豇豆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等

2009-10-22 09:12
农家科技 2009年8期
关键词:豇豆病株豆荚

豇豆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1豇豆根腐病。植株的主根与地表下的茎是受害的主要部位。此病属一种土传病害。高温高湿易发生,多雨及排水不良、黏重低洼地、连作地种植发病重。防治方法:①发病重的地块要与葱蒜类蔬菜、禾本科作物等实行3~4年轮作。

②实行高畦或深沟窄畦栽培,经常清沟排水。降低湿度,及时清除病株残体,烧毁或深埋。

③药剂防治。在田间零星发病时开始用药。施药方法有药液浇根和喷雾两种。药剂可选用多菌灵、防霉宝可湿粉、托布津可湿粉、抗枯宁等。灌根的药液浓度可稍加大。每株浇药液250克,隔7~10天1次,浇4~5次;喷雾的药液按常规比例对水,重点喷射豆株茎基部,每隔7~10天1次,连续喷3次。

2豇豆锈病。多发生在生长中后期,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茎蔓、叶柄、豆荚均可受害。多雨年份常易引起此病流行,长期连作,地势低洼、种植过密等均能加重发病程度。

防治上可在发病初期选用下列药剂喷雾: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5%萎锈灵乳油8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一般隔7-10天喷1次,连续2~3次(用粉锈宁的,用药间隔可延迟至15天)。

3豇豆煤霉病。自豇豆出现真叶后就开始发生。收获前发病最重,主害叶片,引起落叶。高温高湿易发病,热雨多病重。

防治上避免播种过密,以利田间通风透光:及时清除田间染病落叶,减少再传染菌源;发病初期采用药剂喷雾,控制传染,药剂可选用百菌清可湿粉(75%含量的用600倍液)、多菌灵(40%胶悬剂800倍液)等。

4豇豆病毒病。以秋豇豆发病较重。病株初在叶片上产生黄绿相间的花斑。以后浓绿色部位逐渐突起呈疣状,叶片畸形;严重病株生育缓慢、矮小,开花结荚少。防治上以早期灭蚜为主.特别是干旱年份更应注意防蚜。此外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植株抗病力。

5豇豆钻心虫和豆荚螟。豇豆钻心虫又称豆螟。是豇豆的主要害虫。每年发生4~5代。防治上除及时清除田间落花、落荚,摘除被害的卷叶和豆荚集中烧毁外,主要是采用药剂防治。药剂防治的策略是“治花不治荚”,即在豇豆始花期第1次用药。以后间隔7—10天1次,连续2~3次。喷药时间以早晨8时前花瓣张开时为好,此时虫体可充分接触药液。药剂可选用菊酯类及其复配制剂,如敌杀死、速灭杀丁、灭杀毙等。若在结荚后用药一定要在采摘后喷药。禁止采前喷药,避免中毒。

豆荚螟偏重为害大豆,也为害豇豆。常与豇豆钻心虫伴随发生。此虫也以幼虫咬食豆荚,钻蛀豆粒,豆荚内充满虫粪,致使豆荚、豆粒霉烂。防治钻心虫时可兼治。

100081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王佩芝

玉米秸秆还田三防

近年来玉米秸秆还田技术逐步得到普及,但部分农民对这一技术掌握不够全面.应用中出现了一些问题,甚至产生负效应,部分田块出现小麦出苗率低、苗黄、苗弱甚至死苗现象。经分析,主要原因是碳氮比失调、秸秆粉碎过粗、土壤过松,生产上应加以防范。

1防碳氮比失调。玉米秸秆碳氮比为65~85:1,而适宜微生物活动的碳氮比为25:1。秸秆还田后土壤中氮素不足.微生物与作物争夺氮素,麦苗会因缺氮而黄化、瘦弱,生长不良。解决办法:秸秆粉碎后,在秸秆表面每亩撒施碳酸氢铵50千克或尿素20千克,然后耕翻。

2防秸秆粉碎过粗。有的地块粉碎后的秸秆过长,长度大于10厘米,不利于耕翻,影响播种。解决办法:使用马力相对较大的大型秸秆粉碎机,这样秸秆粉碎得细,而且旋耕较深,秸秆与土壤混和均匀。

3防土壤过松。秸秆还田后,土壤过于疏松,大孔隙多,小麦种子不能与土壤紧密接触.影响发芽生长,扎根不牢.甚至出现“吊根”现象。要解决这个问题.除提高秸秆粉碎质量外,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施足氮、磷、钾肥料。②提高土壤墒情;③提高播种质量:④适时镇压、浇水。小麦播种后,晾晒1天,用石磙镇压,使土壤密实。

此外。带病的秸秆不能直接还田,否则夏季玉米易发生病害。这类秸秆应销毁或高温堆腐后再施入农田。

张继臣

猜你喜欢
豇豆病株豆荚
豇豆先生变魔术
豇豆魔王
小房子上的绿豆荚
腌酸豇豆
山东省近期蔬菜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
山东省小麦病虫草害发生情况
豆荚螟的无公害防治
豆荚儿青青豆荚儿黄
观察日记六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