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原因与启示

2009-10-22 08:13许立成
金融理论探索 2009年4期
关键词:金融危机启示监管

许立成

摘 要:美国次贷危机已演变成为全球性金融危机,它深刻改变了全球的金融格局,打破了原有的国际金融体系,严重打击了实体经济。对其发生的原因解释有创新论、监管论、货币论等8种观点。此次危机启示我们,要提高金融监管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保证金融创新的有序和透明,审慎推进中国金融业的改革。

关键词:金融危机;影响;原因; 启示;监管;创新

中图分类号:F830.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544(2009)04-0021-04

当前这场由美国次贷危机演变而成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对全球金融格局产生了深刻影响,给全球实体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挑战。 本文梳理了金融危机发生的经过及其影响,剖析了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总结了金融危机带来的教训, 试图为我国未来金融改革和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一、全球金融危机的演变及救助

2007年美国房地产泡沫破灭,次贷危机爆发,新世纪金融公司、 美国家庭抵押投资公司等从事次级住房抵押贷款的金融机构纷纷倒闭。2008年前后, 花旗、 美林、瑞银等大型金融机构因次贷出现巨额亏损。2008年3月, 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被摩根大通收购。2008年6月以来, 美国次贷危机进一步恶化,扩散成为美国金融危机,雷曼兄弟公司申请破产保护、美林银行被美国银行收购、“两房”被政府接管、美国国际集团(AIG)被国有化。2008年10月以来,美国金融危机传染到欧洲和亚洲等地区,成为全球性金融危机。

自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 特别是成为全球金融危机以来, 各国纷纷采取有力措施来应对危机,主要手段有:(1)注资。美国、英国、法国等都对国内主要金融机构进行了注资, 以保持人们对金融体系的信心。(2)担保。为了保持货币市场的流动性, 很多国家都对银行同业拆借进行了担保。(3) 保险。 通过提高存款保险的限额或对全部存款进行担保, 防止金融机构挤提带来的危机。(4)降息。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大多数国家纷纷降息,增强市场的流动性,防止实体经济下滑。

作为1929年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其影响波及全球。全球主要经济体开始寻求合作,纷纷联合采取措施,以共同度过危机。同时,寻找对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改革方案, 以更好地适应当前全球经济格局的需要。特别是2008年11月15日和2009年4月2日20国集团(G20)在美国和英国举办的金融峰会, 确立了对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主要原则和行动计划,拉开了新一轮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序幕。

二、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

(一)深刻改变了全球的金融格局

在美国,华尔街投行历史被终结,住房抵押贷款公司被政府接管,大量商业银行破产,最大的保险公司美国国际集团(AIG)被国有化,美国的金融版图被彻底改变(见表1)。在欧洲,大量银行被政府接管和收购。比利时、卢森堡、荷兰将其境内的富通集团业务出售和国有化, 冰岛将其前三大银行Kaupthing、Sandbank、Glitnir接管, 英国将诺森罗克银行和布拉德福德-宾利银行国有化,法国、比利时和卢森堡对德克夏注资并提供担保, 瑞士政府出资53亿美元购入瑞银9.3%股权,英国最大抵押贷款银行哈利法克斯银行被英国莱斯银行收购。在亚洲,日本大和生命保险公司申请破产, 韩国多家金融机构信用评级被调低。

(二)打破了原有的国际金融体系

1944年,联合国国际货币金融会议确立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该体系实行美元和黄金直接挂钩以及固定汇率制度, 奠定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金融秩序。由于它面临着“特里芬难题”,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 在经历多次美元危机后,“布雷顿森林体系” 逐渐解体,1976年确立了牙买加体系,转入以美元为中心的多元储备货币制度和浮动汇率制度。美元作为当今最主要的储备资产,它面临两个“两难困境”:(1)对于美国来说,美元作为本国货币, 需要为本国的货币政策服务, 作为世界货币,需要加强对美元的约束。因此美元具有内生的不稳定性。(2) 对于很多新兴和发展中国家来说,为满足对外贸易和国际清偿的需要, 需要大量持有美元;而美元过多将带来美元的贬值, 从而产生风险。随着美国经济地位的衰落, 特别是本轮金融危机的打击,美元作为世界主要货币的地位将下降,持有美元的风险也将随之加大, 原有的国际金融秩序已不能够适应现有的经济金融需要。

