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典型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CT分析

2009-09-19 09:15王云飞迪力夏提依明
中国现代医生 2009年23期
关键词:脂肪瘤门脉低密度

王云飞 迪力夏提依明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典型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表现,提高对不典型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认识。方法 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例CT表现病灶内未显示出脂肪密度影的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全部病例做CT平扫与增强检查及B超检查。结果 4例不典型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例位于肝右叶前段,1例位于肝右叶后段,2例位于肝左叶。CT增强扫描动脉期及门脉期病灶均表现高密度较均匀整体强化,延迟期病灶呈等密度或略低密度。结论 病灶内未显示脂肪密度影的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CT平扫加增强扫描与延时扫描相结合有助于提示诊断。

[关键词] 肝脏; 不典型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CT表现

[中图分类号] R735.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09)23-138-02

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是一种少见的良性肿瘤。CT检查,病灶内显示出脂肪密度影时,具有一定特征性影像学表现,诊断上容易想到此病,而病灶内未显示出脂肪密度影时CT误诊率较高。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例不典型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CT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1 材料与方法

4例中男1例,女3例。年龄21~53岁,平均37岁。3例患者上腹不适,隐痛,1例B超体检发现肝内实性病灶。

使用西门子公司Emotion6排螺旋CT扫描仪,层厚10mm,平扫后使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注射100mL三代显造影剂,行动脉期、门脉期、延时期CT扫描,并行1.25mm薄层重建,观查病灶内密度。4例均行手术后病理证实。

2 结果

2.1 发病部位

4例中肝右叶前、后段各1例,肝左叶2例。病灶最小者5cm,病灶最大者7cm。

2.2 CT表现

4例病例CT平扫、增强、延时扫描后均行1.25mm薄层重建未显示出脂肪密度影。CT平扫病灶CT值30~47Hu不等(图1),动脉期病灶明显较均匀强化,边界清楚(图2),门静脉期病灶仍有强化,密度高于肝实质,界线清楚(图3),延时6min扫描病灶与肝呈略低密度1例,等密度3例(图4)。

2.3 B超检查

肝内病灶表现为边界清楚的强回声团3例,混合回声1例。

2.4 手术与病理

4例均行手术切除病灶,瘤体大小与CT表现相同。1例病灶部分与肝组织粘连,病灶大部切除,3例病灶质中等,1例质较硬,切开病灶2例呈灰色,2例呈灰黄色,镜下肿块内有少量成熟脂肪、多边形上皮样细胞、厚壁扩张的血管及血管窦内有分隔。4例病理诊断: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3例手术后追踪1.5~2年未见复发。

3 讨论

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好发于肾脏,发生在肝脏者少见,是一种少见的起源于肝脏间叶组织的良性肿瘤。临床分为两型:一型并发结节性硬化,多见于青少年。另一型不并发结节性硬化,多见于中、老年人。肿瘤内含有血管、脂肪和平滑肌三种成分。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影像学特点,主要取决于肿瘤内脂肪的含量及异常血管所占的比例。肿瘤内存在脂肪影CT诊断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不难,在实际的CT诊断中容易想到此病。少数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在影像学上因缺乏脂肪而无特征性表现,容易误诊为肝血管瘤或肝癌。本文4例CT扫描后将病灶行1.25mm薄层重建亦未见脂肪密度影,使诊断发生困难,2例手术前误诊为肝血管瘤。另外2例由于有前2例教训且病灶CT表现有相似之处,手术前CT诊断肝实性占位,考虑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有学者认为[1]对缺乏脂肪无特征性表现的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采用动态增强CT扫描对病灶诊断有价值。并提出病灶在动脉期呈高密度,门脉期病灶呈稍高密度,平衡期呈低密度或等密度,有一定特征性[1]。

CT增强扫描对未显示出脂肪影的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与肝血管瘤的鉴别:病灶直径大于5~6cm的肝血管瘤在动脉期病灶边缘结节样或小斑片样明显强化,且密度同等于主动脉强化影,门脉期病灶边缘强化影范围扩大有向病灶内蔓延的征像,延时扫描病灶可大部分或全部充填成略高于肝实质密度或与肝呈等密度,这是肝血管瘤的典型CT表现。肝血管瘤另外一种强化表现是,病灶于动脉期及门脉期呈均匀高密度强化,这种强化多见于直径2~3cm大小的病灶,而肝血管瘤直径大于5~6cm的病灶很少出现这种“整体”强化。此种CT表现是否能作为与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鉴别点,还需要收集多数病例证实。另外肝血管瘤其血供特点为“快进快出”,动脉期与门脉期多为显著强化,而延时期多为稍高于肝实质密度。而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在延时期病灶密度常低于肝实质密度,也是鉴别点之一。本文4例中延时期病灶2例为低密度,2例为等密度。肝癌在增强扫描时,表现为“快进快出”,动脉期多为明显强化,在较大的病灶可以看到多数细条弯曲强化的供血动脉及肿瘤实质区强化影,于门脉期虽然病灶实质部分仍有强化但病灶内动脉供血血管消失,于延时期病灶强化程度降低呈低密度影。此外,30%的肝癌周边可见假包膜现象,较大的肝癌内部多有坏死区,AFP可升高,结合临床表现大多可鉴别。

总之,肝内较大的病灶,于动脉期及门脉期呈较均匀整体高密度强化,延时期密度低于或等于肝实质的无脂肪密度病灶,在CT鉴别时应想到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最后确诊还需依靠病理。

[参考文献]

[1] 孙淑霞,卢光明,李铭山,等. 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影像学诊断[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1,20(5):375.

(收稿日期:2009-03-24)

猜你喜欢
脂肪瘤门脉低密度
低密度隔热炭/炭复合材料高效制备及性能研究
后纵隔Ⅱ型髓样脂肪瘤1例
低密度超音速减速器
门脉高压患者上消化道出血时间的分析及临床护理
一种低密度高强度导电橡胶组合物
跟骨脂肪瘤1例报道
门脉高压性胆病临床诊疗进展
基于ROC方法对门脉高压脾切后PVT早期预测的诊断研究
线性低密度聚乙烯装置的先进控制应用
喉脂肪瘤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