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模式研究

2009-09-25 09:46刘云涵
学理论·下 2009年7期
关键词: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模式

刘云涵

摘 要:本文通过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提出了教学模式创新的一系列新观点。从创新教育教学理念出发,对教师的三过硬;活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增强针对性和吸引力;突出学生主体性和教学互动性,教学方式方法的多样化;探索情感教育模式等五个方面较为全面地论述了创新理论课教学的新模式。

关键词: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09)17-0277-02

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它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一步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确立对党和政府的信任。高职院校是面向社会,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动手能力强,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我们遵循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牢牢定位于为第一线培养合格人才,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在思政理论课教学中我们作了以下研究和实践。

一、创新教育教学理念

通过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学习和讨论,进一步确立和强化了以下教育教学观念:一是从学生需要出发、以学生成长成才为中心、坚定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围绕学生的成长成才来做好课程建设和教学安排,促进他们全面发展。教师把教育对象——学生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无论是在教学内容上,还是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进行相应的整合,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更贴近学生的心灵,更贴近学生思想实际,更符合学生的求知欲望,更能解决学生的思想困惑,更能对学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给予价值指导,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真正成为师生沟通的纽带和桥梁。二是根据高职高专教育培养应用性人才的需要和高职高专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贯彻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原则,在教学中,既兼顾教材体系又不面面俱到,对一些重要理论观点充分展开,把着眼点放在引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上,既注重“精”,又体现“管用”。高职高专开设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用的是和本科院校同一本教材,但授课学时比本科院校少。因此,要在教学中精选一些当前最主要、最突出、最严重、最迫切的问题来讲深讲透,切实解决学生的思想认识问题。这不仅仅是对教学内容提出的新要求,更是对教学方法改革和教学手段创新提出了新要求。三是理论联系实际。教师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对社会现实问题、焦点问题、热点问题以及学生关注的其它一些问题能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给予科学的回答,并引导学生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在改革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由于传统价值体系的消解,现代西方价值观念的冲击,再加上体制转轨过程中出现的某些法律真空,现实生活中会出现许多不正常现象,从而影响人们对于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理想的坚定信念,给个人主义和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的侵袭造成可乘之机。

二、教师要做到“三过硬”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首先要具备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社会不断从理论层面上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出新的课题,同时学生的思想也日趋复杂和多样,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关键在于教师。以学生为本,就是以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以学生成长成才为中心。理论只有先进教师的头脑才可能进学生头脑。因此要求教师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有坚定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有对中国共产党的忠诚和热爱,对党的路线和大政方针的深刻理解和认识,只有教师信,才可能有学生信,教师的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必要条件。

教师必须有过硬的学术水平。要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质量和水平,教师就要有过硬的学术水平,紧跟学术前沿,把握最新的学术动态,要在理论的广度和深度上不断研究,才可能使理论变得丰满和鲜活,赋予它强大的生命力。才能感染和激发学生对理论的兴趣和探究。实践证明,学术能力强,研究课题做的多的教师,课堂上,给学生的就多,受学生欢迎的程度就高。

教师必须要有过硬的基本功。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强大说服力来源于其内在的科学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实效性,必须依靠“以理服人”来实现,不仅要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而且要做到“言之有据”。教师过硬的业务素质,是教师职业生涯的脊梁,是做好工作的根本。教师是实施教育的直接参与者,教师的业务素质关系到学生知识建构和个体素质的形成。

三、活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增强针对性和吸引力

教学内容的处理要最大限度与学生“贴近”。坚持以高职高专院校培养目标的要求、社会实践的重大实际和学生的思想实际,作为调整课程教学内容的主线。如《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紧紧抓住课程重点、难点和学生关心的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处理教材内容,效果良好;《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紧紧抓住高职高专阶段学生的生活特点和思想实际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改革开放和大学生思想发展的实际,联系我校大专生的特点,尽量缩短理论和现实的差距,注重知行的统一,教育学生讲究做人,学会做事,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学生认同度不断提高。

活用教材,不照本宣科,而是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的需要不断充填新的内容,把课堂理论学习与社会现实和学生的思想实际结合起来。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时代、形势的发展变化,不断补充新的教学内容,选择新的案例,把最鮮活的、最有时代气息的内容及时奉献给学生。

