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对心脏介入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研究

2009-09-19 09:15李洪俊
中国现代医生 2009年23期
关键词:心理干预焦虑

李洪俊

[摘要] 目的 了解心脏介入患者术前心理状况,探讨心理干预对心脏介入患者术前焦虑的影响。方法 将50例心脏介入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心理干预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分别进行问卷调查,观察心理干预对焦虑的影响。结果 患者术前SAS明显高于正常人(P<0.01);干预组焦虑低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 心脏介入患者术前存在明显焦虑,心理干预可有效的降低心脏介入患者的焦虑情绪。

[关键词] 心脏介入术; 焦虑; 心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 R4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09)23-32-02

Effect of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on Anxiety of Patients before Heart Intervention Therapy

LI Hongjun

Department of Emergency Medicine,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Jining,Shandong 272011,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 understand psychological status before giving heart intervention to patients,and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on anxiety before heart intervention. MethodsFifty patients subjectedto heart intervention therap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group,and a survey was made in the two groups by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questionnaire. ResultsThe score of SAS in patients was markedly higher than that of normal control group(P﹤0.01). The score of SAS in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controls(P﹤0.01). ConclusionThe patients of heart intervention therapy have obviously anxiety before intervention,and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can effectively reduce anxiety of patients before heart intervention.

[Key Words]Heart intervention therapy; Anxiety;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介入性心脏手术为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带来突破性的进展,是一种新型微创治疗方式,尽管其创伤程度小,一些患者术前常存在不同程度地焦虑、紧张情绪,不仅对神经系统及循环系统产生影响,而且还会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及术后康复[1]。因此,为使患者术前达到良好的心理状态,我们对50例介入患者术前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调查对象50例,为2007年10月~2008年4月在我院急诊科住院的心脏介入诊疗患者。其中冠状动脉造影术14例,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支架植入术 36例,其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28~79岁,平均(58.40±3.96)岁。

1.2 方法

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测量患者的焦虑程度。该表由20项目组成,每项症状按1~4级评分,分数越高说明焦虑程度越重。对急诊心脏介入治疗的病人,心理干预前由责任护士在其术前6~12h 进行调查,心理干预后在其术后2d~3d 由责任护士对其心理状态再次进行问卷调查。表格由评定对象自行填写,在评定之前护士将SAS 每条问题的含义及量表的填写方法给予解释,对个别病情重、文化程度低或症状重、不愿填写的病人,由病人口述,护士代其填写。SAS 由自评者评定结束后,护士将20个项目的正反向计分相加所得粗分乘以1.25 得标准分[2]。

1.3 心理干预方法

术前两组进行常规治疗和护理,实验组在其基础上由责任护士进行系统地心理干预,可有效地降低心脏介入病人焦虑程度。

1.4 统计学处理

将所有数据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3],采用配对t 检验和成组设计的t 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以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心脏介入患者术前焦虑程度与正常人比较

心脏介入患者与正常人比较,焦虑程度较高,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50例患者的SAS均分为(50.08±10.3),与资料[4]提及的国内常模(29.78±0.46)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1)。

2.2 实验组与对照组术前焦虑分值比较

由表1显示,两组心理干预前SAS总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SAS总分表明:干预后实验组的焦虑程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并有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有显著性。对照组实施常规术前治疗和护理后,病人的焦虑得分也有下降,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介入手术是一种强烈的应激源,由于患者对手术及其病情的担心,产生一种严重的恐惧、焦虑情绪。本研究对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与临床常规护理相结合的方法,可缓解躯体和精神痛苦,有效地消除治疗过程中不良情绪因素,提高治疗依从性,减少并发症,达到整体治疗效果。

行心脏介入术的患者多起病急、症状严重,同时加上心前区压榨性疼痛,致感知能力下降或出现偏差,使患者产生濒死感而出现焦虑心理,具体表现为表情惊恐、沉默寡言、或呻吟不止,甚至不愿与医务人员交谈等。心脏介入患者早期须绝对卧床休息等,原本由自己支配的生活方式突然转为由医护人员来控制,使患者感到特别不自由,多出现焦虑不安的情况。由于急性心肌梗死治疗费用普遍高于其他一般疾病,特别是非医保或家境不宽裕的患者,住院期间大量医疗费用的支出,给家庭带来了经济负担,处于极度的自卑愧疚之中,不愿积极配合各项治疗;此外,患者由于住院需要照顾,对家人的生活及工作会产生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也会产生愧疚感。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常常是以急症住院,抬送入院时表情痛苦,护士应主动热情接待患者,一声温暖的问候,一次及时的搀扶,体现人性化的关怀,能使患者消除陌生感,增加对医护人员的依从性。用亲切同情的目光激励患者,耐心倾听其陈述与需要,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密切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主动与患者交谈,耐心做好解释工作,使患者了解精神刺激对疾病的负面效应,从而缓解其焦虑和恐惧情绪,减少不良情绪对病情的影响,以利于进一步的药物治疗。

鉴于患者对病情产生的焦虑,护理人员应利用为病人备皮及做碘过敏皮试等术前与病人直接接触的机会,耐心细致讲解病因、病理、治疗方案、并发症、护理操作配合及注意事项;仔细讲解药物的治疗作用,可能出现的副反应及处理方法,增强患者心理承受能力。对担心手术能否成功及预后效果的,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心脏介入术的进展,介绍科室的技术水平及疗效满意的典型病例;详细介绍手术原理、各种安全措施、医生的精湛技术;请已成功介入术的患者讲解自己的感觉和体会。如发现病人有不良的认知或对疾病有不利的应付方式时,及时予以纠正、指导、安慰、鼓励等,引导病人面对现实,保持情绪稳定,增强适应能力,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争取社会和家庭对病人的支持,提高患者利用社会支持系统的能力。研究表明,不仅社会支持系统会影响一个人的情绪状态,而且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可以使人们对自身及其所处环境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5]。护士应了解病人家属及所在单位对病人的关心情况,尽量与家属和单位加强联系,争取密切配合。对于经济有困难的家庭,应设法向所属单位反映情况,说明手术的必要性,争取单位的同情和经济援助。对于家人较少探视的病人,护士除给予更多的生活照顾和交谈外,还应设法说服家属勤探视,以消除病人孤独感,从而减轻其焦虑恐惧心理。

心脏介入术是目前治疗心脏疾病最有效的方法,且已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但心脏介入术前患者的焦虑程度较高。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组病人干预后的焦虑得分明显下降,说明心理干预可使病人的心理状态得到明显的改善。当患者得到医护人员的关心、重视和尊重时,会产生安全、信任感,可使焦虑减轻,使患者处于最佳的生理、心理状态,从而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保证手术全面成功,巩固手术疗效,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安爱红,张玉玲. 心脏介入患者心理问题调查与心理护理[J]. 医药论坛杂志,2006,19:166-169.

[2] 耿华,刘丽娜. 手术病人焦虑评估及分析[J]. 黑龙江医药,2007,2:82- 83.

[3] 陈娓,李予文,娄百玉. 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情绪障碍及心理干预研究[J].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4,13(2):163-164.

[4]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 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 增订版. 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235-237.

[5] 张静平,姚树桥,周乐山,等. 322例内科住院患者的心理状态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244-246.

(收稿日期:2009-03-13)

猜你喜欢
心理干预焦虑
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期的心理干预
浅析精神障碍患者康复期的心理干预
西方女性摄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恐慌与愤怒,焦虑与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