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科学出版物编辑的科学道德建设

2009-09-18 06:02王健东
新闻爱好者 2009年14期
关键词:伪科学出版物职业道德

科学出版物是伴随着近、现代科学技术的出现和进步而发展壮大起来的,今天的科学出版物集图书、期刊、报纸、音像、网络等于一体,引导读者掌握科学知识、培育科学精神,认识事物的规律和内在本质,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并使其健康、和谐地发展,已成为科技事业和出版事业的重要力量。但科学从来是在与非科学、伪科学、反科学的斗争中发展的。科学出版物巨大的社会影响也被非科学、伪科学、反科学看到了并采用各种手段加以利用,近年来各种伪科学出版物和伪科学论文的出现和泛滥,使读者难分良莠、难辨真假,极大地败坏了科学出版物的形象,损害了科学的权威,冲淡了科学的精神,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科学技术界和文化出版界的混乱。导致非科学、伪科学、反科学现象出现的原因很多,也很复杂,但科学出版物的编辑作为科学的“守门人”绝对没有理由置身事外。这其中固然有所学专业知识的局限,但不少科学出版物的编辑忽视科学道德建设无疑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编辑在做好守门员、把关人,使科学出版物正确引导读者方面有着他人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以科学的知识引导人,以科学的思想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武装人,崇尚科学、反对愚昧迷信和伪科学,是科学出版物编辑应有的责任。

科学出版物编辑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其职业道德除具有一般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和内容外,还有其特殊的规范,其中主要是如何使用手中握有的选择稿件并对其进行编辑加工的权力。

第一,以科学态度对待手中的发稿权。科学成果的发布和传播是科学实现其社会功能的必需。然而,发布还是不发布、发布什么样的研究成果、以什么样的形式发布,其权力操于科学出版物编辑之手。科学出版物的编辑须以尊重事实、尊重知识、尊重读者的态度,审慎地使用手中的权力,择优发布研究成果。科学出版物编辑应坚持科学真理、尊重科学规律、崇尚严谨求实的学风、维护科学诚信。①对论文中的剽窃内容,对已有科技成果的篡改、抄袭、重复发表,伪造实验数据及不符合科学事实等违背科学道德的文稿和伪科学的书稿,应坚决杜绝,而对一些有重大学术价值、有可能推动科学技术和人类文明发展的新发现、新方法、新假说,编辑应在科学识别的基础上,独具慧眼,优先安排发表。历史上的惨痛教训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孟德尔呕心沥血8年创立了遗传学说,即遗传的分离定律和独立分配律。如此重大的科学发现,却因为当时的植物学权威耐格里瞧不起这位名不见经传的年轻和尚在花园里做的试验,把他的论文扔在纸篓里,直至35年后才得以发表。这一重大失误,曾使遗传学发展滞后了三分之一个世纪。应坚持稿件面前人人平等,对来稿一视同仁,杜绝关系稿、人情稿,一律以稿件的质量作为决定取舍的标准,克服选稿工作中的“马太效应”和“权威决定论”是科学出版物对编辑最重要的道德要求。②

