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业教育的困境及发展对策探讨

2009-09-25 09:46陈彦丽
学理论·下 2009年7期
关键词:创业教育高校对策

陈彦丽

摘 要:实施创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内在要求,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大势所趋,本文从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出发,分析我国创业教育的发展困境,找寻创业教育发展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高校;创业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G40-0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09)17-0251-02

一、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创业活动对国家或地区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国高校开展创业教育意义重大而深远。

(一)开展创业教育是缓解紧张的就业压力的需要

伴随着高校扩招和高教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高等教育步入了大众化教育时代,大学生就业已完全走向市场。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签约率不高。又由于国家机关减员增效、国有大中型企业改制和结构调整,在短时期内难以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和就业机会。通过创业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择业观、就业观、创业观,培养他们的创业意识和良好的心理品质,使大学生由被动就业转变为自主创业。

(二)开展创业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

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高校也把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具有创新型人才上,尤其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创业教育的开展已成为高等院校发展的大势所趋,也是高等教育求生存、求发展的应对之策。随着我国创业环境的改善和创业实践发展,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培养具有创造、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已成为高等学校的重要任务。

(三)开展创业教育是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的需要

现代社会中,人才的综合素质应该是知识、能力、创业意识集于一身,即人的自然素质、社会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全面发展。开创一个企业或一番事业,并使其不断发展壮大,正是实现人的价值,满足自我实现需要的途径。在高校学生中开展创业教育,旨在培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视野开阔,胸怀旷达,知识面广,既懂专业知识,又有组织能力和良好的合作精神。可见,开展创业教育有助于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二、高校创业教育的困境

我国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业教育”课题组的成员国,在1991年就开展了基础教育阶段实施就业创业教育的项目活动,1999年,首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之后,各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步伐逐渐加大,但我国高校创业教育成果却不令人满意。总体而言,高校创业教育陷入困境,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创业教育认识不到位

创业教育的英语表述是“enterprise education”,还可以译为“事业心、开拓精神教育”或是“企业家精神教育”,创业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培养企业家,更希望学生学会如何主动获取新知、创造新知,并通过有效地配置自身的各种资源,将知识转化为现实。然而,在解决学生就业的强烈动机下,许多高校把创业教育简单地等同于教育学生开办企业,侧重从“创业知识教育”或“创业技能教育”角度理解创业教育,过于重视创业技能训练和创业知识传授,使创业教育的本义被曲解。

(二)创业教育课程设置不完善

高校培养企业家精神最需要发挥课程教学主战场的作用,使创新、创业的理念融合进日常教学之中,目前我国高校的专业设置、课程结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长期受计划体制下形成的思维定势的影响,表现强大刚性,缺乏弹性和柔性,强调统一,缺乏个性。课程设计不受市场、社会影响和制约,没有人才竞争机制,课程体系单一,学科交叉、学科综合能力差。有些高校开设了一些创业课程,但数量极为有限,而且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互不融合,基本上是两个各自独立的体系,没有进行很好的学科渗透。传统教育体制使得教师的实践经验很少,目前我國从事创业教育的师资中真正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还很少,教学内容和模式也难以脱离理论层面上的纸上谈兵,难以做到理论与现实的结合。

(三)创业教育社会支持力度不够

从社会环境看,创业文化还没有形成,提倡创业、鼓励尝试、宽容失败的社会舆论环境还不存在。创业需要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虽然近年来,政府为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但创业教育、创业活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而中国创业政策的制定又缺乏理论上的系统思考,造成创业政策的扶持力度不够,创业水平低。创业的主要制约是资金,按照国际惯例大学生创业能获得风险投资资金,但中国的创业融资极其困难。即使高校重视创业,但因缺乏有效的资金支持,学生积极性不高,多数流于形式。另外,政府信息化服务意识不强,相关信息服务项目的宣传力度不够,大学生的创业信息与社会上其他创业主体相比不对称,这种不对称性、不公平性影响大学生创业实践。

(四)创业理论研究缺少创新性

我国大部分创业研究学者仍停留在较低水平的模仿借鉴层次上,离构建有自己特色的创业教育理论还有相当的距离。许多创业教育理论有把经济管理、财务、法律等知识进行粗糙堆砌的现象。当前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内容明显较窄,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的研究过于笼统,大学生创业教育成本收益的研究很少被涉及。

