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管理含义 塑造管理者人格魅力

2009-10-28 07:01王红霞
学理论·下 2009年9期
关键词:和谐规律效率

王红霞

摘要:长期以来,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对管理的概念进行着各种各样的解读,这里笔者只想从我们中国人对于管理一词意义上的理解来解读其包含的深刻含义,同时指出作为管理者,不管是公共管理者还是企业管理者应具备的三种素质:一是拥有势是管理者获得管理优势的根本;二是“为政以德”是管理者获取权威的决定因素;三是规律是管理者取得成功的必备能力。即作为一名管理者,首先手中要拥有或大或小的权力,但这种权力不能只用来终饱私囊,要具备像竹子一样的品德,最后还应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把握事物规律的能力。作为管理者,在注重个人修养的同时,要提高综合素质,努力成为一个具有人格魅力的成功管理者。

关键词:管理;效率;和谐;科学;发展;规律

中图分类号:C931.3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09)23—0154—03

长期以来,许多中外学者从不同的研究角度出发,对管理作出了不同的解释,然而,不同学者在研究管理时出发点不同,因此,他们对管理一词所下的定义也就不同。直到目前为止,管理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特别是本世纪以来,各种不同的管理学派,由于理论观点的不同,对管理概念的解释更是众说纷纭。管理学者是这样定义“管理”的,如泰罗认为管理就是确切知道要别人去干什么,并注意他们用最好最经济的方法去干”;哈罗德认为管理就是由一个或更多的人来协调他人活动,以便收到个人单独活动所不能收到的效果而进行的各种活动。这里我们只是从中国人对于管理一词字面意义上的理解来解读其深刻的含义。

1.拥有“势”是管理者获取管理优势的根本,有益于组织的稳定以及工作效率的提高

管字的组成,右边是“官,理字的组成,左边是“王”,从字面意义上来理解,无论是王还官,都是拥有一定权力的人。什么是王?王者,九五之尊。何为九五之尊?一种简单的说法为:古人认为,九在阳数(奇数)中最大,有最尊贵之意,而五在阳数中处于居中的位置,有调和之意。这两个数字组合在一起,既尊贵又调和,无比吉祥,实在是帝王最恰当的象征,因此把“王”称之为“九五之尊”。王是天下拥有最大权力的人。大到什么程度?“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官”是什么?在现实生活中,官就是人们说的“领导”、“头”、“干部”等等称谓。凡是对中国的传统社会了解多一些的人,都知道官的重要。我们在阅读古代传记和文学作品中,经常会见到一些文武百官的职位名称,他们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也有小小的负责开闭城门的小门候(实际就是现在的负责看大门的门卫)。胡适认为,官是“大清旧社会里最重要的一种制度与势力”,正是这样一种制度,造就了拥有巨大势力的社会阶层——官,形成了以官为轴心和主要活动者的政治生活、社会生活圈子——官场。清末人欧阳钜源这样写到:“官之位高矣,官之名贵矣,官之权大矣,官之威重矣,五尺童子皆能知之。”不论是位高权重的丞相,还是把门的小门侯,都是权力支配着一切,也制约着一切。

权,原来是个东西,就是秤铊,“权者,铢两斤钧石也,”老百姓曰:“秤铊虽小,可以压千斤。”为什么能够压千斤?因为它处的位置很关键,所以,权力首先是位置,再讲究一点层次,在韩非看来,这就是势。势是什么?“势者,胜众之资也。”即把势看成是管理者相对于被管理者而言所拥有的优势和特权。这里有一小故事:有一只老虎看上了山下一个老农家的女儿,就去跟那个老农提亲,想要娶他女儿作山寨夫人。老农惊惧之下,对老虎说,没问题,我女儿愿意嫁给你做老婆,不过我女儿非常害怕你的尖牙利爪,你必须先把你的这些爪牙去掉才可以。于是老虎照办了,然后又跑到老农家中去要求成亲。结果那个老农不仅不按照约定将女儿嫁给老虎,还用木棍把老虎打死了。如果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来看这个故事,可能会觉得老虎愚蠢,老农机智。不过在现代管理学理论中,它体现了一个原则:自动放弃自身的优势就意味着失败。那么在韩非看来,这个故事就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自去其势”。“桀为天子,能制天下,非贤也,势重也;尧为匹夫,不能正三家,非不肖也,位卑也。”所以对于一个管理者而言,拥有这样的“势”是获取优势的根本,它有益于组织的稳定以及保证工作效率。

