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现代多媒体技术在中国民间艺术文化遗产传承中的运用

2009-10-10 05:27李春霞
艺术百家 2009年5期
关键词:民间艺术虚拟现实文化遗产

李春霞

摘 要:结合当今尖端的数字化技术,利用网络、虚拟现实等技术,将我国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记录、编辑、管理和再现,实现了完整而有效的保存。同时,通过网络传播和信息共享,能让更多的人增加了解,增强兴趣,激发了民族民间文化发展的活力,让我们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瑰宝得以发扬光大。

关键词:民间艺术;文化遗产;传承;设计;多媒体;网络;虚拟现实

中图分类号:G05文献标识码:A

Application of Modern Multi-media Technology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Folk Art Culture Heritage

LI Chun-xia

所谓现代多媒体技术是把声音、文字、图形、图像、动画、活动影像等多种媒体的信息通过计算机进行数字化加工处理,再与通讯技术相结合形成的一门综合技术。多媒体这一概念的出现归于以下原因,首先是人们有了把多种媒体作统一处理的要求,并要求有交互控制能力;其次,也是最关键的,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及其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得各种媒体能够在计算机内被快速的采集、存储、处理和传输;再者,由于近年来光盘存储技术的发展和市场化,使大容量的多媒体数字化信息有了可以传播或应用的载体。

首先,二者在基本构成元素上的一致性奠定了它们结合的基础。

正如在概念中我们已经明确的,所谓多媒体即是能够同时采集、处理、编辑、存储和展示两个以上不同类型信息媒体的技术,这些信息媒体就包括文字、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和动画等。我国的民间艺术虽然在产生与发展的年代上与之相去甚远,但在其最基本的构成载体上,却正与这些方面不谋而合。在我国近年来普遍展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运用文字、录音、录像、数字化多媒体等现代化科技手段对珍贵、濒危并具有历史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真实、系统和全面的记录,建立档案和数据库是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的主要实施内容之一。

其次,数字信息技术为民间艺术资料的整合、整理、展示和传播提供了技术支持。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第一,利用数字化技术对民间艺术文化遗产进行学术分类、信息化存储,建立资料性的符号库和素材数据库。现代化数字信息技术,可以把一些民间艺术的档案资料如手稿、录音、影像、艺术图片等,编辑转化为数字化格式,保存于计算机硬盘、光盘等介质中。建立资料性的符号库和素材数据库以及图像检索等技术的开发能够提高研究者和保护者查询相关数据的效率,能够拓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思路、促进创新思维,从而整体提升对民艺研究、保护和传播的水平。

第二,开发民间艺术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信息获取技术、多媒体虚拟场景建模技术、虚拟场景协调展示技术,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对传统手工艺的生产、使用、消费、流通、传播传承等文化存在方式进行再现。多媒体虚拟场景建模技术就是一种三维动画展示技术,很多的民间技艺很难通过文字语言的形式将其完整地记录下来,利用建摸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虚拟现实等软件技术产生一套数字化的技术程序,通过三维动画的形式进行展示。数字信息获取与处理技术能更好的整理、收集、记录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信息,可以突破传统意义上的保护方式所不能达到的展示要求与保真效果,更为安全和长久的保存并传播这些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1、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再现民间手工艺的存在方式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是由美国VPLResearch公司的创始人Jaron Lanier在1989年正式提出来,表示人类存在于计算机空间中的一个概念。虚拟现实技术是20世纪末才兴起的一门崭新的综合性信息技术,它融合了数字图像处理、计算机图形学、多媒体技术、传感器技术等多个信息技术分支,是目前计算机界比较热门的一项技术,它是用计算机模拟的三维环境对现场真实环境进行仿真,用户可以走进这个环境,可以控制浏览方向,并操纵场景中的对象进行人机交互。

从概念上讲,任何一个虚拟现实系统都可以用三个“I”来描述其特性,这就是“沉浸(Immersion)”、“交互(Interaction)”和“想象(Imagination)”。这三个“I”反映了虚拟现实系统的关键特性,就是系统与人的充分交互,它强调人在虚拟现实环境中的主导作用。因此,虚拟现实系统的设计要达到以下目标:第一、要使参与者有真实的体验。这种体验就是“沉浸”或“投入”,即全心地进入,产生在虚拟世界中的幻觉。第二、系统要能提供方便的、丰富的、主要是基于自然技能的人机交互手段。这些手段使得参与者能够对虚拟环境进行实时的操纵,能从虚拟环境中得到反馈信息,也能便于系统了解参与者关键部位的位置、状态、变形等各种系统需要知道的数据。

