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技术教学内涵辨正

2009-09-27 07:07赵东阳王春梅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09年6期
关键词:习作作文语文

赵东阳 王春梅

时下,谈作文技术教学,可能不合时宜,也可能与许多同仁的见解相抵触。尤其是在语文新课改的背景下,在对语文学科性质——工具性的深度反思下,经过语文界众多学者专家的努力,语文学科性质最终被定性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界同仁大都举着叶圣陶先生1924年的语录:“我们不能只思考作文的法度、技术等等问题,而不去管文字的原料——思想、情感的问题”①,奢论作文的人文精神及如何培养学生的作文素养,而耻言作文技术教学。其实,这并非叶圣陶先生完整的表述,之前还有半句:“我们自己去思索关于作文的法度、技术等等问题,有所解悟,自然每逢写作,无不如愿了。”从叶圣陶先生的语录中,我们可以看到,其意在于警醒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不要忽视学生思想、情感的培养,但并没有说作文教学是不要作文技术的教学。张志公先生在1962年针对当时的作文教学现状及作文技术的教学就曾予以强调:“我们的作文教学在指导‘写什么这方面花的力气比较多,而在指导‘怎么写这方面花的力气太少。”②

目前作文教学领域排斥“作文技术教学”之论,颇有让人无可辩驳之势,因为这种观点论之有纲——作文如做人,言之有据——名人经验。

一、排斥“作文技术教学”的“纲”与“据”

1.作文如做人

“欲学作文先学做人”、“文即是人,人即是文”,这是《新语文写作》的作文理念。《新语文写作》总策划、广西教育出版社总编辑李人凡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访谈时说:“写作文实际上是一种生命状态,‘立人、‘立言是相统一的。作文是一种生命运动,是一种对话活动,是学生发展自我、提升自我的一种自我修炼过程。”③《新语文写作》的编写者认为:写作教育,尤其基础教育中对少年儿童的写作教育,被当成了一种技法,当成了一种调遣语言文字的技术操练,与精神无涉,写作教育极少被放在“立人”的高度去理解,去考察,去实施。目前市场上作文类图书虽然铺天盖地,但都不外乎优秀作文选、状元作文选之类的选编型,真正契合新课标理念的原创性作文指导书十分稀缺。于是,就有了集上海、江苏等地几十位中小学一线语文教师实践、经验和思想的《新语文写作》丛书。

2.名人经验

鲁迅先生说:“从前教我们作文的先生,并不传授什么《马氏文通》、《文章作法》之流,一天到晚,只是读、做、读、做;做得不好,又读、又做。他却决不说坏处在哪里,作文要怎样。一条暗胡同,一任你自己去摸索,走得通与否,大家听天由命。但偶然之间,也会不知怎么一来,——真是‘偶然之间而且‘不知怎么一来,——卷子上的文章,居然被涂改的少下去,留下的,而且有密圈的处所多起来了。于是学生满心欢喜,就照这样——真是自己也莫名其妙,不过是‘照这样——做下去,年深月久之后,先生就不再删改你的文章了,只在篇末批些‘有书有笔,不蔓不枝之类,到这时候,即可以算做‘通。”④鲁迅先生曾把自己作文的心得或方法归结为“多看和练习”。

综合分析排斥“作文技术教学”的“纲”与“据”,我们会发现,其实争论的焦点就是关于作文教学的两个核心问题:作文教学该教、学什么?作文教学该怎样教、学?自从“语文”独立设科以来,这两个问题忽左忽右,从未折中过。回顾叶圣陶先生1924年的语录、张志公先生1962年的话,不正是对这种作文教学偏执现象的“批语”吗?如果推究原委,我们会发现其症结就在于人们对“作文技术教学”的认识上——研究者把作文教学低效的症因大都归于教学过于热衷技术的传授而忽略思想情感的培养。基于此,我们认为,无论是作文教学的“技术派”还是“人文派”,都应该冷静下来,对作文技术教学的内涵进行深入的探究,科学诠释作文技术教学,为教师实施作文技术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诠释作文技术教学内涵,应该从教学目标、内容、方法、途径、过程等几个方面进行深刻的探究。

二、“作文技术教学”的内涵

1.教学目标:习作与创作

1987年,华中师大、华南师大等八所大学协作编写了高等学校中文专业函授教材《现代写作学》,在这本教材中把“作文”解释为“写作”的通俗说法:“‘写作这个词儿,按通俗的说法就是‘作文、‘做文章。”语文课程标准,未用“作文”而用“写作”,笔者认为其原因应该与《现代写作学》对“作文”的认识一致。《现代汉语词典》(1998年修订本)对“作文”进行的解释,有两个义项:一是动态义项,指写文章(多指学生练习写作);二是静态义项,指学生作为练习所写的文章。对“写作”的解释为:写文章(有时专指文学创作)。在作文教学领域,人们都习惯于把学生的习作称为作文,其根由应源于此:作文指学生的习作,写作指文学创作。

