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科学、适宜的作文教学模式,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素质

2009-10-28 10:15左贵生
学周刊·下旬刊 2009年6期
关键词:教学理念作文教学教学方法

左贵生

摘要:本文着眼于作文教学,阐述了教师在教授写作时所采取的一些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为广大同仁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作文教学;教学理念;教学方法

一、牢固树立大语文的写作理念

(一)写作的过程应该是真情凝聚和情感喷发的过程:表现在学生有写作的欲望,目的是为了表现自己的真情实感,学生认为自己的写作是有意义,有价值的,写作是自己思想和生活成长的记录,它是自己的私人日记,如同作家写的文章和书籍一样,体现了自己的智慧和灵感。——提倡情感作文

(二)写作应该是对生活的积累和表达:在五光十色的生活中有所触动,有感而发,——提倡生活作文。

(三)写作是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最具个性和创造性的语文活动:学生在写作活动中是自由的,学生是写作的主体,写作体现着学生的个性和创新,把写作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提倡有个性、有创造性的写作。

(四)写作水平的高低是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最高体现 :文如其人,作文体现了一个人的文字能力、语言运用和表达能力、综合思维能力等。

二、掌握科学、有效适宜的写作模式和写作方法---三段六步式作文教学模式。

三段六步式作文教学模式是把两节课的作文教学划分成三个阶段:写作前的准备阶段、写作阶段和写作后的批改评赏阶段,三个阶段既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同时各阶段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三个阶段又可以分成六个既相互联系,又各自独立的写作环节——说、想、写、改、评、赏。

(一)巧妙运用课外效应,做好写作前的准备

1.根据单元作文的要求和教师作文的计划,指导学生在本次作文之后就提前开始积累下次作文的材料。

2.指导学生随机积累,从日常积累中寻找话题。

3.开展“一句话作文主题”活动,教师通过话题的展开,明确了写作内容,不要忙于让学生写,先让学生说,“我写的是什么内容?通过这个内容,我想表现什么主题?”学生说的过程,就是对写作内容和写作主题的思考和明确过程。

(二)重视写前的想和写后的自改,使写作过程的每个环节都扎实有效地进行

“心中有沟壑,胸中有成竹”,要使学生养成先想清楚再动笔的习惯,“一句话作文主题”是粗略地想,“列出详细的提纲”是细致地想,列提纲的过程就是学生想明白的过程,只有想明白了,学生才能下笔如有神,一气呵成,文章才能如行云流水,一气贯通。

(三)采用灵活多样的批改方式,变原地踏步为递进提高

1.教师面对面的批改:在班级容量小于20人的班级,因为学生写作速度有快慢之分,教师的阅读能力又明显高于学生,可以利用学生写作的时间差对大部分学生进行面批面改。特点,教师辛苦、学生愉悦、效果显著。

2.学生互批:把学生分成2——4人小组互相批改作文。这种批改要把握三个环节:一是小组的划分要科学合理,考虑到学生作文水平和性格的差异;二是教师对学生互批的指导和监控要到位,尤其要明确每次批改的标准,掌握标准由少到多、循序渐进、由简单到复杂、可操作的原则。三是要求学生写下相应的批语,教师对学生批改的情况及时进行检查和评价。

3.教师有选择、有层次地抽查批改学生的作文。掌握学生作文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评,同时也可以有效地预防学生懒惰、敷衍心理的产生。

(四)建立以评赏促提高的激励机制,形成佳作赏析的写作氛围

作文评赏是写作教学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应该在每次作文后都写出书面的作文评析报告,作文讲评要做到四有:有针对性、有层次性、有不同的着眼点、有收获和提高。

每次习作,对小组评出的优秀作品,教师可以建立优秀习作园地,每周更换,也可以在课前演讲中让学生展示、评析.

三、在作文教学中不断思考,不断创新,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素质

(一)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和新课程提倡的作文写作理念相结合

多年来,初中语文教师围绕中考,不断摸索作文教学的有效途径,这些经验有许多是行之有效的,我们不应该丢弃。但是,新课程改革提出的一些理念和写作教学方法,着眼于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语文能力的提高,着眼于每个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着更现实、更广阔的发展前景。教师要灵活运用传统与现代的作文教学模式,使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创造出有效果、有趣味、能够使教师和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都得到发展的作文。

(二)教师的作文指导和学生的自由写作相结合。

从中考作文命题的趋势来看,强调学生有创意的写作与表达,提倡学生开放作文和自由表达,从选择材料、确定中心、选择写作手法、甚至文体,都给了学生相当大的自由,但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仍然是十分必要又不能放松的。从写作内容来说,教师要指导学生选新颖、有创意的、有价值的、自己熟悉的材料,要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从文体来说,要从不同文体中选择自己最擅长的体裁,比如对诗歌写作的态度。从文法的角度来说,教师的指导意义更是不可或缺:完整的结构、选择好的题目、精心设计开头和结尾,写好细节等。只有将学生的自由表达和教师恰到好处的指导完美结合起来,学生才会写出文质兼美的优秀之作。

(三)大习作和小练笔相结合

有教师说过这样一句话:“大作文突(凸)现,小作文不断”,这句话含义深刻,既突出了大型的命题作文对学生写作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强调了小的练笔的简便和积累效果。新课程提倡重视大作文,教师要开动脑筋,设计好每周两节作文课,使大作文一次有一次的效果,通过作文课,使每个学生每次的作文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而不是在同一作文水平上的重复,如北师大附中一位语文教师提出的等级作文修改法,就是要学生一篇作文重复两到三次进行修改,在修改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学生选材、立意、构局谋篇的能力。

猜你喜欢
教学理念作文教学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新课标下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情景—问题”教学模式研究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