场。比如凤凰卫视《冷暖人生》节目主持人陈晓楠在汶川地震发生后第六天赶赴灾区采访,并同时在凤凰网创建了个人博客。在博客中她发表了6篇灾区日记,采访结束回港后她又写了7篇回忆性博文,将她无法在镜头中说的话如实记录下来。每篇文章都有数万次的点击量,发表于2008年5月22日的《灾区日记之三:北川一中痛中之痛(一)》的访问量竟高达251146人次(数据统计截止到2008年7月16日)。

博客对传统媒体的监督。博客写手们广布社会的不同领域,他们中间不乏新闻事件的目击者或相关人士。而传统媒体由于诸多因素影响,在报道中难免会出现失误。博客则可以充当监视者的角色,为传统媒体纠错,并促使传统媒体对于自己的报道认真核实、严格把关,从而在客观上增强了传统媒体的公信力。在现阶段,已经出现一些博客网站专门收集传统媒体报道中的失误,提醒传统媒体应该时刻注意自己在新闻报道上的真实性。

博客与传统媒体相互发展趋势

从媒介发展的进程来看,一种新兴媒体在确立自己地位的时候,通常要经历几次重大事件的推动。罗斯福“炉边谈话”使广播家喻户晓;人类登陆月球、肯尼迪遇刺使电视遐迩闻名;第一次海湾战争使美国有线电视网盛名远扬;博客通过德拉吉报道以及“9·11”事件、伊拉克战争等一系列重大突发事件报道中的出色表现,一步步确立了它在新闻传播方面的地位。然而,任何一种新兴媒体在冲击既有的媒介格局时,都会与旧媒体发生相互影响和渗透,各种媒体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后将进入新的平衡和共存状态,相互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所以,新媒介和旧媒介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交替和取代,而是取长补短、共生共荣。这是媒介发展的内在规律,博客的发展也在遵循着这一规律。事实证明,博客在给传统媒体以强大的冲击和挑战的同时,也带给了它诸多有益的推进。过去如此,现在如此,将来的方向仍是与传统媒体共同建立更加和谐稳定的媒介格局。

参考文献:

1.孙坚华:《德拉吉报道与崛起的新媒体》,《新闻实践》,1999(2)。

2.方东兴、王俊秀:《博客:E时代的盗火者》,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3年版。

3.谢新洲:《网络传播理论与实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4.王旭雁:《从“芙蓉姐姐”现象直击中国博客》,中国新闻研究中心,http://www.cddc.net/shownews.asp?newsid=9362

(作者单位:江西财经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

编校:施宇

猜你喜欢
博客传统媒体
博客
关于传统媒体能否打造“名公号”的思考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传统媒体版权保护面临八大难关
传统媒体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突围
五问传统媒体:你以为熬过寒冬就是春天吗?
传统媒体
我为博客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