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师亦友 80后老师与90后学生

2009-11-02 07:21
青春期健康·青少版 2009年9期
关键词:老师孩子学生

这年代,有个火热的词叫做“80后”,说不清楚是从哪一年开始流行的,“80后”狭义上指的是出生于80—89年的孩子们。由于“80后”所经历的特殊历史背景。他们中有很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度过没有电脑和真人秀,但依然充实快乐的童年,他们也带过“小红花”,唱着“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少年时被誉为“祖国的花朵”,家里的“小太阳”。在他们还没长大之前,却被很多媒体“歧视”,他们被称之为“垮掉的一代”、“最没责任心的一代”、“最自私的一代”。

如今,80后长大了,他们中很多成为老师。承载着这么多质疑和指责的80后是如何教书育人,传道授业解惑,他们能承担这个被誉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工作吗?

90后是继往开来的一代,他们是中国的第二批具有自我个性的一代。他们养尊处优。没有经过历史和政治的动荡,用的都是高科技产品,穿的都是时尚服饰。热爱非主流,不同于“迷茫的一代”、“愤青”,他们是“新新人类”。2009年90后的孩子已开始走进大学校园。至此,90后学生全面登陆各大校园。

80后老师背负着80后的时代烙印,90后学生也独具90后的鲜明个性,有相似也有差异,那么在校园里他们是如何相处的呢?

教学篇

教学1“我们还有KFC和QQ”

光光,是个标准的80后,1984年出生,O型血,射手座的她做事认真执着,有板有眼。从师范大学毕业后,在芜湖市第11中学作见习老师。

据光光说,KFC是她的秘密武器,是她在与90后学生“斗争”过程中慢慢提炼的“独家秘方”,那KFC到底在光光的教学中如何发挥“威力”的呢?

光光教的是高一化学,化学作为理科科目,而高中化学和初中的内容上有着天壤之别,书本知识枯燥多了。光光说:“如果只对学生们讲解书本知识,照本宣科,课后就是题海战术,学生们会很反感,吸收得也慢。”于是,光光备课时就特别用心,用自己的本本在网上搜来搜去,看下90后小朋友们喜欢些什么,热衷于啥类型的玩意儿,然后“对症下药”,把书本上的知识和90后的兴趣爱好联系到一起。

在教和学的过程中,也有冲突的时候,90后学生爱忤逆,故意惹老师生气。有一次,一个男孩子,上课思想开小差,拒绝记笔记。光光强调了好几遍,那学生就不听话光光也是个孩子,自己也是独生子女,在家里何尝受过这样的气,简直是怒不可遏,想把那个孩子给打骂一通,可最后,突然想起来自己是站在三尺见方的讲台前,顿了顿,硬是把火给压下来了:“我是个老师,如果我现在打了他骂了他,不仅让他变得更不爱学习,甚至会导致整班学生都成为‘叛军。”事后,她回办公室,跟其他老师交流,他们都建议光光去找那位学生家长的谈谈,可光光觉得,找家长解决不了根本问题,问题的根本还是在学生身上,可一时半会不知道该怎么处理。再上课的时候,光光一瞄到那个男孩,就觉得心里有个疙瘩——那次的问题我还没找他“算账”呢!有一天,她看见这个小男孩跟着同伴去了KFC,就来了主意。一次周末,她约这个男生去KFC聊天,聊天是从吃、玩开始,慢慢就深入到学习,聊到当天的事情。小男孩这个时候心情很好,也意识到老师是为他好,于是脸红了,支支吾吾的说“呃,那天的事情,就当没发生哈。”光光笑了笑,知道和小男孩之间的问题已经顺利解决了:KFC果然是个好地方呐!

