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质量快速溯源系统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2009-10-27 10:22金海水刘俊华
商业经济研究 2009年25期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信息

金海水 刘俊华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农产品质量追溯是农产品质量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我国现有农产品质量快速溯源系统的分析,指出我国现有农产品溯源系统因开发目标和原则不同,溯源信息内容不规范、信息流程不一致、系统软件不兼容,造成了溯源信息不能资源共享和交换的问题,并认为标准化已成为快速溯源系统建立的关键技术和基础,亟需开展标准化的多网络农产品质量快速溯源系统研究。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 质量溯源 信息

我国农产品质量快速溯源系统的现状

随着食品安全和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发展,2004年4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安部、农业部、商务部、卫生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海关总署联合印发《关于加快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的若干指导意见》,全面实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7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食品安全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到政府和国家的形象。9月,国务院发出《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指出“要建立统一规范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制度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

显然,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为了提高食品安全,避免通过食品传染疾病,控制人们摄取食品中的有害物质,亟需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跟踪体制和“快速预警系统”。为此,农业部、质检总局等部委在我国北京、上海、天津、南京、济南等城市中开展了40多个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系统试点工作,重点开展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系统试点示范项目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初步制定一些相关的标准和指南

我国关于食品溯源体系的研究始于2002年,在研究和实施过程中,逐步制定了一些相关的标准和指南。如为了应对欧盟在2005年开始实施水产品贸易溯源制度,加强水产品溯源制度的推广力度,使我国水产品出口贸易尽快适应国际规则。国家质检总局出台了《出境水产品溯源规程(试行)》,要求出口水产品及其原料需按照《出境水产品溯源规程(试行)》的规定标识。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会同有关专家在借鉴了欧盟国家经验的基础上,编制了《牛肉制品溯源指南》。陕西标准化研究院编制了《牛肉质量跟踪与溯源系统实用方案》,这两项《指南》为牛肉制品生产企业提供质量溯源的解决方案。

(二)初步建立部分食品溯源制度

食品溯源体系的建立和实施,需要相应的制度和法规与协调配套。2001年7月,上海市政府颁布了《上海市食用农产品安全监管暂行办法》,提出了在流通环节建立“市场档案可溯源制”。2002年,北京市商委制定了食品信息可追踪制度,明确要求食品经营者购进和销售食品要有明细账,即对购进食品按产地、供应商、购进日期和批次建立档案。同时,批发企业建立主要销售对象档案,便于经营企业发现食品安全问题后追查供货源头。全国所有龙头食品企业从2005年开始建立食品原料可溯源制度,根据这项制度的要求,国家和地方食品龙头企业将通过“公司+农户”、“基地+农户”等形式,从原料选种环节推行标准化操作,种植、加工和流通环节实行全程质量监控,同时在产品包装上张贴食品原料信息标志。消费者可以通过信息码查到蔬菜的药物残留、生产基地的质量认证情况,甚至还可以查到具体生产责任人的姓名。 2005年9月北京市顺义区在北京市率先启动蔬菜分级包装和质量可溯源制,消费者如发现购买的蔬菜存在质量问题,可登录市农业局网站,通过包装箱上的条形码,直接溯源到配送企业及生产者。天津市为了确保市民购买到可靠的无公害蔬菜,实行无公害蔬菜可溯源制,推出网上无公害蔬菜订菜服务。

(三)初步搭建起部分食品溯源信息系统和网络交换平台

2004年,由国家质检总局、山东省潍坊市及寿光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等部门共同协作,在寿光田苑蔬菜基地和洛城蔬菜基地进行蔬菜质量安全可溯源系统的探索。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将条码技术应用于我国食品溯源,通过“中国条码推进工程”,推动条码技术在我国食品溯源中的应用。加强了我国食品追溯技术的研究并取得了诸多成果,先后在陕西、北京、上海、山东等地开展食品追溯技术研究和试点,在食品安全溯源技术研究方面有较强的基础和较丰富的经验。

