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高中音乐“乱”的课堂

2009-10-15 03:29刘月平
教坛聚焦 2009年7期
关键词:动静音乐活动

刘月平

内容摘要:课堂上学生“乱”被有些教师认为是“最大的失败”。然而从某种意义上讲,只有学生“乱”起来,课堂才更有效果。要做到课堂“活而不乱”需注意以下几对关系:处理好严与宽的关系,宽中有严。“严”是有课堂秩序要求,各个环节衔接自然,不是教师对学生严厉,故意制造严肃的气氛。“宽”需要教师创设开放的教学环境,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自由、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敢想、敢说、敢动”。

关键词:音乐 乱 课堂 活

课堂上学生“乱”被有些教师认为是“最大的失败”。然而从某种意义上讲,只有学生“乱”起来,课堂才更有效果。音乐课的“乱”归纳起来有以下三种情况:

一、不放不活

这样的课堂教学比较守旧,叫司机不敢“放”学生,怕学生“乱”,又对学生非常严格,从而造成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的创新精神往往被抹杀。

二、放而不乱

这种“乱”是因为教师上课比较随意,组织课堂教学的方式不吸引学生,因此造成学生课堂纪律松散,整个课堂乱糟糟,这种乱是混乱

三、活而不乱

学生被老师的激情所感染,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充分体验音乐并发表自己对音乐的见解,整个课堂的气氛欢快活跃,这样的“乱”恰恰是学生思维活跃,体验充分的外在表现

要做到课堂“活而不乱”需注意以下几对关系:处理好严与宽的关系,宽中有严。“严”是有课堂秩序要求,各个环节衔接自然,不是教师对学生严厉,故意制造严肃的气氛。“宽”需要教师创设开放的教学环境,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自由、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敢想、敢说、敢动”。 要做到“宽中有严”应该注意这几点:

1、放宽教师心态

教师必须要放下架子,弱化指导者的身份,真正融到学生当中去,以民主的态度,用自己的热情激励带动学生,让他们真正自由的驰骋于音乐中。

2、师生互动交流

教师不仅仅是活动的操作者,指导者,更重要的事活动的参与者,是学生的合作伙伴。例如高中欣赏教材第一单元的《猎人葬礼进行曲》中与学生一起分别从充当各种动物角色,根据教师先前对乐曲的介绍和学生对音乐的理解,随着音乐作者相应的风趣、诙谐的队列行进动作。学生都很乐意与教师配合,使得整个课堂是其乐融融。可见,教师只有捧着一颗心与学生交流,才会真正赢得学生的称赞和爱戴。

3、发挥学生的个性

一个班的学生由于他们的生活经历不同,他们对音乐的理解、感受也会多姿多彩,五彩斑斓,加上音乐本身是非语言信息,没有整齐划一的答案,它具有一定的自由性和宽泛性,在课堂上教师不要轻易否认学生的看法,要通过语言、表情、动作对学生流露出期待、信任的态度,师生形成默契。教师用鼓励的眼神和表情,或说句赞扬的活,他们就会以更高的热情去投入到音乐活动中,对音乐的体验也会随之丰富和深刻起来。

四、处理好放与收的关系,收放自如

教师把主动权还给学生,并不是放纵,听之任之,否则就偏离课堂教学的目标和方向。放任式教学是一种教师不负责任的表现,不控制学生的行为,没有规范的要求,采取放羊式,无原则的迁就学生,学生想唱(动)就唱(动),不想唱就算了。这样的教育往往是学生形成无组织无纪律,放任自由、懒惰怕苦的性格。所以,教师要有目的地大胆地“放”,既要让学生在玩玩乐乐中学习,又要乱中求序,收放自如,把握住课堂的整体。

1、处理好动静的关系,动静分明

新标准教学中较注重的一点是课堂要以学生实践为中心,多种活动为手段,让学生在大量的音乐活动中去学习、创造,但教师更要合理安排课堂活动,不能从头到尾都动,尽量做到动静结合。

2、要符合学生年龄特点

教师在设计课堂活动时,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去思考,高年级和低年级学生对活动内容的需求是不同的,低年级的内容尽可能的形象一些、直观一些,高年级的内容就相应难度大一点,深刻一点。 这样才会吸引住学生,抓住学生。

3、要符合教学实际

活动不是为教学服务,那就失去了意义,学生纯粹是玩,不能在玩中吸收到知识和养分。所以,教师要从教学实际上去安排活动,体现它的教育价值,同时所涉及的活动要循序渐进,层层深入。例如学生欣赏了谭盾的《水乐》后,让学生分成小组,用身边的材料(如纸、书本等等)集体创作,然后现场进行评比。可以想象让学生大胆去尝试、探索地的场景,以及评比后的雀跃欢呼的场面,虽然有点“乱”,但这样的课却极大地吸进着学生,你说哪个学生不爱上呢?

4、要动中有“静”

音乐充满着绚丽多彩的诗情画意,它需要通过想象才能身临其境。因此,音乐课既要动,同时也要给学生一片宁静的空间,让学生在动静结合的环境中去体验音乐的美。教师用不同的语气、声调讲一段故事,或设置一些悬念,创设合适的情境,给一个安静的环境让學生去思考,去放飞想象的翅膀,这样的课堂更加有感染力。

5、要发挥评价的调控作用

教师要根据课堂上学生的动态表现,通过对学生肯定,促使学生去规范自己的言行,按老师的引导去动静分明地学习。实践表明:老师评价有着明显的调控、激励、导向的作用和功能。

猜你喜欢
动静音乐活动
初探雨林
“活动随手拍”
微·视界
动静之间
第五届手操报系列活动优秀作品展示
音乐
“四会合一”活动安排一览表
音乐
该活动活动筋骨了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