2.“为政以德”是管理者获取权威的决定因素,有益于组织的和谐发展

古人很聪明,管字是 “官”上面加了竹子,而不是“草”字头。为什么?官上面加一个“草”字头就成了“菅”。 菅谓之草芥。“君视臣如手足,臣视君如腹心;君视臣如犬马,臣视君如国人;君视臣如土芥,臣视君如寇仇。”(孟子《离娄》下)如果你把属下看作手足兄弟,他会把你当成贴心的人;如果你对待属下像对待狗一样,他会像对待路人一样对待你,陌路相逢,冷眼相对,对面相逢不相识;如果你一点也不把属下当回事儿,待他如草芥一样,可以随意践踏,任意抛弃,那么他对你又如何呢?像对待仇敌一样,轻者怒目相对,重者拨刀相向,从此永无宁日。因此,手中拥有或大或小的官如果只为自己谋取私利,我们不能称之为一个合格的管理者,即还要具备一定的品格,像竹子一样的品格。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对竹子情有独钟,将松、竹、梅誉为“岁寒三友”,对竹子的精神和品格赞不绝口。那么竹子身上到底具备着什么样的品格?大文学家苏东坡有诗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从这里我们可领悟到,竹子不是俗物,它具有许多人格化的高贵精神与品格。竹子有奋发向上的精神品格。“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它刚劲、清新,生机盎然,蓬勃向上。当春风还没有融尽残冬的余寒,新笋就悄悄在地上萌发了,一场春雨过后,竹笋破土而出,直指云天,所谓“清明一尺,谷雨一丈”,便是对她青春活力和勃勃生机的写照。“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竹子不论生长环境多么恶劣,只要给它一抷泥土、一滴雨露、一缕春风、一丝阳光,它便绿荫葱葱,笑迎风霜雪雨。竹子有坚韧不拨、刚正不阿的坚贞气节。竹子“不学蒲质柳,贞心常自保”。不屈服于雪压枝头,不屈服于狂飙折腰,任尔东西南北风,千磨万击还坚劲。纵使一时被摧眉折腰,但它“身临屈处有骨节”,只要“一朝红日起,依旧与天齐”。

竹子有虚心谦逊的品格。“未出土时尚有节,入云霄处仍虚心”。竹子不因地位卑微而自暴自弃,也不因枝叶凌云而骄傲自满、盛气凌人,而是始终虚心向上。对此,白居易在他的《池上竹下作》写道:“水能性淡为我友,竹解心虚是我师。何必悠悠人世上,劳心费目觅亲知”。白居易把竹子当成了自已最好的老师和亲知。

竹子有无私奉献的精神。它不单能在炎热的夏天给人们带来阴凉,在寒冷的冬天为人们遮挡风寒,而且竹子一身都是宝,并以此奉献社会和人类。宋代苏轼曾云:“食者竹笋,庇者竹瓦,载者竹筏,炊者竹薪,衣者竹皮,书者竹纸,履者竹鞋,真可谓不可一日无此君也”。竹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竹笋做的佳肴,为人类所食用;用笋衣缝的布鞋,忍辱负重,默默承受着煎熬。竹子不单在过去有如此广泛用途,随着人类社会和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进步,竹子的价值由过去一般的食用和使用价值渐渐地向艺术价值、观赏价值、生态价值等方向提升和发展。竹工艺品、竹文化品、竹园林等不断推陈出新,并以竹文化、竹文明的丰富内涵在不断地丰富和美化着人们的生活,陶冶着人们的精神情操。

所以要做一名成功的管理者,还要具备像竹子这样的品格,要为政以德。儒家主张“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就是说以道德治国,就会像北极星那样,自己安居在其位置上,而众星则环绕着它,形成强大的向心的内聚力。因此在儒家看来,要治理一个国家,只要集中精力制定和带头实行好的道德规范,就足以把国家治理好了。“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以德服人者,心悦而诚服者也。”儒家的管理思想就是通过德治的力量使人心悦诚服,这样,天下无不心服地归顺于王者。

猜你喜欢
和谐规律效率
“慢”过程 “高”效率
选用合适的方法,提升解答选择题的效率
聚焦立体几何命题 提高高考备考效率
找规律
新课改下如何建立高效和有效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
构建社会主义新型和谐劳动关系实证研究
对班主任管理的几点看法
巧解规律
找规律
跟踪导练(一)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