从2004年2月起,上海市通过“上海食用农副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平台”对食用农副产品的生产过程监控、条码识别和网络查询进行系统管理。农业企业通过“食用农副产品安全信息条形码”给每个产品建立起相应的生产档案。同时,通过信息技术,消费者能够对自己所购买的食用农副产品进行“身份查询”。另外,上海市30家蔬菜园艺场建立了“电子档案”,同时全市300多家千头以上的规模化养猪场建立了档案。这些档案的建立,保证了农畜产品安全的可溯源性,使更多、更安全的农畜产品进入市民的“菜篮子”,摆上市民的“餐桌”。

福建省首个肉品质量查询系统于2005年8月在厦门市正式开通,这种系统可让消费者获知肉品生产经营的所有信息,从而将肉品生产经营全过程的每个环节都置于肉品质量安全规范制度之下。济南市从2005年9月起开展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建立健全食品市场准入制、食品安全事故可溯源制和不合格食品退市制等。

2004年4月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8部门确定肉类行业作为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行业,开始启动肉类食品溯源制度和系统建设项目。试点工作的相关任务包括: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技术标准和管理规范,制定《肉类制品跟踪与溯源应用指南》和《生鲜产品跟踪与溯源应用指南》;建立我国肉类制品和生鲜肉食品溯源系统;制定肉类食品溯源应用解决方案等。现在,肉类行业食品安全信息平台已经开通,试点企业的有关数据开始录入。

2004年,由北京市农业局和河北省农业厅共同承担农业部的“进京蔬菜产品质量溯源制度试点项目”,由河北6县市蔬菜试点基地使用统一的包装和产品标签信息码,向北京市新发地和大洋路两个批发市场供货。

目前,国内较有影响力的农产品溯源系统主要有以下5个:

上海食用农副产品质量安全信息查询系统。该系统是2003年在上海农业信息有限公司与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上海分中心合作实施的上海市科技兴农重点攻关项目。在我国首次采用信息技术和条码技术,实现生产监控、条码识别和网络查询的系统管理,帮助企业实现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经营,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控制管理。该系统于2004年元旦投入试运行,经过不断的完善,现在已基本成熟,包括:蔬菜、畜禽、禽蛋、粮食、瓜果、食用菌六个子系统。安装查询平台的超市大卖场已接近50家,包括农工商、联华、华联等国内超市,以及好又多、家乐福等外资超市。

北京市农业局食用农产品(蔬菜)质量安全追溯系统。该系统是北京市农业局为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界定生产与经销主体责任,保障消费者知情权而建立的管理系统。目前在蔬菜品种上选择部分企业先行试点。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实现农产品生产、包装、储运和销售全过程的信息跟踪。从2006年初确立到目前已经基本开发完成,开通了4种查询模式(网站、短信、电话、触摸查询屏),该系统已经在北京天安门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小汤山特菜基地)、东升方圆农业种植开发有限公司等40家蔬菜加工配送企业内进行了推广应用,覆盖生产基地面积12万亩,其中有5个生产基地可实现生产过程查询,供应带有追溯码的蔬菜品种120多个,产品销往超市、便利店、食堂等170多家。另外,为了方便消费者查询,在华堂商场亚运村店、美廉美超市北太平庄店、易初莲花通州店、沃尔玛石景山店等多家超市内安放了触摸查询屏。

国家蔬菜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山东省标准化研究院联合当地龙头企业,以燎原果菜生产基地为试点,开展农产品供应链的跟踪和追溯研究。从2003年开始研发实施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经过前几年的试运行,目前在食品安全追溯领域已经形成“一个平台,多套系统”的格局。一个平台是“食品质量安全追溯与监管平台”,多套系统是“从源头到餐桌”的果蔬、禽肉、水产、粮油等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及市场终端追溯管理系统,并且以上的每套系统都包含内销企业版和外销企业版,同时根据企业规模的大小提供网上B/S版或C/S版两种系统架构形式。该系统主要由企业端管理信息系统、食品安全质量数据平台和超市端查询系统三部分组成消费者通过互联网、电话、短信、超市终端查询机即可查到产品信息以及企业的相关认证信息。

