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实施

2009-10-28 07:01宁杏宇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09年8期
关键词:错误解题自主学习

宁杏宇

一、语文教学中实施“自主学习”的条件

1.敢于让学生“自主学习”,这是语文教学中实施“自主学习”的前提。在教学过程中,许多语文教师不敢让学生”自主学习”,究其原因,一是担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限,适应不了“自主学习”的环境;二是担心让学生“自主学习”会打乱教学进度,降低语文教学效率和学生的考试成绩,影响升学率和自己的教学信誉。正因为有这两种担忧,所以许多语文教师不敢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对已有知识的消化和掌握去尝试知识的创新。所以,我们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敢于让学生尝试“自主学习”,同时处处注意利用一切机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知识创新的热情,创造条件使学生成为思想政治课学习的积极参与者,让学生真正有“亲自思考问题”的时间和机会。

2.善于让学生“自主学习”,这是语文教学中实施“自主学习”的关键。在实施“自主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多采用渗透、迁移等方式,启发学生,给学生提供探索新概念、摸索新规律的机会,培养学生多元的构思方式、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在寻找问题结论的过程中,我们应有意识地对问题迟下结论,缓作评价,提前向学生主动想问题、积极地找答案和进行知识创新。在考试方式上,我们应该别出心裁。推陈出新,以提高学生的推理、思考、辨别较复杂问题的能力,为培养知识创新人才服务。对学生的答案,更应注重其多样性和差异性,因为知识创新的实质就是多样性、特殊性,所以我们应淡化“标准答案”,允许学生自己按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思路去思考和回答问题,使学生在学习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

二、语文教学中实施“自主学习”的理由

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阵地,知识创新不仅是培养中华民族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需要,也是语文教师适应中考语文的需要。语文教学中实施“自主学习”正是实现知识创新的最佳载体。目前,“应试教育”的观念还未彻底改变,学生只能在教师的安排和指导下理解、记忆一个又一个知识点,成了被动学习的机器。学生缺乏知识创新的动机和兴趣,这样就产生了时代需要知识创新利现实中却难以进行的矛盾。在语文教学中实施“自主学习”是解决这一矛盾的较为有效的方法。

三、语文教学中“自主学习”模式构建的实施与研究

课堂教学实施“自主学习”是进行知识创新的主渠道。为此,我尝试用“错误分析”和“材料分析”及其“解题思路”这两种形式作为“自主学习”的重点,对学生加以训练,以提高学生知识创新的能力。

1.“错误分析”旨在引导学生总结自己在语文教学中的学习,作业练习和考试过程中容易产生的具有普遍性和规律性的错误,并引导学生自己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给学生介绍科学的认知方法,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尤其培养学生细心严谨的良好习惯。有时,碰到学生自己难以查找的错误之处,或者找到了错误之处,但却难以分析错误原因时,首先提醒他去找该题做对的同学,请他帮助解答,然后将错误之题及其订正过程汇编成册加以保存,进行反思。其目的是尽可能使学生有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和避免同类错误的再次发生,这种互助的学习方法,往往会使学生双方的思想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共振出知识创新的音符。

2.“材料分析”及其“解题思路”,是每节课教师先准备一则材料,然后在课堂上让学生根据“材料”提供的内容,结合课本所学知识,请学生从不同层次和不同角度来设计几个小题目,设计时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即小题目既要与“材料”相联系,又要与课本知识相衔接。最后请其他同学来回答这些小问题,回答时着重解答本题的思路,最后还要得出明确的答案。至于回答是否正确,答案是否完美,全由学生作评价,把最后权威让给出小题目的学生。对于学生们不能确定的答案,教师应及时引导,迟作评判,让学生有较充分的思考空间和时间。这种既重解题结果,又重思维过程的学习方法,非常有利于学生寻找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进行知识创新。

总之,只有我们敢于并善于引导学生实施“自主学习”,肯定学生的能力,学生的信心才会不断增强,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自觉性,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别和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求知欲和进取精神,虽然会出现种种问题,但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和学生共同努力,就一定能使知识创新落到实处,让学生素质稳步提高。

(责编 李 晔)

猜你喜欢
错误解题自主学习
在错误中成长
高中数学解题教学中逻辑思维的培养——以数列解题为例
“化二为一”法在初中解题中的应用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
元认知策略在大学非英语专业自主学习中的应用
巧用比妙解题
解题勿忘我
“怒”与“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