然而,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教学实践,却总是把学生习作等同于作家创作。譬如,在理论研究方面,每谈模仿必重在言创新,且师出有名,高举素质教育大旗——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又加以名家实例——鲁迅写《狂人日记》、曹禺写《雷雨》等等,真是让人无可辩驳。我们并不是说学生习作不要创新,而意在强调应正确认识学生习作中的创新。首先,学生习作的创新应以学生本人的进步为标尺;其次,学生习作的创新应在学生已有的作文经验基础上创新。又如,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无视学生作文思维的阶段发展水平,从作文的立意、构思、组织到语言表达,对学生习作按创作标准,求全责备。比如出题:教师总是强调立意要高、要深、要有意义;再比如评价:教师总是习惯于把成熟的写作技巧——独特的思路、严谨的布局、新颖的表达等作为学生作文的定性评价指标,只要这几个方面流于一般化,立刻打入下类作文。笔者曾对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进行访谈,并做问卷调查,发现学生作文成绩经常获得90分(百分制)以上、或者获优等(优、良、中、差)、或者获A等(A、B、C、D)的学生仅占9.1%,而经常获得70分以下、良和C等的学生则占到72.7%。问卷调查的结果发现,教师对绝大部分学生的作文水平在高中毕业时的结论是:写不出好作文。有趣的是被调查的大部分学生经过十余年的学习也自甘承认:不会写作文。

习作、创作不分,把习作主体等同于创作主体,最终导致作文技术教学对学生作文技术指标要求过高,难以实现。因此,作文技术教学追求的目标应该是不同学段学生应该达标的习作水平,而不应是成熟作家的创作水准。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该重视有作文“天赋”的学生,但是,作文教学更要面对全体学生,评价学生作文时应该把文通句顺、言词达意、结构合理、真情实感等评价作文的基本指标放在第一位。

2.教学内容:思想与技术

当前作文技术教学之所以屡遭批判,是因为教学偏执一端,过于热衷技术的传授而忽略思想情感的培养。同样,作文教学排斥作文技术,又执一端,亦不可取。

《新语文写作》的作文教学理念,比较典型地代表了倡导作文人文教学的潮流。作为语文教师胸怀这种理念,并无不妥,而且可以说达到了作文教学的最高境界。但是,作为语文教师首先必须要认识到两个问题:第一,作文教学的核心任务是要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第二,培养学生做人不仅仅是学科教育要承担的任务,而且学生成人是一个过程,有些人甚至一生都完不成这个任务。遗憾的是,倡导作文人文教学的很多老师,一味地认为“写什么永远比怎么写更重要”⑤,要让“语言”从学生的内心流淌出来,流不出来,就认为是因学生没有生活和思想所致。事实上,学生有学生的生活及对生活的感受和认识,所以“没什么可写”,是因为不会提炼、组织素材;有话写不出来,写出来也不成样子,是因为连最基本的作文技能都没有掌握。

思想是语言的精神内核,技术是语言表达的手段。如果没有思想这个支柱,再好的技术也会显得苍白无力;如果没有技术做支撑,再深奥的思想也得不到充分的表达。思想与技术是作文技术教学内容两个重要的方面,不可偏废。

3.教学方法:感性与理性

与鲁迅先生一样,几乎所有的作家谈到学习作文,都会抛给我们四个字“多读多写”。于是,作家的经验成为许多教师教学的法宝。这种学习作文的方法是典型的传统作文学习方法——体悟式方法。这种方法在我国古代是行得通的,因为古代学子“十年寒窗”“毕其功于一科”,不愁不“通”。然而,现代学子“科多业多”“课时有限”,传统学习方法虽然有效,却时不我有,因此,教师“授法”与“体悟”有机结合应该是最佳选择。

作文技术教学有许多教学方法,比如:讲授知识、传授技巧、作文练笔、作文积累等等。从理论上说,每一种教学方法,对学生的作文学习都是必须的,而且是有效的。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每一种教学方法只有在恰当的时机介入,才会发挥它的最大效力。

然而,在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或惯之以理性指导,或惯之以感性领悟,不能根据学生不同学段的作文思维水平辩证地实施教学方法。

事实上,感性领悟和理性指导在学生作文思维发展过程中是并行存在的,教师教学要根据学生作文思维发展水平决定二者在学生思维发展过程中的辨证关系。感悟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用直觉领悟书面语言表达技艺的学习方式,如抄写、背诵、仿写、阅读等。在感悟学习过程中,书面语言表达技艺在学生大脑中处于缄默状态,不可言明,其表征呈现为一种能力。理性指导则是在感悟学习的基础上,教师对学生进行的理性知识传授,引导学生由感性学习上升到理性学习的基本方式。在教师的指导下,书面语言表达技艺在学生大脑中逐渐由缄默状态发展到可以言明的状态,学生逐渐形成对书面语言学习的元认知能力。感悟学习和理性指导在学生作文思维发展过程中的辩证关系可以用下图表示:

