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诚信教育浅析

2009-09-22 08:04
文学与艺术 2009年8期
关键词:诚信校园文化大学生

刘 彦

【摘要】诚实守信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和根本,是人类最基本的伦理准则。然而,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大学生,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普遍存在诚信缺失现象。本人对诚信缺失的现实表现、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希望对当前大学生诚信缺失的改善起到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诚信

一、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实表现

大学生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普遍存在诚信缺失现象,其主要表现有:在学习方面,抄袭作业司空见惯,伪造实验数据小菜一碟,剽窃论文信手拈来,考试作弊更是屡禁不止。在日常生活方面,为追求高消费、满足虚荣心,欺骗家长;为骗取学校贷款,编造家庭困难等谎言欺骗老师;为入党、评优拉票作假;而不守时、不守信、借东西不还更是家常便饭。在就业求职方面,篡改成绩单、虚报在校任职情况、伪造各种证书等履历掺水现象时有发生。更有甚者,一些大学生在享受完助学贷款后,不仅不按照协议按时归还,使学校、银行和国家蒙受损失。……这种种失信败德行为不仅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社会声誉,也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提出了迫切的要求和严峻的课题。

大学生的不诚信行为反映在人际交往中,最突出的表现是人与人出现信任危机。据某网站所登载的某机构对北京420名学生的抽查数据显示,有近一半的受访者缺乏对他人的足够信任。如在对“与陌生人打交道时要小心”的回答中,表示完全赞同的高达45.8%,而完全反对这一说法的只有0.5%。而对“在这个竞争的年代里,如果不保持警惕,别人就可能占你便宜”的问题的选择上,有32.7%的受访者完全同意这一说法,部分同意的占38.6%,完全不同意的只占2.6%。 [1]。

二、大学生诚信缺失成因分析

大学生的心理分析——大学生在主观上存在诚信缺失的因子。当代大学生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在享受良好的教育的同时,存在着艰苦奋斗不足,以自我为中心,只顾自己不顾他人的自私心态,在主观上存在诚信缺失的因子。

多数同学认为诚信在当今社会很重要,诚信的意义、价值不容忽视。然而,为什么大学生在主观上觉得诚信很重要,应该以诚信相待,但其现实行为却选择了不诚信呢?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揭示,人的行为是由其动机支配的,而动机又是人的需要决定的。大学生考试作弊是为了有个好成绩,履历造假是为了找份好工作。可以说,不管采取哪种不诚信行为,其实都是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都体现了大学生的趋利心理。因此,自私自利的思想导致诚信的偏离,在义和利的面前,大学生们往往就站在“利”的天平上。

社会心理学有个基本的理论叫“从众心理”,是指人们改变自己的观念或行为,使之与群体的标准相一致的一种倾向性。这种心理现象在大学生中表现得较为普遍。大学生的社会生活经历基本上是从学校到学校,他们无论是性格还是思想都还不成熟、不稳定,尚缺乏理性思辨和分析选择能力,易将一些社会消极现象当成社会本质。社会生活中种种坑蒙拐骗、唯利是图等背弃诚信现象,极大地迷惑、麻痹大学生的思想,使他们错误地认为在现实中诚信者吃亏,不诚信者得利因而也就“随大流”,在道德行为取向上表现出大学生的不诚信。

家庭环境的影响是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客观因子。前苏联教育家戈别奇亚说过“家庭教育是对社会正在成长的一代进行教育的形式之一,它把父母的目的性教育的作用同家庭日常生活的客观经常影响结合起来,家庭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起着极重要的作用。善良、富有同情心、同志情意感、热爱祖国、尊重各族人民等品质就是在童年初期养成的。”[2]由此可见,家庭教育是影响学生道德品质养成的诸多外部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此外,有些家长自身素质不高直接对孩子的言行造成了负面影响。如,有的家长直接将一些不诚信的行为或观念灌输给孩子,而有的家长虽对自己的孩子讲的是要诚实,要守信,而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中时,却往往反其道而行之,缺乏判断能力的孩子在碰到自己的“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和自己的行为不一致时”,他们更多的选择的是“模仿父母的行为” [3]。这样,由于耳濡目染父母在日常行为中不道德、不诚信的信息和行为,孩子们已经接受了这些错误信息,当再向其教

授正确的规范、准则时,他们的内心就会很困惑很迷茫,难以接受。

最后,部分家长在教育方式上存在不足。一些家长过分疼爱自己的孩子,无原则的满足孩子任何不合理的要求,偏袒他们的过失,以至于孩子变得依赖性强、好逸恶劳、独立性差、意志力弱,没有吃苦精神,家庭是人的一生中接受各种教育的摇篮,家长是孩子教育的启蒙老师,一个孩子在幼儿时所受的影响往往会伴随着他的一生。作为孩心中的权威的代表,“家长的言行会对孩子的成长形成最重要、最直接的素质传递,”[4]而某些家长“言不行,行不果”的行为必将对孩子产生消极的影响。

三、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对策

首先,大力创建校园诚信文化。高校的校园文化是直接影响大学生成长的环境因素,是高校道德教育机制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中共中央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特别指出:“要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要大力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丰富多彩、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建设以社会主义民族文化为主体的健康生动的校园文化。要努力净化校园环境,抵制消极、腐朽思想的渗透和影响,抵制低级文化趣味和非理性文化倾向性,引导校园文化气氛向健康高雅方向发展。”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的凝聚力、向心力的体现,其对大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直接、深刻、持久的影响。因此,在校园中通过各种方式大力营造诚信文化氛围,将能直接影响大学生的价值取向、道德素养及道德水平,从而促进大学生诚信品质的形成和诚信意识的培养。创建校园诚信文化,首先要从端正教风,促进学风以及形成良好的校风做起。校风是学校全体成员经过长期努力逐步形成的、比较稳定突出的精神状态和行为。

其次建立大学生诚信体制。对学生的学习和日常生活行为方式开展诚信评价,评价其诚信度,作为学生思想道德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是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有效途径。大学生诚信档案是一种写实式的记录,可以结合校风、学风和考风建设,对大学生在校期间诸如请假、考试等方面的诚信状况进行详细记录和定期评估,把结果和学习成绩、综合测评一道归入学生档案,也可以把学生的诚信状况列入综合测评的内容。要尽快建立大学生诚信数据库和计算机联网查询系统。将与信用有关的大学生日常行为和个人品德、学习考试情况输入数据库。实现诚信资料的查询、交流与共享的系统化。各高校可将学生的诚信情况报教育部,与教育部学籍管理网中的毕业证书查询系统联网,最终实现与政府各有关部门统一加入查询平台。大学生的诚信档案可以作为个人信用制度建设的一个起点和突破口,条件成熟后,将全国所有人员都纳入这一体系,使得每个公民都可以受到这一全国性诚信体系的约束。

【参考文献】

[1]张寅晗.《当代大学生诚信现状及教育对策》2006年10月9日.22页。

[2]素.弗.符.戈别奇亚著,王长青,毛树智译.青少年犯罪的心理与教育[J].外国心理学,1981(2).

[3]戚万学,杜时忠.现代德育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312页.

[4]葛晨虹.当代中国小公民的与环境中的几个问题[J].道德与文明,2004(1)

猜你喜欢
诚信校园文化大学生
智慧校园在中职学校校园文化中的建设与应用
持续深化校园文化建设 助力基础教育阶段人才培养
企业不诚信怎么办?
新生态学校的校园文化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照片之争,诚信之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