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巍与狼牙山五壮士同在

2009-10-07 00:00赵倡文李成杰吕永强
党史文汇 2009年3期
关键词:魏巍壮士狼牙山

赵倡文 李成杰 吕永强

一提起著名作家魏巍,人们就会想到他的讴歌志愿军战士的名篇《谁是最可爱的人》。孰不知,早在1941年魏巍就开始宣传狼牙山五壮士的事迹,他不但让全国人民知道了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而且还与他们结下了不解之缘。

狼牙山五壮士所在的部队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老一团是一支英雄的部队,它的前身是红一方面军的红一团。早在长征时期,这个团的17名勇士就在安顺场强渡大渡河,粉碎了敌人妄想使红军成为“石达开第二”的企图。魏巍就曾在这个英雄的团队工作过,不过在狼牙山反“扫荡”战斗开始前,他已调到分区政治部负责编报工作。

1941年9月25日,五壮士在狼牙山英勇阻击日寇,杀伤敌人百余人,掩护了主力部队转移,最后弹尽粮绝,誓死不投降,一起跳崖,三死两生还。他们的事迹传到魏巍的耳中后,他深深被壮士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所感动,立即赶到五壮士所在的一团七连进行采访。他先在狼牙山下的一个村庄里,采访了在这次反“扫荡”中被打瞎一只眼、身负重伤的七连连长刘福山和指导员蔡展鹏,听他们讲述了整个反“扫荡”阻击战的经过。之后,他又到医院采访了五壮士中的生还者葛振林和宋学义,详细询问了当时激战的过程和一些细节。采访结束后,魏巍满怀激情地为分区报纸写了一篇社论《壮哉,五大勇士》。随后,他又写了一篇通讯,寄给延安八路军总部的《八路军军政杂志》发表。写完这些,魏巍的心情还是久久不能平静——在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一个个普通的战士挺身而出、视死如归,成为人们景仰的英雄。现在正是抗战最艰苦的时候,我们要想打败侵略者,需要的不正是英雄们的这种精神吗?这种精神,不正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不正是我们要歌颂的对象吗?于是,他又创作了一首《五壮士之歌》——

五大勇士真勇敢,钢做的心铁做的胆。

坚决守卫棋盘陀,坚决守卫狼牙山。

烟火蒙住狼山头,敌人冲锋整四回。

五大勇士抖神威,坚决守卫狼牙山。

敌人死了五十多,血肉横飞狼山前,

勇士弹药全打尽,敌人三路攻上山。

狼山悬崖万丈深,枪弹炮弹如雨淋。

敌人包围上了山,五大勇士真勇敢,

将枪摔碎跳下山。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秋云盖住狼山头,秋风吹着狼山腰。

多年石头也流泪,勇士人格齐天高。

钢心铁胆五勇士,为国牺牲志气高。

歌声流传晋察冀,人人歌唱子弟兵。

魏巍写完这首歌后,马上请作曲家罗浪谱了曲。晋察冀军区对这首充满对五壮士崇敬之情的歌曲非常重视,专门印了单行本下发到连队让战士们习唱。不久,这首歌便在边区军民中传唱开来,极大地激发了边区广大人民群众和干部战士向五壮士学习、奋勇抗击日寇的豪情。

狼牙山五壮士的事迹不但感动着魏巍,而且也深深感动着边区人民。为了发扬五壮士誓死不屈的革命精神,1941年10月下旬,晋察冀军区在一分区驻地召开由八路军将士、机关干部、民兵等参加的大会,一是追悼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三位烈士,二是宣读晋察冀军区1941年10月18日的《训令》。《训令》在号召边区军民要“学习宁死不屈、光荣殉国的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三烈士与跳崖负伤的葛振林、宋学义同志”的同时,决定“在三烈士牺牲的地点建纪念碑,并命名为狼牙山三烈士碑”。

要建纪念碑得有碑文,碑文由谁来写?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想到了魏巍,指名由魏巍代他起草碑文。魏巍在接受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后心潮澎湃。俗话说:自古燕赵多豪杰。提起笔,魏巍不由想到了“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多么富有诗意的决绝之句呀!自己又该用怎样的文字来为英雄们立传呢?魏巍看看眼前陡峭的狼牙山绝壁,想想五位壮士纵身一跳,他不由思如泉涌,奋笔疾书,用精粹的文字,记述了这次战斗的经过及其伟大的意义——

民国三十年秋,日寇大举扫荡边区。九月二十五日,以二千五百之众,陆空配合围攻狼牙山。我一团七连六班班长马宝玉同志,奉命率胡德林、胡福才、葛振林、宋学义四同志,与日寇对敌于棋盘陀险峰之上。日寇攻势极为凶猛,炮火连天,烟云迷空。我五勇士以一抵百坦然不惧,击退敌人四次冲锋,毙敌五十余。阵地屹立,寇兵难越。最后弹药尽绝,无法应战,誓不以革命之躯见辱于倭寇,故将枪摔坏,相随跃身崖下。呜呼!崖高万丈,五身飘坠,壮志激发,就此成仁。西风为此悲鸣,流泉为之溅泪。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三同志即殉难,葛振林、宋学义二同志被半崖林木遮挂,幸未碎身。日寇苦战竟日,死伤累累,登山一望,瞠目心惊。须臾间,又中我预埋之地雷,轰然巨响,大佐以下八十余名尽为灰烬矣!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呜呼!三壮士已战死矣,而生者犹继续为人民战斗。望狼牙山巍巍高峰,谁不为之赞叹,而我军对民族之忠贞,坚信我民族之不可战胜也!奉军区首长令,谨建此碑,以志不朽。