(三)严重打击了实体经济

全球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信贷渠道。在金融危机的打击下,金融体系的瓦解必然会带来信贷紧缩, 损害企业的正常信贷需求,从而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带来工业生产的下降,制造业等将出现萎缩。(2)财富渠道。随着金融产品等价格的下跌,居民的财富将大大缩水,人们的消费能力将大幅下降,消费信心将大幅下滑,而消费能力的下跌将带来经济的进一步下滑,这将对零售业、汽车业等产生重大影响。(3)贸易渠道。随着全球消费能力的下降, 不仅会打击美国、 欧洲等经济发达地区, 也将对以出口为导向的亚洲等新兴市场地区带来损害,从而影响全球经济增长。(4)投资渠道。金融危机不仅导致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来自海外的投资减少, 还有可能使发达国家的金融机构收回流入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的资金。目前,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已开始显现。IMF已将2009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调至0.5%,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最低水平。

(四)殃及中国的经济金融

一是中国商业银行持有的美国金融资产将出现风险。 中国商业银行持有的美元资产主要有以下两类:(1)雷曼兄弟债券或贷款,共涉及7家商业银行,6.7亿美元资产;(2) “两房”相关债券,共涉及6家商业银行,253亿美元资产(见表2)。随着金融危机的发展,上述金融资产将受到损失。

二是中国政府持有的美国资产外汇储备存在潜在风险。 目前, 中国外汇储备中50%以上为美元资产,包括美国国债、机构债、公司债等。

三是中国对外金融投资将面临损失。 中投公司分别投资摩根斯坦利和百仕通集团30亿美元和50亿美元, 而目前百仕通和摩根斯坦利股票仅为投资价格和中投转股价的50%左右。

四是冲击中国实体经济。在金融危机打击下,美国消费的不振和全球经济的下滑, 将通过外需渠道打击中国经济的出口。同时,随着国际大宗产品价格泡沫的破裂,将有可能出现全球性通货紧缩,中国实体经济将面临严重挑战。

三、对全球金融危机原因的解释

目前, 对由美国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原因的解释主要有以下几个观点:

一是创新论, 认为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在于创新过度。在美国,金融机构通过金融工程技术不停地创造出各种各样眼花缭乱的金融衍生品和证券化产品,如MBS(抵押房贷支持证券)、CDO(抵押债券凭证)及其衍生品、CDS(信贷违约掉期)等。其中CDS到2007年底名义市值达到62万亿美元, 几乎相当于当年全球GDP水平或美国GDP的4倍多,然后在住房抵押信贷公司、评级公司、保险公司和投资银行等机构的设计下,把大量不具备足够偿付能力的贷款,通过打包和信用评级后大量发放给投资者, 放大了风险,助长了投机,最终酿成危机。

二是监管论, 认为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在于监管失败。在美国,投行通过追求高杠杆率来实现高利润,主要投资银行的杠杆率都达到30倍左右。但是美国实行分业监管体制, 投资银行既不受美联储监管, 同时也不受联邦存款保护机制的保护, 还不受巴塞尔协议对商业银行8%的资本充足率要求的约束。 评级机构等中介组织也没有受到严格的监管, 金融衍生品在场外交易甚至绕过了监管, 从而纵容了金融冒险行为。同时,在市场繁荣时,缺乏对金融机构的反周期性监管措施,导致金融泡沫越来越大,最终出现危机。

三是货币论, 认为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在于美元的泛滥。原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在位期间,为保持美国经济的持续增长,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连续13次下调利率, 联邦基金利率由2001年1月的6.5%降至2003年6月1%的历史最低水平,并且在1%的水平上停留了一年之久,导致流动性过剩,大大降低了融资成本,房价快速上升,一些不具备偿债能力的人也获得了金融工具的支持,从而产生金融泡沫,导致金融危机。

四是失衡论, 认为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在于经济失衡。在美国,存在巨额的经常项目赤字和以透支为代价的消费信贷, 这些都建立在房地产和信贷泡沫的基础上,都需要无拘无束的海外借贷。而同时美国储蓄率持续下降,从2005年起,美国储蓄率一直为负数,分别为-0.4%、-1%和-1.7%。当美国居民债务难以支撑房市和信贷泡沫的时候, 将造成各类次级贷款无法按时偿还, 这将风险传递给大量债券和衍生品,从而使危机不可避免。

五是干预论, 认为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在于政府的过多干预。在美国,政府为了刺激经济,帮助人们提供住房融资,设立了“两房”,其虽为私人持股的企业,却享有政府隐性担保,从而放大了金融机构的道德风险,为危机的发生留下隐患。同时,政府放低贷款发放标准,对长期贷款提供补贴,放任甚至鼓励表外融资,从而扭曲了金融体系的正常运行,最终造成金融危机。

六是自由论, 认为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在于过快的金融自由化。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快速的金融自由化进程,特别是1999年美国通过的《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拆除了《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所建立的商业银行与资本市场之间的防火墙, 大力推进金融机构的混合经营,但相应的风险管控没有跟上。在金融机构普遍采用的“发起-分销”的低资本消耗型的商业模式下, 银行体系与资本市场的联系更加紧密,当信贷市场一紧张,流动性就迅速干涸,从而出现流动性危机,带来金融动荡。