从此之后,光光班上的学生都知道光光会在KFC出没了,有时学生们也一道过去,时不时带上化学书和化学习题,不懂的地方就向光光请教。通过KFC一役,光光和学生们走的更近,从KFC里,学生们知道了她的QQ号、手机号,于是,学习的“战地”又转移到了网上。为此,光光总在想,建个QQ群,以后什么问题,在QQ群里群发,大家都可以学到了。

教学2“我们有创意”——信任兴趣理论

跳跳虎,1987年出生,A型血,水瓶男。从事教育工作已有1年历史,手下有一批93、94年出生的学生们。

刚开始教育生涯,跳跳虎便做了班主任。合肥八中,是一所声名远播的省示范高中,作为班主任的他压力特别大。面对一群90后,同时又是高傲有钱的省城孩子们,该如何赢得他们的尊重,继而教会他们做人、学习的道理呢?从当老师的第一天起,跳跳虎就一直在思考。

骄傲的成绩和良好的师生关系是需要用心来交换的,从此,无论是春夏秋冬,还是晴空万里、电闪雷鸣,跳跳虎早六点半出现在班级,晚十点半后返回住处。他说:“刚当上老师的时候,我豪情万丈,希望能当个非常出色的老师。”结果他发现,当个出色的老师并非易事,想和这帮聪明古灵精怪的孩子们相处着实需要再多多开动脑筋。

渐渐地,跳跳虎摸索出一套理论——信任兴趣理论。他说,“现在孩子素质都很高,也非常非常聪明,要让他们耐心地听课,办法只有两个,第一是获得他们的信任,第二就是引起他们的兴趣。”那要如何获得孩子们的信任?跳跳虎有168cm的个头,长相一般,该怎么做呢?最后,他发现孩子们其实都是很尊重老师的,只要你教书的态度很端正,课下又肯陪他们玩。课下陪学生,跳跳虎把这喻为“混入敌军!”,这样可以借机接近学生。跳跳虎说,“混入敌军”当然让自己也快乐着。一个星期中有三天,跳跳虎都会出现在篮球场上,“先和他们玩,让他们熟悉你,当你是朋友,然后喜欢你,再然后就是信任你。上课时,自然会听话乖巧地配合你了”。可有这些还不够,除了陪孩子们,跳跳虎还在削尖脑袋思考如何将枯燥难懂的化学课教的妙趣横生,引起学生们的兴趣。

有一天,课程上到“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他先从现实生活导入,和学生讨论世界上都有哪些发电方式,同学思维被打开,纷纷说有“潮汐能、风能、火力发电”等。之后,他又让学生分析这些方式发电的优缺点,学生们很聪明,两三个人的发言就可以很清晰的总结出优缺点,有了优缺点之后,跳跳虎再让学生们举例日常生活中哪些东西可以发电,非常自然地,学生会联想到“电池”。跳跳虎接着问电池是用什么原理发电呢?同学们问答是化学能。这样一步一步,有发散有讨论,学生的参与意识被调动起来,自然对课程感兴趣了。

生活篇

一个只是在课堂上“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也许还不能算是一个完整的老师,还需要在课后,在生活中多了解学生,帮助学生。80后老师并没有忘记在下课之后,用他们自己的方式去感染和教育学生,让他们学做人,做事。当然,也有“笨笨”的80后老师,不知道如何“回应”学生们的感情。

生活1用我们的经历教你做人

虽然跳跳虎狠抓教学,但并不代表他在教育90后做人上就不重视。身为男老师,他可能没有循循善诱的耐心,但他考虑到90后的敏感神经,他从不啰嗦,凡事都会“点到即止”。有一段时间,学校BBS论坛上常出现学生刻意攻击某些老师和学生的言论。跳跳虎知道后,他在班上对学生说:“做人要有道德,要学会宽容。大家能相聚在一起是一种缘分。今天的经历都会成为明天美好的回忆,长大后回头看这些行为

都会觉得自己可笑幼稚。”因为他在班上说的这番话,他们班的学生就没有出现这样的攻击性言论。也许这只是个小细节,一个其他老教师可能忽略的小细节,但他知道了就忍不住要说出来教育学生。

86年出生的小魏老师爱看电影、逛街和游泳,是北大资源学院的一位班主任,同时身兼学院团委和学生会工作,她的学生大多是90年的,具有90后基本特征:热爱非主流,叛逆、心灵敏感。