在魏巍代为起草碑文期间,边区军民克服重重困难,在乱石和荆棘中寻找“路”,或肩挑背扛,或用山羊驮的方法,把水、石灰、砖头运送到高耸入云的棋盘陀上。经过三个多月的奋斗,到1941年农历除夕前,三烈士纪念碑已具雏形。魏巍望着这高高的白塔,想着边区人民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把塔修好,不由又思绪万千——三烈士纪念碑只是形式上的塔,而真正的塔,五壮士已用自己的行动建立在人民的心中,要不这形式上的塔能修得这么快吗?回到驻地,他连夜写了一首诗《最高的塔》,用来纪念五壮士——

太阳,

不要装饰他,

他就是太阳。

狼牙山五壮士呵,

我为你

唱一支最淳朴的歌。

我听见农民们唱的五壮士之歌,

随着宽大的风音升起了。

为人民歌颂的战士呵,

你们听见吗?

这淳朴的粗憨的歌呀,

在你们所爱的土地上流着……

听见了,你们一定会笑吧,

因为你们虽然不是为了人民的歌,

但却为了此刻正在歌唱你们的人了。

“为他们

建一座塔!”

——聂司令员说。

许多同志都说:

“动手吧!”

因为塔的建筑者——

正是他们,

他们以无比坚贞的金刚石,

在晋察冀,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

树立起一座

飞散着最美丽的火星的塔。

“为他们

建一座塔!”

——聂司令员说。

许多同志都说:

“动手吧!”

因为他们

在历史上,在世界上,

已经建立起一座最高的塔。

我们是给这样的建筑师

建筑塔呵!

给这样的人建筑塔,

我们——

不以酸涩的泪,

而以同样忠贞的金刚石,

用生命最明亮的火花,

为我们伟大的民族,

我们建筑

向着新世界新人类微笑的塔。

修建狼牙山三烈士纪念碑,对边区军民是无限的激励和鼓舞,但对日寇却是无言的震慑。1943年9月,对纪念碑心怀恐惧的日寇炮轰三烈士纪念碑。三烈士纪念碑倒下了,但狼牙山五壮士宁死不屈的革命精神却永远矗立在人民心中。在这之后的几十年风雨中,魏巍无时无刻不在宣传着狼牙山五壮士精神,并且还与他们中的生还者葛振林、宋学义成为好朋友。

1944年秋天,宋学义由于跳崖时腰部受伤严重,无法在部队继续干下去,组织上决定让他复员。魏巍得知这一消息后,专门赶到一个名叫慈家台的小山村为宋学义送行。

魏巍与葛振林的交往更为密切。建国后,只要葛振林到北京开会,他们都要相见。1986年9月25日,在狼牙山五壮士跳崖45周年之际,狼牙山五壮士纪念塔重修落成典礼在狼牙山下东西水村隆重举行,魏巍和葛振林这对老战友、老朋友应邀出席。他们站在会场,遥望纪念塔,不禁感慨万千,他们思念三烈士,思念早早故去的宋学义,思念在此战斗的日日夜夜,思念牺牲在这里的每一位战友……思念着,两位老人的手不由紧紧握在一起,旁边的记者及时把两位老人定格在镜头中。

隆重的典礼仪式结束后,魏巍为重修纪念塔题词——

将革命的火炬接过来,将革命的火把传下去,决不让它在我们手中熄灭,也不让它的光芒减弱。这样,我们就永远是不可战胜的。

1993年,当魏巍听说河南省沁阳市党史办公室要出版《英雄礼赞——宋学义的故事》一书时,他专门为此书题词——

易水千古悲壮士

狼山万世颂英雄

2005年1月2日,魏巍又为《狼牙山壮士宋学义》一书题写书名并作序。在序中,他回忆了狼牙山的战斗,讲述了对两位生还壮士的思念,并祝愿葛振林健康长寿。就在魏巍写完序的两个月后,葛老壮士病故。魏巍得知消息后,又专门委托人给老英雄送去花圈,以表达自己对老战友、老朋友的思念。

建国后,魏巍多次到狼牙山故地重游。在一次到易县烈士陵园凭吊三烈士时,他对子女们说,希望自己身后能够安息在这里,与狼牙山五壮士中的三位烈士为邻。2008年8月24日,魏巍在北京因病去世,走完了他的88年人生旅程。魏巍去世后,他的骨灰将安葬何处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魏巍的女婿李新志说:“虽然老人后来因病不能说话,没有留下遗言。但家人明白他的心思,还是按照老人家的意愿,与烈士们埋葬在一起。”

魏巍将永远与狼牙山五壮士同在。

(责编 韵心)

猜你喜欢
魏巍壮士狼牙山
ON CONTINUATION CRITERIA FOR THE FULLCOMPRESSIBLE NAVIER-STOKES EQUATIONS IN LORENTZ SPACES*
我的老师
美丽河北之狼牙山
《八佰》壮士英雄归来
壮士出川
戍边壮士歌
巍巍狼牙山传承红色颂
中国当代著名作家:魏巍
Optimization Design of Double-parameter Shift Schedule of Tracked Vehicle with Hydrodynamic-mechanical Transmission
峥嵘岁月——狼牙山五勇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