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企业理论在物流领域中的应用研究

2009-11-03 06:02陈春霞
物流科技 2009年10期
关键词:虚拟物流

郝 燕 陈春霞

摘要:虚拟企业理论在物流领域中有很好的适用性,而现代物流的发展也离不开虚拟企业理论。采用文献综述的方法,通过对虚拟企业理论研究现状的分析,对其在物流领域中的应用进行了现状分析和展望。得到虚拟企业理论在物流领域有广阔的前景。

关键词:虚拟企业理论;虚拟;物流

中图分类号:F252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Virtual enterprise theory in a very good application in logistics field, and modern logistics' development is also inseparable from the virtual enterprise theory. This paper adopts the method of document summarize. This paper analysis and forecasts the application of virtual enterprise theory in logistics field based on analysis of present study of virtual enterprise theory. The conculation is virtual enterprise theory has an expansive foregyound in logistics fied.

Key words: virtual enterprise theory; virtual; logistics

1虚拟企业理论产生的背景及定义

1991年,美国国会和国防部委托里海(Lehigh)大学的艾科卡(Iacocca)研究所的三位学者普瑞斯、戈德曼和内格尔提交了一份名为《21世纪制造企业研究:一个工业主导的观点》的报告。他们在总结当今世界成功企业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生产模式——以动态联盟为基础的灵捷制造(Agile Manufacturing),并创造性地概括出一种称为“虚拟组织”(Vitrual Organization)的新型企业。这种企业可以整合整个社会的制造资源,采用动态联盟的形式,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胜利。

虚拟企业概念的提出绝非偶然,市场经济发展新阶段的内在要求与技术手段的成熟为新型的企业组织形态——虚拟企业的出现奠定了基础。一方面,市场环境的新特点要求适于实施灵捷战略的虚拟企业出现。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虚拟企业的产生提供了技术基础。

虚拟企业从提出以来,国内外多个学者都参与到了其理论的研究当中,对其概念的定义也千差万别,但是都可归纳定义为:“虚拟企业是以计算机网络为支撑的诸种核心能力的动态联合体。”其本质特征是:

(1)“以计算机网络为支撑”说明了虚拟企业运作的技术基础,只有在网络经济条件下,企业之间的合作能够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降低交易成本的时候,虚拟企业才能逐步成为主流的企业形态。

(2)“诸种核心能力”说明了虚拟企业业务能力的高水准。有多个核心能力,是各个有专长的企业间合作的结果。

(3)所谓“动态联合体”是指虚拟企业的合作是动态的,而非静态的。当市场机遇已经被抓住并被完成后,虚拟企业也就随之解散。当又有新的机遇时,再重新选择伙伴,重新建立新的虚拟企业。这就保证了企业的灵活性和对市场反映的快捷。

2虚拟企业理论在物流领域中的应用

经过近20年的发展,虚拟企业理论吸引了众多国内外学者进行研究,已经逐步形成了一套范围上来看较为完善的初级的理论体系,其中包括:虚拟企业概念的界定、组织结构建立理论、伙伴选择理论、运作管理理论和激励机制及利益分配相关理论等,而通过必要性分析可知,现代物流的发展又非常需要虚拟企业理念,因此将虚拟企业理论运用到物流领域中,将为虚拟物流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有助于其研究与发展。

2.1组织结构理论的应用

虚拟企业组织结构理论是虚拟企业理论在物流领域中应用的基础,虚拟物流组织的组建问题主要包括组建过程的设计、组建模式的研究和伙伴选择。目前的研究没有涉及到具体的组织构建过程和方法,只是初步探讨了组织构建的流程设计和组建模式,主要包括组建过程和阶段的划分、组织结构分析、技术框架设计和运作模式分析与设计等。现有的主要方法如:基于agent的虚拟企业组织设计方法和集成结构或是围绕影响企业组织设计过程的6个关键因素:机遇、核心能力、伙伴、企业重构、敏捷性度量、组织运行模式,运用IDEFO法建立虚拟企业的组织设计过程模型,建立基于项目的虚拟企业混合型组织结构方法都可以应用到虚拟物流企业组织结构构建中来。简要来说其主要步骤是(如图1所示)。