4.教学途径:课堂与课外

培养学生作文能力基本有三个途径⑥:

第一,课外阅读。学生自主或教师指导,通过大量阅读,沉淀思想,积累作文技术经验;

第二,课外练笔。学生自主或教师指导,通过大量练笔,比如:日记、札记、读书笔记、有意识地自主写作等,沉淀思想,积累作文技术经验;

第三,课堂习作。根据学生作文思维发展阶段(小学、初中、高中),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进行作文练习,积累作文技术经验。在学习作文技术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领学生正确地认识分析作文材料,培养学生积极、健康、向上的思想情感。

第一、第二两种学生作文能力培养途径,虽然教师可进行有意识地指导,但从实际操作层面来看,教师没有精力也没有时间进行有效控制。因此,严格意义上说,只有第三种学生作文能力培养途径才是一种作文技术的教与学的行为,才可称之为作文技术教学。

然而,作文技术教学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教学实践,都被淹没在“大语文教育观”的宏论中,不分课堂内外。理论研究大论特论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多写”,教学实践,作文课堂则变成布置习作、讲评习作的简单流程,全凭学生的课外自悟。作此言论,我们无意否定 “大语文教育观”,而在于强调教师要认清这三种学生作文能力培养途径对于教学的价值。第一、第二两种途径教师虽然可以要求、引导,但其效益几乎完全建立在学生个体的兴趣和自控的基础上,难以从教学的角度予以监控和评估。因此,作文技术教学的最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教师应在有限的作文课堂教学时间里,指导学生领悟、掌握作文最基本的技术,培养学生积极、健康、向上的人文意识。教师在教学中可放眼课外,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引导,但要立足课堂,正确处理课堂与课外的关系。

5.教学过程:教学阶段

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要经历小学、初中、高中三个教学阶段,学生作文思维发展的水平一般会经历由低到高不断成长的过程。作文技术教学应根据学生作文思维发展的阶段特征,从宏观规划到微观实施,制定不同教学阶段的教学策略。但在实际教学实践中,教师由于习作创作不分,往往倾向于打“歼灭战”,毕其功于一役,不分教学阶段,不给学生成长的台阶。

笔者就亲身见证了这样的实例:

2006年5月,河北省承德市平泉县城西小学期中考试,其中三年级语文考卷中的作文题为:你一定有许多小伙伴吧!你和他们之间有哪些故事?写一写吧,看谁写得具体、清楚!(11分)

考卷发下来了,某班一位同学的父亲找到笔者本人,说他的孩子作文太差,期中考试作文仅得了3分,被扣掉8分,希望能给辅导一下。

附学生作文:

我的好朋友

我的好朋友叫姜明君,她的眼睛有一点小,她的嘴有一点大,脸很圆,她特别喜欢梳两个小辫,她长得非常可爱。

有一次,她的自动笔丢了,我就借给她自动笔。

还有一次,我的文具盒丢了,姜明君就借给我自动笔和橡皮。

还有一次,上美术课的时候,我没带彩笔,姜明君就借给我彩笔。

从这些事发生以后,我都在想,姜明君是不是我最好的好朋友?我想通了,姜明君是世界上最让我信任的好朋友,也是我最爱最亲的好朋友,还是我心目中唯一的最善良让我最高兴的朋友。

小学三年级,学生刚刚开始学写成篇作文,这篇作文虽然稚嫩但却非常难得,应该属于这个学段比较优秀的作文。可惜的是,教师的评判依据显然是创作标准,未能根据学生阶段能力给予合理的评分。如此的教学让人忧虑,忧的是没攻下作文这个“山头”,学生却被吓退了。

以上笔者从教学目标、内容、方法、途径、过程等五个方面,对作文技术教学的内涵进行了探究,有为作文技术教学正名的初衷,更希望能为作文技术教学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参考文献:

①叶圣陶:《作文论》。

②张志公:《谈作文教学的几个问题》,《张志公文集·语文教学论集》,广东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231-248页。

③徐启建:《让作文追随人的成长》,《中国青年报》,2003-9-18(5)。

④鲁迅:《二心集·做古人与好人的秘诀》。

⑤王君:《写什么永远比怎么写更重要》,《语文教学通讯》,2008年第7期。

⑥马正平:《21世纪作文教学需要一种什么样的体系》,《语文教学通讯》,2006年第11期。

[作者通联:赵东阳:河北承德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王春梅:河北平泉县平泉镇第二幼儿园]

猜你喜欢
习作作文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