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山产业竞争力研究

2009-10-27 10:22毛振福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9年23期
关键词:产业竞争力平顶山产业结构

毛振福

提要产业竞争力的强弱决定了一个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本文分析平顶山产业竞争力发展现状,并提出平顶山产业竞争力提升的措施。

关键词:平顶山;产业竞争力;产业结构

中图分类号:F290文献标识码:A

一个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强弱,从本质上说是由其产业竞争力的强弱决定的。因而,对于产业竞争力的研究就

显得尤为重要。平顶山市作为中原城市群9个中心城市之一,也面临着如何提升自身产业竞争力的问题。

一、产业竞争力的内涵

产业竞争力是指一个区域的产业在国际市场或区域市场上所具有的开拓市场、占据市场并以此获得比竞争对手更多利润的能力。产业竞争力是一个区域内某一产业内各个企业形成的合力,主要体现在:占有市场的能力、创造价值和利润的能力,以及创新发展的能力。

二、平顶山地区产业发展现状

(一)平顶山三次产业发展状况。平顶山是一座新型的工业城市,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基本形成较完善的产业体系。平顶山是一个以煤炭起家的资源型城市,因此在产业结构中以工业发展为支柱。表1给出了2001~2008年平顶山国内生产总值及三次产业结构。(表1)可以看出,平顶山工业在三次产业结构中的地位从2001年的48%发展到2008年的62.2%,一直处于稳步上升的位置。第三产业产值比重从2001年的32.8%降到2008年的25.3%,比重一直在下降。第一产业即农业从2001年的14.9%下降到2008年的9.5%,除在2004年有稍许回升外,也一直处于下降位置。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的下降与工业在产业结构中比重不断上升说明平顶山已进入工业时期,这正是经济结构急剧变化的时期,是工业增长和产业升级最快的时期。

(二)平顶山经济发展现状及产业竞争力分析。比较平顶山与其他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便可以发现,平顶山产业的整体竞争力的确存在不足之处。

1、产业结构程度低。(1)三次产业结构不合理。平顶山三次产业结构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的特点。从三次产业增加值来看,2006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0.9∶61.7∶27.4,2007年为9.8∶62.7∶27.5,2008年为9.5∶65.2∶25.3。可见,平顶山以工业为主的特点非常明显,三次产业结构调整的任务十分艰巨;(2)重型化严重。从平顶山工业内部结构来看,“重工业过重,轻工业过轻”的特点十分明显,即重工业所占比重畸大,而轻工业所占比重偏轻;(3)初级化特征明显。平顶山的城市发展依赖于煤炭行业,从重工业内部来看,主要以煤炭开采业为主,这就是典型的资源型经济结构,并呈现出明显的初级化特征。同时,高新产业、高附加值产业相对较少,且规模小、比重较低。

2、产业聚集程度较低。平顶山煤炭工业产业集群优势明显。煤炭工业产业集群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平顶山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同时平顶山的煤炭工业产业集群优势也是平顶山城市竞争力在河南省排名比较靠前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尽管平顶山在围绕精细化工、电子信息、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等高新技术领域取得了快速发展,同时平顶山高新区对地方工业的快速发展也起到较强的拉动作用,但整体看平顶山的产业布局分散,尚未形成新的产业集群,持续产业聚集程度较低。

3、产业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低下。由于技术创新机制不健全、高科技人才严重缺乏等因素,导致平顶山工业技术开发投入低、创新动力不足,制约了工业升级和竞争能力的提高。目前全市每万人口中科技人员不足100人。2008年全市仅获专利140项,认定技术合同仅118件,人才以及创新能力的不足严重制约着平顶山经济的发展、产业竞争力的提升。

4、产业经济效益低下。由于长期以来工业投资决策机制不完善,工业投资中的重复建设严重,造成平顶山大部分工业行业中企业的过度进入,加之缺乏多余生产能力的退出机制,过剩的设备和厂房虽然处于闲置状态,但仍然需要占用资金,这必然造成那些以大规模投资为起点的产业和企业过高的固定成本。试图在生产能力严重过剩的市场上争夺或保持自己的市场份额,必然引起大部分行业的盈利能力下降,或出现大面积和数额巨大的亏损。