四、突出学生主体性和教学互动性,教学方式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是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关键。突出学生主体性、推进师生互动,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方法改革的主线。在课堂教学上,坚持以教师为主导,进行启发性、引导性教学,同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从而真正做到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成为学习的主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的教学,让课堂教学活跃起来,呈现出生气和活力。现在,课堂专题讨论、辩论、演讲、案例分析等已成为老师们普遍采用的教学方式;教师精心选择利用电视、报纸、书刊上的最新案例开展教学,极大地引起了学生的浓厚兴趣,教学效果不断提升;教师在如何把课讲活上下功夫,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让教学更贴近实际、贴近生活、把课真正上到学生的心里,并逐渐转化成学生的学习生活的动力。如《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的老师结合毛泽东、邓小平的人生经历,对大学生进行成才的教育,增强课程的教育功能,效果很好。

五、探索情感教育模式

这种教育模式主要有认知冲突引导和体验内化两类。

(一)认知冲突引导模式

认知冲突引导模式主要解决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动机问题,是利用学生的认知冲突,激起学生的好奇心,驱使学生主动探索,从而引导他们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这种模式是从三个方面开展:

一是热点难点问题:“探究-解惑”式。由于社会生活环境的多变性和复杂性,热点难点问题不断出现,大学生对此既好奇又困惑。教师以此为切入点,激发其学习兴趣,引导其探究,解答其疑惑,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二是对比事例:“比较-教育”式。从生活中选取具有对比意义的例子,首先分析对比人物所选择的价值观及其选择的后果,然后指出正确的价值观,最后依照正确的价值观选择行动,以此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三是问题讨论:“反思-引导”式。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师通过设置问题,让学生在讨论中反思自己的价值观念,教师通过价值澄清,帮助学生辨认自己的价值观念以及这些价值观念与其他价值观念的关系,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二)体验内化模式

体验内化模式是通过在思想政治课堂中情感氛围的创设,让学生在积极的情绪体验中认同教材中所倡导的思想观点,心悦诚服地接纳教育者的观点。同时,通过情绪感染,利用情绪的调节作用,使学生产生移情、内疚等道德情绪体验,纠正不良行为,促进高尚行为的形成。这种模式可以从六个方面开展:

一是“语言感染-兴趣激发”式。优美的语言不仅活跃课堂气氛,感染学生的情绪,还可与学生交流思想,传递情感,升华情操。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学会运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思想认识。

二是“三心”-感动-接纳式。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是知识的教育,也是情感的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学生充满爱心、关心和耐心,往往会激起学生对教师的敬佩感和信任感,从而乐于接受教师所讲的道理。

三是“激励-信任-促进”式。当学生做了有益的事,要从道德上肯定,使之产生愉快的体验;做了不道德的事,要帮他们分析原因并指出正确的做法,促使他们纠正错误。

四是“高尚品格-移情-接受”式。如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具有高尚的品格,会直接感染学生,学生就会将对老师的敬佩转移到课程中,自觉地接受教學的内容。

五是“榜样-崇拜-模仿”式。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之一,而这种习惯的养成离不开榜样示范。在榜样示范时,要选取学生崇拜的人物、令他们感动的人物,通过对榜样人物的认同、崇拜,进而模仿其行为。

六是“践行-整合-提高”式。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激发其情感体验,加深领会,不失为增强教学效果的一种有效途径。如到油田、企业、社区和农村中实践,唤起他们强烈的情感体验,以此引导他们更加认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知识,并通过多种形式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从而达到知行的统一。

参考文献:

[1]李卫红.统一思想,明确任务,扎实工作,高质量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J].教学与研究.2006,(6).

[2]杨光.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及其实施[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6,(4).

[3]潘晔,高校教师践行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7).

(责任编辑/石银)

猜你喜欢
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模式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高职高专基础会计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艺术探究
基于综合能力测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卷考试改革
云南省高职高专校园体育文化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武汉市部分高职高专院校足球课的开展现状及制约因素
永续债券探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