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课前准备策略

2009-10-30 04:16寇洪波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 2009年5期
关键词:层次性美术课内容

寇洪波

一堂课,都由三大环节构成——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总结。课堂教学是显性的,而课前准备,课后总结相对较为隐性。它们既独立又紧密相连,三者之间缺一不可,由于学科的特点,它们之间的侧重点又有区别。下面我们从五大方面来探讨美术课“课前准备”的策略。

一、美术课课前准备的重要性

课前准备,就是让学生根据老师布置的思考题,进行有针对性地寻找、发现或思考,去查找相关的一些资料、图片,备好需要用到的学习工具、材料等等,为下堂课的学习做好充分准备。课前准备是在课堂以外的时间和空间里进行的,它有两大特点:自由性和体验性。正因为这两大特性,课前准备这个学习环节,对培养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特别是让学生养成自主探究、创新学习和独立学习习惯,学生个性的发展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而且只有学生充分做好美术课前准备,才能在课堂上获得上新课的主动权,学习才会轻松起来,并最终让自己养成勤于动脑动手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精心设计课前准备的内容

为了让学生真正做好课前准备,激发学生的课外求知欲,教师在布置课前准备的问题上,必须突出内容的明确性、层次性与生活性,否则很难真正调动学生做好课前准备积极性。

1. 内容的明确性。学生要做课前准备,在内容上一定要有明确的目标和要求。内容设计的如何,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本课的学习与掌握。教师在设计题目时,应该紧紧围绕课标,抓住教材的内容,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好适合学生的课前准备内容。

2. 内容的层次性。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同阶段学生个人能力的差异决定了教师在设计内容的时候,必须考虑到内容的层次性,不然学生如因难度的问题而无法完成学习任务,那课前准备也就失去了它的实际意义。面对中低年级的学生,设计的内容要简单、具体、明确。随着学生年级的增高和各方面能力的增强,设计的内容相对来说就要比较复杂、概括,这样才能给高年级的学生有更多的空间发挥他们的能力。

总之,教师在设计课前准备的内容时,要围绕教学目标,设计出既要目的明确,又要有难易程度的变化和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样才能使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都得到发展。

三、课前准备的方式

课前准备,可以划分为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两种主要形式。

1. 课前准备是学生进行独立自主去思考、发现、探索知识的一个广阔空间,教师在设计学习内容时,应尽量考虑周全,一定要设计出能适合学生独立完成任务的内容,这样才能达到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和发展学生个性的教学目标。

2. 在美术课的合作学习中,有以下几个特点:(1)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作为基础;(2)明确合作学习要解决的问题;(3)组内有明确的分工;(4)积极地相互支持,配合;(5)共同分享学习成果。

四、课前准备的方法

随着社会的进步,学生的学习方法、手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预习时,可以根据教师布置的内容,通过各种渠道,如查阅相关的文献等方式,搜集相关信息,做好课前准备的学习任务。

1. 查阅文献。学生预习时,可以根据预习题目,查阅与之相关的文献,然后从中选择重要的和确实可用的资料分别按照适当的顺序阅读,并以文章摘录、资料卡片、读书笔记等方式收集,记录那些能全面、完整、正确和深刻地阐明问题的一切有关资料。

2. 社会调查。学生在进行社会调查时,采用问卷调查、访问调查、采访等方法,根据预习题目的实际需要进行自行设计。

3. 网上查询。网上的信息量很大,内容很丰富,包括文字、图形、图像、动画、音乐等等,并且形象生动直观,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接受,可以说这是预习的主要方法之一。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网址、网站等供学生参考。

五、课前准备的检查

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在学习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教师可在每个班级里成立课前准备检查组,成员由各小组的小组长组成,实行网络化负责监督体制进行“课前准备”检查。小组长负责检查学生的课前准备作业,并填好课前准备检查情况汇报表,然后交到美术课代表处,最后由课代表汇总后转交给老师,并进行总体的详细的汇报。

学生的课前准备做好了,学生的个人综合能力也得到了充分地发展。

猜你喜欢
层次性美术课内容
多元表征:促进儿童数学思维发展
不一样的美术课——画手
浅谈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设计“练习”
浅谈新时期群文辅导工作的特征
美术课
找蜡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