2、中国民艺的永恒家园——数字民艺博物馆

众所周知,如今我国绝大部分博物馆都陷入资金严重不足、展出手段单一并导致恶性循环的困境。

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为所有的文博单位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摆脱困境的契机。如何充分利用我们现有的资源通过与软、硬件厂商策略性的合作,革命性的推动我国的文物保护事业,成为当前我国文博领域普遍关注的焦点。早在2003年,中国第一座数字博物馆“虚拟故宫”中的虚拟太和殿工程初步完成,预计到2008年整个工程将全面完成并对中外游人开放。它是先用计算机构建出故宫三维模型,再用数字相机“一块一块地”采集到故宫实物景观,然后按图索骥将它们“贴”在三维模型上进行合成,最终合成这部数字作品。在虚拟太和殿游览中,你可以打开太和门,进入宏伟的太和殿,可以飞临屋顶平视檐角的神兽,还可以坐在皇帝的宝座上俯瞰太合殿内景……这些在过去的实地游览中都是无法实现的事情。如今在虚拟技术的帮助下,人们可以轻松地做到这一切。

由于很多的民间技艺难以用文字、语言的形式将其完整记录下来,因此利用三维建模、虚拟现实等软件技术产生一套数字化技术程序,通过三维动画的形式进行展示,就能以模拟活态文化的方式展示各种民间非遗中的具体内容及精髓。

数字博物馆的发展与普及,必将使大众更方便的了解中华民族各种优秀的民间文化遗产。如今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来整合大范围内的文物资源,并能够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来更加全面、生动、逼真地展示文物,从而使文物脱离地域限制,实现资源共享,成为全人类共同拥有的文化遗产。

3、通过专门的网站建设实现民间艺术的网络传播,达到资源共享

目前,网络传播主要是基于互联网进行的信息传播,互联网已覆盖了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网络传播在当代社会具有至高无上的影响力。通过网络传播和信息共享,为从事民间艺术文化研究的国内外专家和爱好者提供有效服务,促进民族民间文化的异地交流和广泛传播,让更多的人对我们的民间文化增加了解,增强艺术兴趣,激发民族民间文化发展的活力;通过网络交流,还可以提高民间文化遗产保护的学术研究水平,促进我国民间文化的艺术魅力的提升。

专业型的民间艺术网站的内容在现阶段绝大多数仍是现实中的民间艺术作品通过电子扫描或人工输入等方式进入网络,这只是传统艺术作品的数字化和网络化。还有一部分是通过纯粹的计算机创作生成艺术作品进入互联网络,存在于互联网络的虚拟空间(cyberspace)里。网站的内容和形式都是通过若干的网页呈现给受众,这就要求民间艺术网站经营者必须通过对网页的精心设计来提升自己的网络“注意力”,不但要有“眼球”的注意力,还要有“情感”的注意力,通过培养受众对某个网站的使用习惯、感情,来达到他们对网站的忠诚度。为了实现这一点,中国民间艺术网站的网页设计除了遵循基本的形式美法则外,更应该突出其独特性的设计。这个独特性即包括了民间艺术的地域性、自然性和民俗性。

三、结语

数字信息技术与中国民间艺术文化遗产保护的结合是一个崭新的思路,并且有着现实的技术基础和操作可能性,必将推动中国民间艺术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的进程。就项目的研究前景来说,该项目成果包含了通用的民间艺术数字化关键技术,以这些技术为中心而开发的专利软件可以广泛应用于其他民艺数字化项目,并能直接应用于相关民间艺术及其现代艺术的设计与开发,非常有利于文化创意产业及民间艺术的产业化发展。它形成的数字展览系统方案能够在全国大多数博物馆、展览馆、美术馆得到应用。另外项目成果不仅能够提供永久的的数字化存储空间,而且能够提供更加广阔的宣传平台,将中国的民艺推向世界,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解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责任编辑:高笑云)

① 樊锦诗《敦煌莫高窟永续利用的对策》,人民网-强国博克,2006年3月,http://opinion.people.com.cn/GB/8213/58653/58664/4199243.html.

② 杜双玲、鲁东明、刘刚《数字博物馆模型研究及应用开发》,周明全主编《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研究论文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8-9页。

猜你喜欢
民间艺术虚拟现实文化遗产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Task 3
民间艺术篇
Tough Nut to Crack
传承·民间艺术
虚拟现实,让学习更“沉浸”
View Master虚拟现实显示器
文化遗产与我们的生活
民间艺术
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