小魏说:“我也是大学刚毕业的,我也曾叛逆过,所以,我不希望他们重蹈我的覆辙,所以,我应该好好的引导他们。”

小魏负责学生会和团委的很多事情,而每个学期学校都会组织很多活动,所以她与学生的接触非常多,一天二十四个小时学生都可能需要她,大家也都亲切地叫她“魏妈”、“干妈”、“小魏”。课下的时候,她会和学生们去逛街、吃饭、唱歌。在一起的时候,海阔天空,谈人生、谈理想、谈爱情,无所不包。小魏经常会把自己的经验告诉学生们。“他们有什么话,都会告诉我,恋爱吵架了也会第一时间告诉我。这个时候我就会去引导他们,因为他们没有经验,容易冲动。恋爱不是坏事,只要我们把他们引导好,告诉他们道理,那么当两个人再和好再分开的时候,心情和想法肯定是更成熟了。”

在小魏“言传身教”下,可爱的90后学生们和他们的家长的关系变得越来越融洽,“90后的学生家长,很多都是工作狂,平时根本没时间跟孩子交流,所以90后孩子们的心也越来越孤独和叛逆。”她说。在小魏的“循循善教”下,学生渐渐理解了父母,“节假日、父母生日的时候,他们都会主动打电话回家,向父母问好,跟父母聊天。”小魏欣慰地说。

生活2“我是个木讷的80后”

作为一个80后理科出身的男老师,跳跳虎在上课的时候精彩纷呈、妙趣横生,却在表达对学生的感情上显得木讷,很少表露出对孩子们的喜欢和不舍。

高二分班时,他所带的25班被分得四分五裂,他心里很不好受,也有点不知所措——如何面对五十多个学生,亲口告诉他们这个消息。他请教一位老教师,老教师告诉他,千万不能把“分班”说的跟离别一样,否则会影响学生情绪,据以往经验来看,很多早恋事件就是被“分班事件”给刺激出来的。于是,他忍住不舍和留恋,“轻描淡写”的跟学生们说:“下课之后,就分班了,反正还在一个学校,大家还能经常见到。”班里的一个学生杨杨很委屈很伤心地对他说:“老师,你可不能忘记我们。”男老师的感情虽然不细腻,但也可以动人。当天下午,他便穿着班里篮球队的25号球服,去篮球场找本班男生练球,很多学生的眼眶都红了。当他站在新班级的讲台上时,发现自己上课变得不再那么熟练,不再那么尽情和潇洒了,原来下面的学生已经不是那批跟了自己一年的学生,不舍的情绪渲染了他整个胸膛。原来不知不觉中,自己付出的除了心血,还有对学生的感情。

相比之下,小魏和学生之间的感情就处理得很自然,女老师的细腻让她更能体会到学生们的感情。她认为不少90后是假装坚强,其实他们脆弱、敏感,想要依赖。“只要真心对他们好,他们接受并相信你了,就会对你掏心掏肺。”小魏说。虽说现在放暑假,可每天都会有几个学生给她打电话,找她聊天,每天晚上9点半还会有个小姑娘在QQ上等着她,跟她说,“小肥,该去睡觉了”。

困惑与成长篇

尽管80后老师和90后学生,无论在教学上和课余都能打成一片,但并不代表他们就没有“疑难杂症”。每个80后的老师,对自己的90后学生们,多多少少都有些无奈和困惑。

困惑与成长1让人措手不及的突发事件

光光说:“90后的孩子们,虽然很个性,其实他们很依赖老师,只要你取得他们的信任,他们就会对你很好,什么都听你的。”这个信任如何取得?每个90后对自己老师的要求和期待都不同,这个“信任”很难把握。“一不小心,你的言语和行为就有可能伤害了他们的心灵,从此就抗拒你了”。光光有些无奈的说。