2.2伙伴选择

虚拟物流组织的组建过程是非常复杂的,其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就是选择灵敏的、有竞争力的和相容的合作伙伴。因此,确定上述合作伙伴是虚拟物流组织组建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它直接关系到虚拟物流组织的市场响应速度、运行绩效和成败。通常伙伴选择是根据一定的准则,采用定性或定量的方法从被选物流组织中确定伙伴物流组织。有关伙伴选择的问题,在虚拟企业构建过程中,已有不少国内外学者作了相关研究,提出了较多的方法。具有代表性的有三阶段过程模型、二阶段过程模型、数据包络法(DEA)、层次分析法(AHP)、模糊层次分析法(Fuzzy-AHP)以及遗传算法等。除了Fuzzy-AHP法和遗传算法比较成功以外,其余算法都存在比较明显的缺陷,例如二阶段过程模型,仅考虑了伙伴选择过程中的定量因素,忽略了大量的非定量因素;另外,该方法在第二阶段利用(0-1)目标规划进行优化过程中,每种类型只允许且必须选择1个伙伴参加虚拟企业,这与虚拟企业的实际情况不符。再如AHP法,在确定权重因子中构造比较矩阵时,硬性指定1~9及其倒数作为比较标度的数值,忽略了伙伴选择固有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故虚拟物流伙伴选择主要应用Fuzzy-AHP法。其主要步骤是初选分类,精选和综合评价。初选是对拟参与的伙伴物流组织进行粗略考察,淘汰明显不符合要求的伙伴物流组织。在这一阶段,只能通过定性的初步筛选出潜在的伙伴物流组织。分类是对初选出来的潜在物流伙伴企业按核心能力进行定量分类与进一步筛选。精选是通过对影响伙伴选择决策的主要因素进行定量的分析和计算,从初选出来的按核心能力分类的备选伙伴物流组织中优选出合适的伙伴物流组织。优选出来的伙伴物流组织可以为单个或多个,主要按将组建成的虚拟物流组织的需要和该核心能力的重要性程度确定。通过初选及精选优选出来的伙伴物流组织经过联结便形成了虚拟物流组织方案。这种方案只是拥有不同核心能力最优伙伴的简单组合,并不能说明该方案是整体最优方案。因此,需要对这种由局部最优联结而成的虚拟物流组织方案进行综合评价,以便对部分伙伴物流组织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虚拟物流组织组建要求的目的。评价的方法可以通过计算机仿真模拟实现。

2.3信息系统

虚拟物流内涵上是虚拟企业理论与物流领域的结合,虚拟企业是以信息系统为依托的,虚拟物流也不例外。实现虚拟物流组织的目标,完成物流资源的整合与物流业务的协作,必须建立虚拟物流组织各成员相互交流和沟通的信息系统,即所谓的虚拟物流信息平台,它是一切虚拟物流活动的调度中心和神经中枢,是虚拟物流得以实现的关键。虚拟物流信息平台在虚拟物流组织形成、虚拟物流资源管理、虚拟物流活动控制的全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结盟管理、资源管理、任务管理、作业管理、协调管理、工作流管理和信息维护管理等方面。虚拟物流信息管理系统一般应包括虚拟物流组织控制子系统、核心能力识别子系统、伙伴选择子系统、虚拟物流组织协调管理子系统、虚拟物流业务管理子系统、风险预控与管理子系统、绩效评估与利益清算子系统、综合管理子系统。

虚拟物流信息平台的开发和建立需要应用各种技术和方法,可以分为虚拟企业信息平台构建技术与物流管理理论方法。将虚拟企业理论中信息系统研究成果与物流管理理论二者相结合,对虚拟物流信息平台的成功构建起着关键作用。

2.4运作管理

国内外众多学者已经对虚拟企业的组织与运行模式、虚拟企业中的协调机制、虚拟企业创建、虚拟企业运作进行了研究。并得出了相应的成果,对于虚拟物流来说,这些成果也是适用的,如在农业物流领域中的虚拟物流企业运作管理,我们可以先对农产品的物流主体、物流客体、过程、供需关系及相关技术进行分析,然后根据其各项职能分析出该虚拟企业需要处理的各项作业:如采购、库存、运输、销售等,分析其作业结构,套用虚拟企业运作管理研究的成果,便易得到一个适用的运作模型,对运作管理和研究有很大的帮助。

2.5激励机制及利益分配

在虚拟企业激励机制与利益分配问题的研究对象中,不管是制造商、经销商还是其他成员,笼统来说,都可以看作是供应链上各成员之间的激励与利益分配问题,与物流领域结合度高,可以直接运用进来。

激励机制问题一直是所有虚拟企业在运行过程中的重要管理问题,虚拟物流企业的协同效应是由其内部的分工协作技术决定的,而其各组织能否实现合作则是一个激励问题,是由外部的激励制度决定的。

