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好外语教学的前提

2009-10-28 10:15苏巧芬
学周刊·下旬刊 2009年6期
关键词:学习外语外语教学外语

苏巧芬

摘要:搞好一堂英语课离不开学生的积极参与,我们可以通过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使用“电化”教学手段,使用以实践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和开展第二课堂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搞好外语教学。

关键字:英语教学;学生参与;意识

要提高外语教学质量,上好一堂英语课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这就要求我们在外语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因此我们必须对教学思想,教学方法进行改革,让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提出问题,发表建议,参与讨论,并逐步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一、在外语教学中激发学生学外语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意识

首先,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习兴趣。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应当先培养兴趣 ,要学生从乐中学,学中乐,到乐于学,直至参与学习,这样教师可以愉快地传授知识和技能,学生可以愉快地接受知识。培养学生学习外语兴趣的方法很多,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章节的内容采用不同的形式。外语中有许多语法知识和惯用法难以理解和接受,教师若能灵活运用兴趣法,并结合所学语言国家的风俗习惯讲解,则能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学过程是师生良好合作的过程,良好合作的一个基本条件是情感的交融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样在课堂上会出现师生共同研究问题的和谐氛围,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意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其次,使用“电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教学实践证明:在课堂中用声像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是一种极好的教学方法。学生好奇心强,爱看新鲜事,特别是对外语录像片或电影有着浓厚的兴趣。抓住学生的这种心里,有的放矢,对一些学生难懂,教师难教的习惯用法及背景知识,教师可自制成一个片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并掌握有关知识,而且记忆牢靠,印象深刻。当然放映录像必须找准机会,不能只顾兴趣,而不注意教学效果,否则兴趣再浓,也达不到预期的目的,这便毫无意义了。因此,教师在上课前,要细致设计教案,注意每一个教学环节,精心制作和挑选录像片段。

二、使用以实践为基础的教学方法来促使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在外语教学中,应根据外语学科的特点,以实践为基础搞好启发式教学。会话实践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学生学习外语知识时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课堂实践,例如结合情景的操练能够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还能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首先,通过情景会话实践,培养学生对外语的欲说心理。

学生时代精力最旺盛最活跃,他们认识世界的主观能动性很强烈,对各种新鲜事物好学好问,感觉敏锐。然而他们这种主动性会跟兴趣联系在一起,不够稳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外语的特点,多做一些情景会话,能够培养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并且逐渐达到自觉、稳定和持久的程度,自然产生对外语的探究心理。孔子曾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启发学生欲说心理,才能使他们通过会话实践而获得真正的知识和能力。

其次,通过边学边演,促使学生参与情景表演活动,加深对外语的理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边讲解课文,一边指导学生,模仿表演课文中出现的情景,能更多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直接培养会话表演能力,使学生更深入和牢固地掌握知识,同时也避免了死记硬背,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印象更深刻。

最后,通过课外分组进行日常会话表演,培养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表达能力、创造意识,从而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情景会话表演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结合每部分的教学内容,都可以导演出一部短剧,而且身边的任何一样东西,都能当成道具,由于表演是在课外进行的,不受严格的限制,可以让同学有充分的思考和观察。所以课外开展分组会话表演活动,有着丰富的内容和充分的条件,并且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

总而言之,通过会话实践使学生对学习外语的兴趣加深了,也可以让他们意识到外语在当今社会有很强的实用性,这种认识也会反过来激发他们不断探究知识的欲望并逐步培养其创造意识和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猜你喜欢
学习外语外语教学外语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唱歌助力记忆语言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Less Is More”在大学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COLLEGE ENGLISH TEACHNG AND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