第二,以科学精神编辑科学出版物。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今时代,科学精神对于提高整个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和道德水准尤为重要。③前中国科协主席周光召在第50次中国科协年会上指出:“科学精神是通过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思维、科学道德所体现出的严肃认真、客观公正、敢于实践、独立思考、尊重证据、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精神气质。”弘扬科学精神就要坚持严谨、严肃、严格的科学作风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④科学出版物的编辑过程,就是编辑对稿件的选择、优化过程,科学精神贯穿于编辑活动各项工作的始终:科学出版物既是精神产品,又是物质产品,而且其精神产品属性是其根本属性;人们购买、阅读科学出版物主要是需要其精神内容,即科学知识、技术、思想和方法等,而非它的物质外壳;抛开精神产品这一属性,人们看到的就不是科学出版物,而只是某些物质产品,如笔记本、空磁带、空光盘等。因此,科学出版物必须具有科学性、知识性、学术性。而要做到这一点,无疑需要科技编辑具有科学精神,否则就会为反科学、非科学、伪科学创造可乘之机。另外,科学出版物编辑在科学出版物的审读加工中,除了要用到专业知识外,还会用到一般的、公用的科学知识,如科技史、数学、逻辑、语法、技术规范、写作学等各学科的思想和方法,这些知识对于塑造科学出版物编辑的科学精神至关重要,掌握这些知识有助于科学出版物编辑形成严谨的编辑作风。从这个意义上说,崇尚科学精神无疑是科学出版物编辑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总之,科学出版物编辑作为科学技术传播的中介,必须以科学的精神和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出版物中每一环节,做到严肃认真、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开拓创新,自觉纠正不正之风和不良行为,努力选好、编好、出好科学出版物。

第三,以科学方法编好科学出版物。科学方法赋予科学研究材料要丰富翔实、观察要客观公正、实验要反复可比、结论要逻辑明确等特性,从而大大丰富了科学精神的内涵。科学出版物编辑必须十分熟悉科学研究的方法,并以此来要求科学出版物,同时,在自己的编辑工作中也要贯彻这些科学方法。信息技术给科学研究的创新注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也给科学出版物编辑掌握相关领域的研究动态提供了快速的信息获得渠道和技术。科学出版物编辑必须通过自学和接受培训来提高自己的信息科学素养,掌握信息技术,利用中国知网的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检测学术不端行为,利用网络数据库如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和相关国外数据库研究和评价文献传播。上网查新,可查看有没有抄袭剽窃现象,并可防止一稿多投或多发;查看作者的参考文献,可防止科学出版物“失真”现象的发生,也可及时、全面地了解与稿件相关的学术研究动态,提高自己准确评判来稿学术水平的能力。同时,利用网络手段还可以提高编辑工作效率。⑤科学出版物编辑过程中科学的工作方法,还包括如三审三编三校制,这是提高科学出版物的编校质量,使其更规范、更标准的保证。

鉴于编辑的科学道德的形成来自主、客观两个方面,故其建设也必须从主、客观两个方面进行。

第一,加强自身修养。科学出版物编辑应努力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要重视“编艺”,但更要重视“编德”。“编艺”差固然会影响编校质量,但却是可以通过学习和积累经验而逐步提高的,而“编德”差则会直接造成出版工作中的“冤假错案”,伤及出版物也伤及科学本身。文化出版工作是一项崇高的事业,其编辑人员应具有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养成敬业、乐业、创业的品格,将追求卓越、精益求精、打造学术精品、为社会奉献优质的精神食粮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应克己奉公,严守自律、自尊、自强的学术道德,防止商业社会的不良风气侵袭神圣的学术领域;在选用稿件时,要杜绝关系稿、人情稿、条子稿、提职稿、有偿稿,自觉抵制和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坦诚接受社会监督;要旗帜鲜明地反对学术剽窃,排斥学术赝品,清除学术泡沫,传播优秀成果,倡导优良学风,为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做贡献。⑥科学出版物编辑要有“博识能力”,只有博识,才能居高临下地驾驭材料和分辨科技文稿的优劣,才能对来稿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使科技信息通过所编的出版物及时而又保真地传播到社会上去。科学出版物编辑还必须经常及时地了解各学科研究前沿的最新动态,以免对书稿的创新价值判断不准或者使同一内容重复发表,导致资源浪费。

第二,用教育推动编辑的科学道德建设。应当切实加强编辑的科学道德教育,根据编辑职业道德标准的要求,有组织、有计划地对编辑人员实施系统教育;结合编辑实践的需要,在编辑活动内部建立认知“伦理准则”,培养编辑的自我评价能力,使其最终内化为编辑的认知和习惯,从而直接自觉调控编辑的道德行为。在编辑部内部,首先要抓好领导班子的道德教育,提高领导干部的道德修养,为编辑人员做表率。领导人员应积极参加国内和国际的学术交流会议,增强时代感;改进工作方法,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编辑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方式,开展编辑部全体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法律法规教育,使道德行为成为编辑内部的自觉行为,把编辑的职业道德建设落到实处。