七是贪婪论, 认为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在于资本家的过度贪婪。 在华尔街现行的治理体制特别是短期巨额奖金制度的激励中,缺乏正确的价值约束,资本家道德风险被持续放大, 其为了追求个人短期的高薪酬,忘记职业操守,放松风险管控,缺乏长远考虑,不计风险地追求高回报,将巨额收益建立在欺诈不明真相的投资者身上,最终也引火烧身。

八是雷曼论, 认为美国政府错误地让雷曼破产是造成全球性金融危机的直接原因。 雷曼作为美国第四大投行,有6200亿美元资产,其中1800亿是无担保债券。 它的破产将其无担保债券的信用风险转移给其交易对手。同时,雷曼作为银行间市场最主要的投资者和对冲基金等的主经纪商, 它的破产让银行间市场流动性迅速萎缩, 导致大量银行不能及时获得流动性而破产, 并且还带来了对冲基金的倒闭和货币市场基金的缩水, 从而将美国的信用危机升级为全球性系统金融危机。

四、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启示

(一)提高金融监管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金融危机表明, 不管是成熟还是新兴的金融市场,都需要强有力的监管。在实践中,需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要始终加强基础性工作的监管。在监管中,要高度关注银行资产分类、风险资产拨备、表内外风险等基础性监管工作,加强对金融衍生品的监管, 重视对系统性风险和重要金融机构的监管。(2)加强银行亲周期行为的监管。新会计准则和新资本协议的实施, 使金融机构经营往往具有亲周期的特征。在经济景气时银行能够放大信贷,从而出现泡沫,而经济下滑时,信贷过度收缩,从而影响实体经济的发展。 因此需要加强监管引导来保持银行信贷的合理投放。(3) 要积极采取逆周期监管行为。在经济繁荣时,采取更为严厉的监管政策,督促金融机构通过提高资本充足率来增强抗风险能力, 而在经济萧条时, 采取适当的金融宽容措施来缓解信贷紧张对实体经济的影响。

(二)保证金融创新的有序和透明

有效的金融创新,有利于分散风险,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从而提升银行的核心竞争力。从本源上来看,本轮金融危机并不是由金融创新造成,而是金融创新偏离了审慎经营原则,放松了风险管控。从金融危机来看, 在金融创新中要着重把握好以下原则:(1)真实性原则。即金融创新的“原材料”必须货真价实,只有良好的基础信贷产品,才能有效控制金融衍生品的风险。(2)风险可控原则。金融创新产品只能分散风险而不可能消除风险, 因此金融创新是双刃剑,在推动金融创新的同时,必须加强对金融风险的管控。(3)透明度原则。在危机中,大量金融创新产品在OTC市场而不是在场内市场进行交易, 透明度很低,客户并不能充分了解其风险。因此在金融创新中,要充分揭示与创新产品和服务有关的权利、义务和风险,让创新在“阳光下”运行。

(三)审慎推进中国金融业的改革

在中国未来的金融改革和发展中, 需深刻汲取这次全球性金融危机的教训, 重点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审慎推进金融机构的综合经营。这次金融危机表明, 混合经营后风险管控和监管措施没有跟得上, 不仅易引发危机, 也会加深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因此,综合经营必须与银行的风险管控能力、监管部门的监管能力相协调。(2)审慎推进银行“走出去”战略。危机表明,金融机构的“走出去”将面临巨大的风险,必须有良好的风险管控措施和应对预案。因此中国银行业“走出去”战略须稳步推进。(3)加强金融安全网建设。 进一步完善和细化最后贷款人制度,尽快出台存款保险制度,提前制定金融危机处理预案。

(四)积极参与国际金融体系建设

这场全球金融危机暴露出目前的国际金融体系和治理结构存在缺陷。 中国作为目前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 要积极参与国际金融体系的改革, 在国际金融体系中争取更大的话语权。(1)要积极推动现有国际金融体系的改革, 增强中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发言权, 在制定国际金融规则中具有更大的主动性。(2) 要积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要抓住本轮危机带来的机遇,进一步夯实人民币国际化的经济金融基础,逐步推进人民币区建设,为人民币的国际化创造条件。(3)加强监管的国际合作和协调。随着金融的全球化,各国金融活动联系越来越紧密,加强监管的跨境合作和协调,不仅有利于信息共享,提高监管的有效性,还有利于快速共同应对危机。

(责任编辑:龙会芳;校对:郄彦平)

猜你喜欢
金融危机启示监管
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
公允价值会计的历史沿革及其推动因素
浅论我国会计监管体制的创新
浅析金融危机化解救助的效果
浅析金融危机化解救助的效果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监管交通
曾荫权谈金融危机中的亚洲经济
金融危机扑克牌“通缉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