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病用药掌握四看四分团分赴等

2009-10-22 09:12
农家科技 2009年8期
关键词:鱼病饵料混合

鱼病用药掌握四看四分

1看病因分析病情。根据鱼病发生的周期性分析判断病因、对症用药。如随意用药不仅会延误治疗时间。还会加重水体污染。使病情恶化。

病情较轻或预防用药,可用剂量的下限;病情较重的鱼,往往已失去摄食能力,则口服方法难以治疗。几种鱼病并发时.应先对其中较严重的一种病使用药物。2看水质分鱼类。药物杀灭病原体的效果,常受各种因素影响,一般池水中有机物越多,水温越低,pH值越高,药物毒性越小,安全浓度越大。反之,有机物越少,水温越高,pH值越低,则毒性越大,安全浓度越小。

青、鲤、鲫鱼习惯栖息在水的底层.投喂药饵时.应用沉性药饵定点投喂,可避免其它鱼争食药饵,减少用药量;鲢、鳙鱼因是用鳃滤食,宜用稀面糊浆配成药浆,少量多次泼洒在水面上。可提高投药效果。

3看药物分剂量。鱼类药物的来源很广,可分为天然药物和人工合成药物。前者如植物性大蒜、大黄等。无机盐药物碘、氯等等。后者有人工合成磺胺类、高锰酸钾、漂白粉、敌百虫等。对药物的主要性能要了解,质量要保证。如漂白粉容易受潮分解.使用时要测定其有效氯含量后再进行配药。硫酸铜溶解时水温不要超过60度。硫酸亚铁应是透明的淡绿色晶状体.易潮解生成黄棕色硫酸铁,失去药用价值。少数养鱼者,将过期的鱼药加倍使用,想达到治疗目的,殊不知过期鱼药有效成分多已分解,而有毒物质明显增加,往往造成大量鱼苗、鱼种中毒死亡。

鱼病防治药物用量过小。不能发挥消灭病原体的作用;用量过大,又可致使鱼类中毒死亡。因此,必须严格掌握药物的用量。混水给药,将水剂或粉剂按整个用药水体保积,以毫克,每升或1xl0-6表示,即为百万分率比例.如1立方米水体含药量为1毫克/每升。

具体做法先将药物溶解于少量水中.使其均匀溶解后不断加入池水稀释。全池泼洒,混饵给药,将药物均匀混入饵料中。或制成颗粒饵料投喂。混合给药。

一是药物混合要均匀。做法上,先取等量药物和饵料进行等比量混合。混合后再用混合的量取同等饵料作第二次混合,如此多次,直至全部饵料混合完为止,达到药量均匀分布。

二是药物饵料中添加剂搭配要合理。如长期应用磺胺类药物,应补给维生素B1和K:应用氯丙林时则减少维生素B1等等。

4看疗效分用法。用药后24小时内,要随时注意鱼群动态,发现异常应立即加注新水抢救;若在4-6天内死鱼数量仍保持甚至超过治疗前的水平,说明无疗效。要分析原因,继续治疗。泼洒法应从上风处逐步向下风处进行.目的是使池塘中的药物浓度均匀和防止人意外地中毒。泼洒药物不能同时投喂饵料.最好先喂食。以免影响鱼类摄食。鱼在浮头或浮头风结束时。不应全池泼洒施药,否则会引起鱼的大批死亡。内服法要针对各种鱼的生活习性。先用有较强粘性的浮性铒料或沉性饵料混拌药物防治鱼病。浮性饵料可用米糠、麸皮拌药;沉性饵料可用菜饼粉或豆饼粉拌药。多次使用的药液要在每次浸洗后添加一些药物,以保证有效浓度,浸洗后的药液不能倒人鱼池。

542600广西钟山县书香路100号农业服务中心养殖组张明

鹅大肠杆菌病的快速诊治

一、快诊方法

第一是首先感知育雏舍环境。如果舍内温度过低,空气气味过浓、湿度大,地面潮湿。表明环境方面适宜大肠杆菌病的发生。第二是观察群鹅的普遍症状。如果群鹅普遍精神差,身体脏,垂翅,缩头闭眼,走路步态摇晃,角膜混浊,喜饮水少吃或不吃食,表明符合该病的群体症状。

第三是观察病重鹅的状态。如果这部分鹅吃食甚少甚至不吃,瘫痪,身体显僵硬,状态衰竭,表明基本确认为大肠杆菌病。第四是看地面粪便和鹅死亡前行为。如果粪便为白或绿色稀粪并夹杂有未消化的饲料,临死前大部分有腿抽筋、扭头、仰头等神情症状.则可确诊患的是大肠杆菌病。

二、治疗

一是首先淘汰无治疗价值的鹅:二是病鹅肌肉注射丁胺卡那霉素,每次每只5000单位,每天2次,连注1~2天:三是每50千克饮水中加入恩诺沙量原料10克,连饮2天:四是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电解多维。连喂3-5天。对不吃不饮的病鹅,肌肉注射庆大霉素,每次每只1.5-2万单位,每天2次,能吃饮时按“三”和“四”执行。

238004安徽省巢湖市1号信箱1分箱王良文王永

猜你喜欢
鱼病饵料混合
香饵
水产养殖户提高鱼病治疗效果的要领
浅析夏季鱼病增多的原因及防治办法
用饵之道贵在“善变”
混合运算大篷车
水产养殖户提高鱼病治疗效果的要领
第三讲 为鱼挑食,更考验耐心
秘制饵料
混合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