第三,建立健全监督管理体制。提高编辑道德水准,除了个人自律,社会他律也极其重要,必须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科学道德行为规范,建立健全完善的规章制度:一是加强社会舆论和媒体的监督,依靠媒体的力量,即通过媒体曝光,⑦及时匡正学术腐败行为,纯洁学术氛围,如对公然造假者及时在媒体上进行曝光。要建立学术评价公示制、公开答辩制、匿名评审制、评审责任制和追究制等,建立评审专家库和随机遴选制。二是建立健全完善的规章制度,包括操作规范制度、保密制度、民主决策制度、学习交流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度等。这些制度规范了编辑人员的行为,既是职业道德的约束机制,也是编辑成才的激励机制。三是认真做好编辑职称的评聘工作,结合年度考核,对每个编辑进行民主评议、严格考核,把考核结果与晋职、晋级挂钩。要形成责任追究制,对违反有关规定的编辑须进行严肃的批评教育,对问题比较严重又屡教不改的要严厉处罚,对触犯法律的则报告司法部门追究法律责任,决不姑息迁就,从制度上给编辑的职业道德建设以保证。

道德问题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以来一直关注的问题,道德水平从来就是人类文明水平的重要标志。私德很重要,它代表个人的文明程度;公德更重要,它关系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社会公众人物的道德之所以尤其重要,是因为其道德是私德与公德的交织,而编辑道德正是这样的道德。因此,编辑道德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三千年来,从东方到西方,思想家们关于道德发表了许许多多精辟的发人深思的言论,其中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诗人但丁的长诗《神曲》尤为被人关注,恩格斯给予高度评价,称但丁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新时代的第一位诗人。在《神曲》中,但丁用优美的诗句塑造了一个冲破中世纪的黑暗与野蛮、昭示新时代的光明与文明的“道德女神”的形象,并借女神贝亚德之口说道:“知识造成的缺陷可以由道德来弥补,但道德造成的缺陷却无法由知识来弥补。”这是两句人人都可以作为经典的诗,被世界公认为是三千年来对道德问题讲得最透彻的至理名言。编辑作为文化的设计师和守门人,更应将其奉为座右铭,并以此相互勉励。(注:诚挚感谢刘西琳教授对本文的指导和帮助!)

注释:

①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科技工作者科学道德规范(试行)》,EB/OL.(2007-07-04)2008-1l-27.http://www.cast.org.cn/n3508l/n35533/n38590/10436008.html

②张秋玲:《简论传媒的道德培植》,《新闻爱好者(下半月)》,2008(5)。

③张福平:《编辑与两种文化的整合》,《编辑学刊》,1997(2)。

④靳翠萍:《浅论新闻媒体中的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缺失现象——也谈新闻职业道德》,《三明学院学报》,2007,24(3)。

⑤孙玉双:《网络环境下新闻职业道德的规范》,《新闻爱好者(上半月)》,2008(5)。

⑥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高校社科学报工作者职业道德倡议书》,http://www.wuj.whu.edu.cn/news/changyi.html

⑦张福平、王振铎、王健东:《公共空间视域中的舆论引导》,《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5)。

(作者单位: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编辑部)

编校:张红玲

猜你喜欢
伪科学出版物职业道德
“半小时才燃脂”是伪科学
会计职业道德现状之我见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2017年出版物
华盛顿大学开“反胡说八道”课
Global analyses of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ea ice, and night marine air temperature since the latenineteenth century
Arctic sea ice decline: Faster than forecast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在弘扬职业道德中争创“青年文明号”
2015 年出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