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写作素材的积累

2009-10-28 10:15李殿梅
学周刊·下旬刊 2009年6期
关键词:素材作文

李殿梅

摘要:作文训练在于平时勤于积累,要在平常注重观察生活和思考,展开随笔练习,大量阅读等措施积累资料。抓好每日课前演讲、每周周记交流、两周大作文活动等强化训练,不断提高写作能力。

关键词:作文;素材;积累方法;

学生作文,每每苦于无物可写;或是勉强写,也都是一些假大空的套话。根本原因在于平时疏于积累,等到写作时才来抱佛脚,自然是绞尽脑汁也枉然。因此,平时勤于积累,才是打开写作源泉、丰富写作库存、提高写作能力的根本措施。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要指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学生要“有较丰富的积累”。 尤其作为初三的学生,必须学会“找米下锅”,积累一些写作的素材。那么,如何在目前的情况积累素材呢?

一、做一个有心人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注意观察和思考。在自己的生活圈内每天发生着各种各样的事,会接触形形色色的人,作为观察者应该对这些事、这些人进行近距离的接触,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这些人的思想状况;对这些事和人作出自我的判断和评价。这样在你心中新鲜的事、生动活泼的人就多起来了。

二、利用现在学生中普遍写随笔的有效方法,随时将观察到的人和事记录下来

在随笔中反映出你的所见、所闻、所想和所感,从而使这些素材形成文字保留下来。同时,在写随笔时可以集中一个阶段写同一个主题(或话题),形成一个系列。如“亲情系列”、 “往事如烟”……这样可以在同一主题下积累不同的素材,如果在考试中碰到某一类主题的文章就可以从自己的素材库中,提取认为最新鲜、最能表达该主题的材料来,加以构思写成文章,这样在考试中不会出现面对作文题目觉得惘然,陷入无从下笔的窘境。素材的积累可以做到有备无患。

三、可以从大量的阅读中积累有用的素材

叶圣陶说:“课本无非是一个例子”。语文教材中选入的文章,文质兼美,典范性强,是我们用于指导学生写作的最好范文,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课文的作用,引导学生从课本阅读中积累材料,使课本上的好词、好句、好段落成为自己语言仓库中的积累。我们的老师,有时常常忽略了这一点,只强调搞课外阅读积累,这是语文学习的误区;我们的学生常常小看这一点,好高骛远,眼高手低,不重视课本内容的积累,从而失去很多有价值的材料,非常可惜。我们强调大语文学习,不是丢弃课本,课本是学生学习的根本,是老师执教的根本,失去了这个“根本”,一切学习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根据学生不同的水平和爱好,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学生的语文水平和爱好各不相同,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不能一刀切,应该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加以指导。

语文水平比较低的,应指导他多读短篇,如小小说、记叙文等了解其中的故事梗概,这样,对迅速提高他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有帮助。语文水平较高的,可以指导他们阅读长篇名著、精美散文,并学习其中的技法技巧。 因材施教,个别指导,发展学生的爱好和特长,发展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多方面的学习兴趣和爱好,从而加强积累,提高其写作水平。

因此,在现阶段中,我们一面进行广泛的阅读,一面对有用的材料作一定的摘记,这样可以充实自己的素材库。到写作时可以信手拈来,游刃有余,不会为没有写作的素材所困。基于此,我还注意采用各种方法帮助学生积累素材,以此来突破写作教学的“瓶颈”。

(一)每日课前小演讲活动

演讲内容要求学生提前准备,不仅要写得好,还要求能背过,给大家做展示。具体内容根据训练要求进行,有时是命题的,有时是随意的,要求要精彩。有些写作底子较弱的学生,可能一时写不出优秀的文章来,背诵也行,总之,展示的必须是佳作。

(二)每周周记交流活动

学生一周写的读书笔记,要集中起来资源共享。有时可能是口头交流,大家边听边记,名取所需。也有可能是互相传阅,随机借鉴。总之,借这个机会,要相互取长补短,以利自己尽快提高。

(三)两周一次大作文活动

要根据这一阶段的写作要求,集中起来搞写作素材的整理工作。根据事先拟好的内容,大家畅所欲言,积累集体的智慧。这其中可以包括事例、名言、小故事等等,从各个角度“广积粮”。这样遇到同类的写作题目学生就能做到“心中不慌”了。

这些做法必须长期坚持下去才能取得实效,学生心中积累的东西多了,就能下笔千言、得心应手。无论是阅读积累还是生活积累,都围绕一个核心:能引发心灵的感触,是感受思考的触发点、醒悟点。这样才有兴趣,才有不得不写的直抒胸臆的快感。在最初的时候,教师要带一点强制手段,使学生形成积累的习惯。可以规定:每天至少摘抄一段;阅读心得,观察笔记不得少于 400 字,没完成的守着完成。其次是培养积累的兴趣:可定期评比表彰,调动积累的积极性;可把积累的文字装订成册,使学生有成就感。再次是教给学生把积累的素材转化为一篇文章的方法,使学生充分体会到积累的作用。通过这样的反复练笔,不断强化积累行为,长期坚持,就会形成积累习惯,必将带来“胸藏万卷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的写作自由境界。到那时,写作就不再是一种痛苦而是一种快乐了。

猜你喜欢
素材作文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