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堂评价语言充满阳光

2009-10-28 10:15师文书
学周刊·下旬刊 2009年6期
关键词:新课堂语文教学

师文书

摘要:课改以后,新的课堂评价既是对语文教师的挑战,也是新语文课堂的一大亮点。因此,新课程呼唤充满活力的新课堂,新课堂呼唤“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评价方式。

关键词:语文教学;新课堂;新评价

新课程呼唤充满活力的新课堂,新课堂呼唤“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评价方式。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堂教学评价应该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经过不断思索、实践,笔者有几点体会:

一、课堂评价语言要真诚

“语文即生活”,生活是鲜活的,语文教师则应该以生动的面孔与学生相对,因此在课堂上点评学生发言时,我尽量辅以真诚的眼神与微笑。一位女同学当堂背诵了一篇刚学完的古文,全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我与同学们一起将掌声送给这位同学,并诚恳地说道:“你真厉害!你今天不仅背得准确、流利,而且声音洪亮,富有感情,可见你课前下了不少工夫。”我又面对全体同学说:“孟月同学今天能在课堂上背书时如此自信从容,真是值得我们欣赏啊!”这位同学坐在座位上满心欢喜,同学们更是向她投去了钦羡的目光。

老师真诚的语言、亲切的语调、鼓励的言辞、友善的微笑会营造出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也会让学生尝到被人尊重的喜悦,体会到自己生命的价值。

二 、课堂评价语言要明朗

实践表明,在一些语文课堂上,“好”“不错”“对”“很好”包括鼓掌之类的评价语言已荡不起学生心中任何一丝涟漪。学生是渴望变化,期待惊喜,追求新鲜的,学生的心灵之门也不是敷衍的称赞能叩开的。其实,每个学生个体的差异,每个课堂细节的生成,每个教学情境的不同都在要求我们的教师要以具体鲜活的语言对学生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评价。明朗的评价语言就是每当对学生表示赞赏时,要恰当地说出理由,让同学们信服,让被赞赏的同学因此而自信,这样的评价语言才是与学生的心灵的对话,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的师生互动的课堂,坐在这样的课堂里,每一位同学都会体验到被老师关注的喜悦。

三、课堂评价语言要有趣味

莎士比亚说:“赞赏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在实践中,我们认为教师教学评价的语言应该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要求出发,根据目的的不同,或严肃、或温和、或激昂,但无论什么样的语态,都应具有激励性。只有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才能唤起他们学习的激情,产生莫大的兴趣和动力。教师在评价学生时要尽可能的多一些欣赏和鼓励的语言,使学生有被认可的满足感和成就感。我在一次公开课上不经意中听到一位男同学读课文,这个男孩音质悦耳,吐词清晰,抑扬顿挫中把课文读得正确、流畅而又声情并茂,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我听完他的朗读后马上走上前去,微笑着和这位男同学握了握手,无比诚挚地说:“你读得太好了,播音员也不过如此。在读这一课上,我不如你,我和同学们还想再听你朗读一遍。”话音未落,听课的老师和同学们顿时报以热烈的掌声。我热情高昂的评价语言使这位学生激动得涨红了脸,也引得所有学生羡慕不已,不知不觉中又形成了一个教学高潮。

四、课堂评价语言要有幽默感

苏联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教育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就是幽默。”幽默的语言不仅可以使知识变得浅显易懂,更可以使人的精神放松,使课堂气氛和谐,增强师生间的亲密感。人人都喜欢幽默,幽默的课堂是激励学生学习的调节剂,幽默地评价学生是可以笑着接受的,且印象深刻,所以我们教师应努力,使用幽默性的语言,更多地从正面引导学生。要做到这一点于永正老师是这样总结自己的经验的:“幽默固然有赖于知识的丰富,思维的敏捷,口语的畅达,但重要的是要有融融爱心,博大的胸怀,乐观的情绪,爽朗的性格。老师笑着看学生,学生就会笑着看老师,只有笑着看学生,才会有幽默的心境。”

五、课堂评价语言要有引导性

马卡连柯曾说:“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多提出鉴定明确和公开的要求。”“教师的评价,不只停留于表层的简单肯定,而是指出错在哪里,好在何处。评价语要同教学意图结合得相当紧密。”可见,作为教师,当发现学生理解上有偏差时,教师应该及时抓住学生认识上的误区,因势利导,使他们在启发引导下获得正确的价值取向。如有的学生表达时,由于紧张或一时语塞或说错时,老师说:“别急,再想想,你一定会说好!” “你读得很正确,若声音再响一点点就更好了。”“读得真好听,老师要感谢你的爸爸妈妈给了你一副好嗓子,不过要是加上表情就更加能传情达意了,不信,你试一试!”“读课文应大大方方,别缩头缩脑呀!”。 还记得曾看过一位老师的课堂教学实录——《海底世界》,教师让学生读课文中写海底小动物“窃窃私语”的文字,一个学生用非常平直、响亮的声音大声朗读,教师微笑着悄悄地说:“噢,你那么读,小动物们会被吓跑的。你再读一次,把它们都引回来吧。”这贴切的评价语客观地指出了学生不足,使得学生的第二次朗读十分到位精彩。

六、课堂评价语言要有备而来

现在,要求教师首先要吃透教材,深刻领会教材编写的意图,对教学内容要有所准备,生动、准确地解读教材,然后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身边找例子,灵活地处理教材,展开课堂教学。我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第五节时,说:“读到第五自然段最恨,请同学们再把第五自然段读一读,把你的恨读出来。”(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五自然段,然后再指名读。)老师听完边板书“掠、搬、毁、烧”四字,边动情地说:一可恨,价值连城的国宝统统掠走,这个“掠”活化了侵略者的嘴脸,;二可恨,人拿不动的就用牲口搬;三可恨,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同学们,任意破坏的是无价之宝呀!最可恨的,他们企图放火烧毁罪证,罪行是活的东西,销毁得了吗?同学们再看书,这是帝国主义的嘴脸,一齐把这一段读一读,记住1860年10月6日这个难忘的日子吧!”老师精心准备的这段话,不仅打动了学生,还震撼着每一位听课教师。教师有备而来,就能及时把握转瞬即逝生成的评价资源,这也要求教师必须具有扎实的功底,较强的洞察力、敏锐的捕捉力,有时也需要大胆创新的果敢,有时又需要幽默有趣的智慧。

我们只希望,动人的课堂评价语言就应该像一缕阳光,照亮学生的心田。像“吹面不寒”的“杨柳风”,拂过学生脸颊后犹能回味无穷,直至震撼他们之心灵。让我们创设这样的一个至美境界:让学生与教师在新课程下,在富有诗意的课堂评价中共成长。

猜你喜欢
新课堂语文教学
新课程下的新课堂
浅析中学体育新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