中国肉牛全程质量安全追溯管理系统。由中国农业大学和北京华芯同源科技有限公司研制,国家重点科技应用项目——农业部“948”项目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和电子化管理技术原理,建立肉牛生产全程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从产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关键技术的攻关成功,建立了牛肉产品生产商、销售商和顾客之间“面对面”的关系。北京试点企业完成了肉牛佩戴电子耳标,RFID追溯牛肉已经在首都易初莲花超市建立了专卖点,成为首都市场第一个全程追溯的放心肉食品,使消费者能够吃上放心的牛肉产品。根据项目统一安排,北京华芯同源科技有限公司已在试点企业北京金维福仁清真食品有限公司、大连雪龙产业集团有限公司、陕西秦宝牧业发展有限公司等企业从肉牛饲养、屠宰、物流运输和超市企业的整个产业链进行了示范应用。通过示范推广,使产业链企业的管理过程更加规范,提高了整个产业链附加值,为上游广大养殖户解决了增产增收问题。目前消费者可以在易初莲花超市——世纪金源店肉类专柜实现可查询。

世纪三农“食品安全溯源管理系统”。北京世纪三农食品安全溯源解决方案。此方案包括一个实体机、三套系统以及无处不在的查询手段。一个实体机为食品溯源查询一体机,三套系统为食品安全溯源查询系统、食品溯源终端广告管理系统和商超信息发布管理系统。

综上所述,食品安全溯源系统是依托现代数据库管理技术、网络技术和条码技术,将整个食品链,从生产、加工、包装、储运、流通和销售所有环节进行信息记录、采集和查询的系统,可以溯源查询到食品源头和流向,当食品发生问题时,可以追溯查询到每个环节,为食品的安全保障提供了有效的监管。

我国农产品质量快速溯源系统存在的问题

由于现有农产品溯源系统开发目标和原则不同,溯源信息内容不规范、信息流程不一致、系统软件不兼容,造成溯源信息不能资源共享和交换的问题。具体来讲有如下几个问题:

我国目前农产品质量溯源系统多是以单个企业为基础开发的内部溯源系统,满足本企业溯源的需求,但一般不易实现溯源信息共享。

现有的系统溯源信息内容不一致,有简有繁。

溯源链条较短,没有实现上下游企业之间的溯源信息的传递。

我国农产品生产企业多元化,为农产品质量溯源系统的研发和推广带来了困难。

解决我国农产品质量快速溯源的对策

建立我国农产品质量的可追溯制度。即建立一个覆盖农产品(食品)从初级产品到最终消费品各个阶段资料的信息库,从而一旦发现农产品(食品)质量问题就能立即找到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是谁出了问题。这样有利于控制农产品(食品)质量,并可及时、有效地处理质量问题,追究责任,最终提高安全水平。

可追溯制度通过确定产品的身份、历史和来源,增强依据生产和销售链追踪产品的能力,是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成功的要素之一。一般来说,建立可追溯制度有三个方面的原因,即当对人类健康或环境构成危险时,可以及时有效的从市场上撤出有问题的产品;促进对危害环境和人类与动物健康的无意识的、长期的影响进行识别与监测;有助于对标识管理进行统一控制。

可追溯制度与标识管理有着不同的目标,但二者又是互相联系、互相补充的关系。可追溯制度能够提供进行标识的信息,良好的标识管理有助于可追溯制度的实施。

可追溯系统强调产品的惟一标识和全过程追踪,对实施可追溯系统的产品,在其各个生产环节,可以实行HACCP、GMP或ISO9001等质量控制方法对整个供应链各个环节的产品信息进行跟踪与追溯,一旦发生食品安全问题,可以有效地追踪到食品的源头,及时召回不合格产品,将损失降到最低。所以,标准化已成为快速溯源系统建立的关键技术和基础。

参考文献:

1.国家标准《EAN/UCC系统应用标识符》GB/T 16986-2003

2.孔洪亮,李建辉.利用EANUCC系统开展食品跟踪与追溯.电子商务世界专刊.自动识别技术与应用,2003

3.耿献辉,周应恒.食品安全与可追溯系统.世界农业,2002

4.徐晓新.中国食品安全:问题、成因、对策.农业经济问题,2002

5.程言清.食品质量认证与中国食品安全.中国标准化,2003

6.程言清,黄祖辉.美国食品召回制度及对我国食品安全的启示.世界经济,2003

猜你喜欢
农产品质量信息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管对策探讨
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