(五)创业教育效果不高

很多高校为了追求创业教育的短期效果,在创业教学课程建设方面投入很少,而对有表面效果的工作投入精力较大,对实际教育效果关注不够。部分高校在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中,为了追求获奖而安排高水平教师直接参与作品设计,一定程度上使学生比赛变成了教师比赛。另一方面,目前高校与企业之间缺乏顺畅的沟通渠道,创业教育很少能得到企业界的资源,学生在接受创业教育过程中产生的有价值的直接成果也较难向企业界转化,致使高校创业教育形式主义比较明显。

三、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对策

(一)重新定位创业教育目标

使创业教育回归培育企业家精神的本源是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当务之急,政府和高校都应当明确,创业教育是专业知识与精神能力培育相统一的教育,创业教育的目标应当是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能力,帮助学生成为敢于迎接挑战,具有坚强意志的人才。创新精神的培养有赖于个性的良好发展,个性发展促进着创新精神养成。因此高校应转变与时代要求不相适应的传统观念,改变人才培养教育模式,创新有利于大学生自身潜能挖掘的培养体制。所以创业教育是开发和提高学生创业素质的教育,是培养学生事业心、进取心、开拓精神,从事某项事业、企业、商业规划活动的教育,其重心并非一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创新意识的增强、创业能力的提高才是创业教育的真正核心。

(二)设置综合性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创业教育是一个综合体系,需要跨学科的课程设置,因此要踏实推进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使创新、创业的理念融入教学之中。要优化课程设置,创业知识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渗透与融合非常必要,应把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组织行为学等学科引入创业教育课程,形成内容丰富、涉及面广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当前亟需加强下列课程建设:战略与商业机会识别、创业者类型及管理、资源需求与商业计划、创业融资、企业家精神、创业伦理道德等,使学生有机会系统地掌握创业机会的识别、创业初期的运作和战略计划的拟定等实用知识。

(三)加强创业师资队伍建设

高校要成为培养创业型人才基地,必须培养和造就能适应创业教育需要的师资队伍。创业师资可分为理论型师资和实践型师资。理论型师资的培养,要注重教师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为学生创造性活动的开展提供精神示范;实践型师资的培养要注重创业教师的实践经验,要鼓励那些有成功的企业管理经验并具备较好的教学经验能力的人士出任高校创业教师。要引导教师探索更有效的创业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要力求唤醒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挖掘学生的潜能。加大选修课的比例,增强课程的选择性,拓宽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活动,在实验实习和社会实践等教学环节中追求实效,使学生自主提高自身创业、创新精神。

(四)营造创业教育氛围

高校在宣传报道、校风、学风建设中,要积极营造创业教育氛围。组织创业计划大赛,这是创业教育一种典型形式,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能力的重要一课,要加以制度化、规范化、学科化。成立大学生创业园,在资金、场地、设备等硬件设施上提供大力支持,成为学生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基地。建立创业教育服务网站,加强信息交流,提供政策咨询,沟通学校与社会,了解创业教育动态,寻找创业商机,实现资源共享。加强产、学、研一体化建设,把大学教育与科学研究、产业发展紧密结合。结合大学生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科研训练计划及创新创业项目申报等开展创业教育。

(五)促进高校与社会和企业的联系

创业教育本身是一个综合系统,它与社会和企业有着天然的联系,因此在发展高校的创业教育之初就应建立起一种综合观念,这对我国开展高校创业教育具有战略意义。高校应当采取主动的姿态,搭建创业教育的平台,让高校走出去,服务于社会和企业;将企业和社会的资源引进来,共同形成开放、和谐、对话的良性循环体系,同时社会要建立起有利于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保障体系。企业也要建立与大学合作的机制。只有这样我国的创业教育才能顺利地开展。

参考文献:

[1]严毛新.高校创业教育的两难选择及展望[J].浙江社会科学.2009,(12).

[2]王强,宇业力.当前高校创业教育问题分析[J].江苏社会科学.2008,(10).

[3]谢志远.构建大学生创业教育“温州模式”[J].高等教育研究.2008,(5).

(责任编辑/王丽君)

猜你喜欢
创业教育高校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构建高校研究生创业实践平台的有效途径分析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基于“创业岗位”需求的新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