在教学中,90后提出的问题总是有些刁钻古怪,甚至大有“考考”老师的挑衅,这让光光有时候也有挺大压力,她说,“我对突发问题的处理还欠缺经验,这需要我课后做大量的备课。有时候真的累,被90后给折腾的够呛。”

困惑与成长2不够‘老师但拥有最快乐

小魏老师也面临一些难题。比如说,有90后的学生暗恋她,让她有些无奈。她也在思考,是不是对学生太好,太放纵了。有时候学生的一些行为,比如唤她唤的太顺口,“小魏,小肥,魏妈,老娘”都出来了,这让她觉得自己做得不够“老师”。

尽管如此,光光和小魏都说,与90后的相处使自己变得更加年轻快乐了。90后用他们单纯的个性、独特的待人处事方式也教会作为老师的她们如何更加宽容地看待人和物,拥有更加纯净的心灵。

“我经常从他们嘴里知道一些‘新鲜事物和‘新词汇。我都会在课下去了解,有些还真有意思,增长了我见识和知识面,同时也增加了我和他们的共同话题!”光光兴奋地说。

因为小魏和学生们在一起的时间多于和男朋友相处的时间,男友都吃醋了,可她还说“我不后悔,跟90后孩子在一起,我很快乐!他们真的很可爱,每一孩子的内心都是非常善良的!都值得你用心去爱他们!”

困惑与成长3他们的文字很“郭敬明”

跳跳虎老师的困惑则显得很“无厘头”,他说,他只知道去对学生好,帮助他们学习和生活,却发现有时候根本猜不透学生们大脑里面在想什么。曾经有个女生在OQ空间写了关于他和整个班级的一篇文章,他应邀去看了却没看懂。“他们的文章写得都很‘郭敬明,我看不懂。但是似懂非懂中却被感染了,一个像我这样的大男人看得都流泪了。”

在当班主任的这段时间里,跳跳虎的成长速度快赶上神州七号了。他笑着说,他最大的成长就是明白一个道理——“当老师一定要身体好!”作为班主任的他,一天下来,发现自己总是腰酸背痛,动都不想动。其实,这也是一种成长。跳跳虎身体力行去做了一名认认真真的老师,端端正正的去坚持,没有辜负时间。他说,在这个过程中他成长了很多,对人的心理了解的更加深刻,考虑问题更加全面,做事的方式和说话的技巧也更加成熟。

骨子里,跳跳虎就是个孩子,87年出生,受过传统老教师的教育,他也觉得“严师出高徒”很有道理的,但他发现自己根本做不到!他想严肃,想板着一张脸,可到了班级,他的笑神经总情不自禁的被触动,只好天天微笑着上课见学生,这已经成为他很“苦恼”的一件事了。

总结篇

从这些老师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其实80后老师和90后学生之间,不像师生关系,更似兄弟姐妹。80后一样爱玩爱闹,有着孩子般的天真可爱,但是老师的职责让他们多了一份责任和成熟,他们渴望用自己的心灵教90后的孩子更好的看世界、看人生。90后学生渴望被理解和引领,父母太遥远,最能听懂他们心声的是80后。80后老师用自身的魅力和知识经历引导他们去开拓自己的人生。

或许在80后老师的心目中没有“蜡烛”的概念,他们也许没想过“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诗句,但80后的老师,都有颗孩子般纯真的心。他们也是单纯的孩子,他们觉得自己是这样走过来的,也希望自己的弟弟妹妹,可以很阳光灿烂的学习、生活,面对人生,于是他们就把自己的爱心用行动表达出来。用百分之一百的真诚换来了90后学生更加热烈的回应。

也可以说同一片蓝天下,80后和90后在一起成长,80后因为年长懂得道理和知识多一些,这恰恰是90后需要的,而80后也在90后身上看到自己以前的影子,看到之前不足和缺点,继而改正,真正意识到自己是这个社会独立的人,自己有一份职业叫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个工程师有责任需要担当o 80后和90后,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在课下亲密无间的相处中,如兄弟姐妹,亦如良师益友。

猜你喜欢
老师孩子学生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老师,节日快乐!
孩子的画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