5、工业污染严重,极大地阻碍平顶山可持续发展。平顶山是一座“以煤而立、因煤而兴”的新兴工业城市,是全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工业基地。作为资源型工业城市,平顶山高耗能、高污染企业较多,由于对资源综合利用程度较低,治理不够,平顶山每年“三废”排放量也比较大,平顶山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逐年增加,固体废物扬尘污染大气,渗滤液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堆存物污染农田,造成土壤质量下降,成为重大的环境隐患,对环境生态和群众身体健康具有潜在的威胁,同时也极大地阻碍了平顶山的可持续发展。

6、大多数民营企业规模小,结构层次不高,综合实力不强。民营经济是一个地区内经济发展的活力。平顶山民营经济虽然在近几年有所发展,但与其他城市相比,其综合素质不高。除了极少数民营企业有一定的规模外,其他民营企业大多无法在平顶山经济发展中起到支柱作用。在产业结构方面,平顶山个体私营企业以第三产业为主,制造业发展不够,科技型企业很少。另外,许多民营企业内部还存在着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等问题。

(三)提高平顶山产业竞争力的对策

1、改革煤炭行业管理,发挥基础支撑作用。平顶山矿产资源丰富,综合利用前景广阔。加大对采选业项目更新改造的投资力度,支持企业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可以提高矿产资源综合利用价值,一方面可以增加矿山产品品种和数量,降低采矿选矿成本,增加企业收入;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从而延长矿山的开采服务年限。矿产资源加工业也要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通过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活动对资源的依赖程度。

2、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一是强化工业主导。在稳定发展煤炭产业的同时,引导一批火力发电、化工化纤、钢铁水泥、机电制造、井盐加工、盐化工、纺织等非煤产业项目,增强工业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二是加强农业基础。通过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增加农业农村投入、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强化农业科技和人才支撑、大力发展社会化服务、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改革等手段,不断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三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消费,推动经济发展,减少就业压力,提高城市吸引力。除应完善金融、资本、劳务市场和城市基础设施,加强构筑完善的商贸流通体系外,平顶山应根据自身状况和特点,重点发展以高科技为依托的科技、教育、信息、咨询等智力型第三产业。此外,在努力发展传统服务业的同时,注重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可利用平顶山“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申请成功的机遇,大力发展旅游业,以此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

3、实施“规模经济”战略,打造产业集群。平顶山中小企业数量多,但企业规模小,各自为战,导致规模经济不显著、集群水平低,总体竞争力比较弱。因此,平顶山中小企业群的发展宜采用借势扩张的集群创新战略。借势扩张的集群创新战略可以采取两种方式:一是充分利用现有的产业基础、产业基地,推进集群化发展;二是利用龙头企业群的核心能力和品牌延伸,适时进行产业链创新延伸,构筑产业集群区域。

4、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平顶山长期以来国有企业占主导地位,民营经济和其他经济成分很不发达,所占比重很小。国有企业固有的弊端影响了竞争力的提高。因此,加大产权制度的改革力度,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可以明显提升平顶山的产业竞争力。逐步实现产权界定明晰化、产权主体多元化、产权交易自主化,把国有企业塑造成自觉接受市场信息引导的市场主体。以便自觉地在市场竞争中推进科技进步,促进本企业产品优化,不断提高产品技术含量,用最少的消耗获取最大化的市场利润。

5、扶持并壮大民营经济。国有经济比重大、其他经济成分发展慢、水平低、经济体制改革相对滞后等是平顶山目前的典型特征,也是平顶山经济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为促进平顶山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增强产业竞争力,需要通过政策、法规等引导和扶持,以及通过设立企业孵化器,提供技术、管理、资金和咨询等方面的整套服务,促进平顶山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

(作者单位:河南城建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M·波特.竞争论[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

[2]陈秀山,张可云.区域经济理论[M].商务印书馆,2003.

[3]徐康宁.开放经济中的产业集群与竞争力[J].中国工业经济,2001.11.

[4]王树林.黑龙江产业竞争力评价与分析[J].商业研究,2006.14.

[5]马芳芳.河南省工业发展水平及竞争力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07.8.

猜你喜欢
产业竞争力平顶山产业结构
热烈祝贺《平顶山日报》复刊40周年(1982-2022)
平顶山诗群
平顶山:第四支红九军诞生地
基于产品层次差异的中美产业竞争力比较研究
基于产业结构对接的人力资源培养实践与思考——以湖南省为例
长江经济带产业竞争力现状分析
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变动、技术进步与碳排放
中国解决产业结构问题从淘汰落后产能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