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生数学兴趣的培养

2009-10-28 10:15
学周刊·下旬刊 2009年6期
关键词:数学教学学生

呼 宇

摘要:高中是中学教育的最高阶段,也是学生由青年走向成年的重要阶段,高中数学作为最重要的学科之一,学习的效果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升学,乃至最后的就业。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此背景下本文对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对高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改善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中数学兴趣;培养

学习兴趣是指学生有选择地、愉快地力求接近或探究某些事物而进行学习的心理倾向。这种倾向是和一定的情感联系的,它表现在数学学习方面就是对数学这门学科,对数学书籍,对数学课外活动等特别喜欢,学习起来乐而忘倦,或欣而忘食。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习兴趣的水平,直接影响着学习数学的效果。数学学习成绩的高低,解题能力的强弱都和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程度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如果学生对数学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反映在学习态度上则表现为积极和主动,从而使大脑处于最佳的状态,能够最有效地接收数学信息。浓厚的学习兴趣,能促使学生自觉地集中注意力,从而增强观察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浓厚的学习兴趣,能使学生在刻苦学习中抑制疲劳,对学习产生愉快的情绪。相反,对学习数学缺乏兴趣的学生,往往认为数学枯燥无味,对学习数学失去信心,有的甚至从“厌学”发展到“辍学”,对数学学习完全放弃。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激发、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对于优化数学教学,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心理学理论认为,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对推动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学习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而数学又是一门具有高度抽象性、严谨逻辑性的学科,容易给学生造成心理上的枯燥和认识上的障碍。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成为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大量的研究表明,数学学习兴趣是一种自觉的动机,具有追求探索的倾向,是数学学习中具有创造性态度的重要条件;数学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动力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也是数学教学的一个关键内容。

数学学习兴趣常表现为喜欢或不喜欢数学。研究表明,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逐渐下降,高一下学期是兴趣分化的明显时期。但总的来说,在各学科的学习中,学生还是最喜欢数学。数学学习成绩与数学学习兴趣有显著的相关性。浓厚的兴趣产生较大的学习动力,使学生的注意集中于数学学习,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学习,并乐于迎接学习中的各种挑战。稳定的数学学习兴趣是逐渐形成的,需要长期培养。

调查表明,学生学科兴趣形成的最重要条件是教师的教学水平。为此,教师应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努力的方向包括:(1)练好教学基本功。随着教学理论的深化,人们对教学基本功含义的理解也发生了变化。除了课堂组织、语言表达、板书、画图等传统内容以外,还包括信息技术的熟练应用,尤其在新课程理念下,互联网技术在教学中的大量应用,教师通过网络吸取大量的信息是必不可少的。当然教师的分析能力也是完成数学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素质。心理学家认为,任务分析大致可以区分为四大类,即过程分析、能力(或技能)构成成分分析、专家--新手差异分析和综合分析。(2)处理好教学中的各种关系。数学教学中应当处理好的关系包括: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教学与数学基本能力、基本态度培养之间的关系;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与教师的讲解引导之间的关系;新的数学知识与已有数学认知结构之间的关系;共同要求与学生个性差异之间的关系;课内与课外的关系等等。

总之,在平时的教学中,多从学生角度去想想,着力改善师生关系,创造和谐情感气氛,使教学环境处于最优化,学生处在轻松、愉快的条件下,学习将是主动的、积极的,长期坚持,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会是浓厚的,就能得到好的教学效果。

现行高中课本知识容量大,逻辑抽象性强,计算强度大。因此,许多学生不爱学高中数学。本人认为从学生角度考虑,有以下几方面原因:(1)部分学生毫无数学基础,从小学到初中,数学一直都很差。高中数学对于他们来说,简直是天方夜谭。(2)部分学生掌握知识程度较浅,课本上的题会做,但是做稍有难度的题就无从下手。主要是不善于总结归纳,触类旁通。(3)相当多的学生一直在很努力去学数学,但是一考试成绩就很低,逐渐丧失了学好数学的信心。(4)另外,就是课本内容以抽象为主,不好想象。基于以上几点原因,许多学生数学成绩不理想。

做学问“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兴趣的养成一部分靠学生积极主动去探索,另一部分则要靠任课教师有意识地加以引导。我在日常教学中逐渐摸索出一些简单的规律。

注重知识来源的教学。要想真正掌握知识,必须了解知识生成的背景过程。许多老师只注重教给学生现成的公式、结论,导致许多学生认识不到知识存在的条件,做题时就容易出错。所以,在本人讲公式时,想方设法讲清楚知识的产生,必要时讲一些数学家发现公式时的一些趣事。比如,笛卡尔在创建解析几何坐标系时曾受到蜘蛛网的启发。讲著名数学家彭加诺在进行智商检验时竟然是弱智水平!讲许多数学家刻苦专研数学难题,为数学付出毕生心血的事迹。这无形中对学生进行了意志品质教育。

注重知识应用的教学。由于课本及各种参考书都是高度抽象概括,理想化的,与实际生活联系较远,学生根本提不起兴趣。我精心设计了与课本知识相配套的,与实际生活联系较密切的习题。例如:讲线性规划时,引入超市或家电商场配货送货问题;讲双曲线时,引入发电厂通风塔造型问题等等许多能引起学生浓厚兴趣的问题。总之,让学生感受到在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的身影,从而提高学生学好数学的愿望。

注重课堂语言的通俗易懂。尽量用口语化,学生易接受的语言代替枯燥无味的专业术语。尽量用形象生动的事例代替书本上死板的ABC或甲乙丙。比如在讲概率时,用班里的具体同学代替课本上的甲同学,乙同学要好得多。用北京、上海这样具体化的地名代替甲地、乙地,效果明显要好,这是我从《百家讲坛》得到的启发。以前的《百家讲坛》邀请的是欧阳自远,杨振宁,李政道等学术专家作为主讲人。虽然他们知识渊博,但对普通大众来说,那些知识太难理解了。因此,普及推广的并不好。自从易中天教授用诙谐风趣的语言品过三国后,马上成名了。所以,我在数学中也很注重语言的大众化。作为教师,只有把自己头脑中的知识讲出来,并且学生理解起来很容易,才可能成为好的老师,而不是用晦涩难懂的语言显示自己学识丰富。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的成功与否,就在于教师能否用生动的语言,深人浅出地把抽象问题通俗、形象地表达出来,这就需要教师通过教学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只有不断提高自己讲课的观赏性和艺术性,学生才会乐于上你的课,做到事半功倍。

猜你喜欢
数学教学学生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学生写话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