虚拟物流企业的利益分配机制的根本原则应体现“风险分担,收益共享”,即组织各成员的利益分配应与其所承担的风险密切相关。同时,由于各成员的努力水平(服务质量)对于虚拟物流企业的成败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各成员的利益分配也应与其努力水平密切相关。

2.6其他应用

虚拟企业理论在城市物流、农业物流、多式联运、共同配送、港口物流、汽车物流、军事物流及众多中小型物流企业中已有了初步的应用。北京市和西安市等大中型城市都已经开展了虚拟企业理论在其城市物流中应用的研究;农业物流中由于农产品的特殊性,农产品物流环节的分工和专业化成为提高物流效率的重要手段,也引发了不同成员部门间的分离,并且成员间发展的不平衡,使得成员间因利益差异而导致分离趋势日益扩大。但农产品流通过程的完备又驱使各分离的成员走向融合。于是,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将工艺功能相分离的各物流组织进行一体化整合势在必行,所以出现了虚拟化的农产品物流组织;多式联运虚拟企业运作模式是将独立的各运输企业(包括多式联运承运人企业、运输企业等)核心能力聚合在一起形成企业联盟,通过共担成本和风险、共享能力来提供市场需要的集装箱多式联运产品和服务。其中,多式联运经营人企业取得盟主地位来进行总体的管理。多式联运虚拟企业由众多构成企业,在集装箱多式联运业务发生的基础上,超越组织时空界限而动态合作,这里的集装箱多式联运虚拟企业产生的时间在于集装箱运输业务的发生,组织方式的合作化在于突破组织界限,因此更像虚拟的合作团队,一旦任务完成,这样的集装箱多式联运虚拟企业就告解体,因此集装箱多式联运虚拟企业更体现了集装箱多式联运虚拟企业联盟中的相对动态的一面;共同配送中的伙伴选择和利益分配机制都是应用虚拟企业理论;港口物流因为其在国际物流中的重要性也在通过应用虚拟企业理论来协调其各项作业,以提高效率;汽车物流中虚拟企业理论应用较为成熟,已经有一套比较成熟的体系;美军在军事物流改革规划中也开始准备采用虚拟物流的管理方式,以提高物资保障效率。总的来说,物流领域应用虚拟企业理论,也就是虚拟物流是现代物流的发展趋势,是第三方和第四方物流企业发展的方向。

3虚拟企业理论在物流领域中的应用展望

我国目前物流产业的竞争格局表明,第三方物流企业建立在各自核心竞争力基础上的互相合作,企业之间由于相互依存,规模相当;第四方物流企业由于其服务内容更多,覆盖地区更广,具备供应链管理、运输一体化服务及供应链再造基本功能,可以通过第三方物流所不具备的技术与整合优势,运用虚拟企业理念整合与业务需求相关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来为客户提供服务,提供技术、仓储和运输等服务的最佳整合,开创物流业的巨大发展空间。采用虚拟企业方式进行运作符合我国的物流实际,有利于降低物流运作成本,快速提高物流企业整体竞争力。随着现代信息与网络等技术在现代物流中的应用与发展,虚拟化运作将成为我国物流企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虚拟物流的初步应用已经展现了其潜在的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伴随着市场一体化、专业化分工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物流基本支撑条件的日臻完善、虚拟物流理论的不断成熟、虚拟物流应用实践的不断探索和创新,相信虚拟物流必将成为未来物流运作的主要模式,闪耀出夺目的光彩。

参考文献:

[1] 马艳玲,侯郁达. 虚拟企业理论综述[J]. 甘肃农业,2006(6):161-162.

[2] 汪贻生,王丰,姜大立,等. 论虚拟物流研究及其发展[J].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8(2):141-145.

[3] 沈立新,陈燕,徐颂,等. 基于双层规划的虚拟物流企业伙伴选择[J]. 软科学,2005,19(3):30-33.

[4] 贾玉佳. 虚拟物流与第四方物流的结合[J]. 物流科技,2008(3):61-62.

[5] 姚新胜,崔岩,于恩中,等. 一种基于虚拟企业的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J]. 江西农业学报,2006,18(6):176-178.

[6] 申风平,范建磊,刘强. 虚拟物流—第三方物流企业未来发展方向[J]. 物流科技,2006(6):37-39.

猜你喜欢
虚拟物流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融合与分离:作为一种再现的巫术、文字与影像世界的构成
数字媒体的时代特征
慧眼哲思对“虚拟”
与“虚拟”保持一定距离
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运输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