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电视节目如何“寓教于乐”

2009-11-04 08:04李懿波
科技传播 2009年18期
关键词:寓教于乐

洪 勤 李懿波

摘要 近年来,少儿电视工作者也越来越注意到用少儿节目的“玩”来引导孩子的重要性,即“寓教于乐”的方式。笔者以内江电视台为例对少儿电视节目如何利用“寓教于乐”的方式吸引、教育儿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少年教育;少儿电视节目;寓教于乐

中图分类号 G22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708(2009)05-0013-02

少年儿童是未来社会的主体,承载着社会的希望,自古以来,对儿童的教育都是成人的一种责任。当今社会,作为无处不在的传播媒介的电视,已深深渗透到了社会的每一个方面。尤其是对初谙世事、对一切都十分好奇、急需学习和模仿的年轻一代的成长,更是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按照大教育的观念,电视也是教育的一种手段和形式,应该说电视对青少年儿童获取信息、知识和娱乐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用“寓教于乐”办少儿节目,这已是各电视台少儿节目工作者所取得的共识,但问题在于我们通过怎样的“乐”能够让儿童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笔者在近年的工作实践中对此有如下认识:

首先,快乐是少儿节目的第一要素。快乐是童年的摇篮,欢乐是孩子们的天性,收看你们的节目能够让孩子们从中感受到快乐、愉悦,那么他们才会认同你,与你友好相伴。玩是让孩子们快乐的首选方式,是孩子们最具有影响力的学习方式之一。美国幼教专家,《天线宝宝》原作者安妮·伍德女士就说过:“最容易吸引幼儿注意的莫过于由他们的经验和视野能领会的事物和环境”,而幼儿们理解这一讯息的途径就是“玩乐”。孩子们在玩时都很投入,很快乐。对于孩子来说,游戏并非是成人眼里的随意玩耍,而是一种“严肃的工作”,孩子是把“严肃”的目的与游戏过程中的快乐情绪结合起来。正如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说:“游戏在儿童生活中具有极重要的意义,具有与成人活动、工作和劳动同样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少儿电视工作者也越来越注意到用少儿节目的“玩”来引导孩子的重要性,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不仅使我们的少儿节目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而且能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去年,我们四川内江遭受了震惊全国的特大水污染,环境保护问题又一次成为市民关注的焦点。怎样通过电视手段让孩子们,特别是低幼儿童能认识这一问题,我们设计了几种方案,最终选定了让孩子们从角色游戏中去认识、感知环境破坏给我们带来的危害以及怎样保护环境。孩子们通过童话剧、与动物玩耍等“玩”的形式即轻松愉快、又很容易地理解了环境保护这一不易解释清楚的话题,让孩子们在玩乐中受到了教育,学到了知识。

其次唱歌、跳舞也能使孩子们身心愉悦。活泼的音乐、欢快的舞蹈常使孩子们陶醉其中。如我们曾经推出的系列动物音乐,孩子们听到音乐后,立即舞出了相应动物的动作,其间不乏孩子们的独创,大家一边手舞足蹈一边开怀大笑。孩子们在快乐中获得了身心健康,增长了知识。

节目要为孩子们量身定做。青少年儿童是一个大的群体,就其每一阶段而言,青少幼也还存在很大的差别,如幼儿能领会的知识就极其有限,10岁左右的孩子是自我概念形成的关键期。这就要求我们少儿电视工作者不能依照成人的主观经验行事,不能用大人的思维去思考问题,而应该有一颗童心,站在不同年龄段孩子的角度,理解他们,用孩子乐于接受和真正喜爱的方式,达到启发、教育和引导的目的。我们在制作一期少儿栏目时,首先充分考虑到节目受众既有学龄前的低幼儿童,又有正渴求知识的小学生。虽然我们地方电视台不能像央视和省级台那样开办少儿频道,推出丰盛的“自助餐”,让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享用,但我们也在“小餐桌”上摆出了不同口味的“菜肴”,尽量满足不同年龄层次少儿的需求—在一挡少儿栏目中有针对性地分板块。有一期栏目我们根据儿童善于模仿,易受成人影响的特点,让幼儿园的孩子们自己化妆,选穿服装,然后表演一场时装秀。在化妆和选穿服装过程中,孩子们既兴奋又好奇,以前都是家长和老师帮做的事情,现在自己能独立完成了。小朋友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建议,既在玩中很自然地体会团结互助,又通过时装秀把自己的成果展现出来,孩子们很有成就感,自然流露的童真童趣也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在为小学生设计的板块中,考虑到小学生已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为促使他们把现有的知识用于生活和学习中,我们让小学生动脑动手,用生活中易于找到的废旧材料,设计、制作出如节笔筒、蟑螂诱捕器等小巧,实用的小发明,小制作,这档栏目不仅深受同龄孩子的好评,而且两项小发明还在全国创新大赛中获奖。

节目应符合少儿的心理特点。媒体问题专家塔巴塔巴博士说:“儿童的精神和身体在这一期间是脆弱的,没有什么能力去承受成人世界的事情。”所以不要让沉重的题材进入少儿节目,不应该渲染苦难,应把中心放在生活美好的一面,使节目呈现出一种轻松向上的气氛。一次我们去采访10岁留守孩子邓敏,她的父母在外打工,因节省路费五年未回家,邓敏思念父母流泪满面,我们也感到心情沉重。但我们没有在这一层面上做文章,而是宣扬邓敏求学上进、生活自立自强的奋发精神。在学校里邓敏是班干部,品学兼优,与小伙伴们相处融洽;在家里邓敏除帮奶奶做家务,还辅导四个表弟妹学习。节目播出后,留守孩子们认为应向邓敏那样,好好学习,奋发向上,乡村学校老师也感到在留守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很受启发。

画面、语言应吸引少儿。少儿电视节目的画面、语言应高度适应儿童的观赏兴趣和视觉特征。电视流动的图像、线条、绚丽多姿的想像、色彩、快速流动的情节画面等等,都是吸引少儿眼球的重要元素。在我们的节目中,不管是片头、过场、主持人的服饰、背景都尽力安排设计得亮丽多彩,有一种春天般的感觉,给孩子们一种美的享受。语言运用也要体现少儿特有的语言风格。这种语言风格表现为简洁、生动、天真、淳朴、充满童真和稚气,带有儿童味。如果少儿节目的语言成人化、概念化,强迫孩子以他们单纯幼稚的思维能力去接受成人复杂的逻辑思维,那就违背了儿童的观赏需求和观赏习惯,儿童是不会接受的。比如:有的少儿节目主持人、嘉宾小朋友严肃有余,活泼不足,语言神态无不同成人一样成熟老练,失去了孩子应有的天真和童趣。有的现场采访,让孩子背诵成人为其撰写的“台词”,使人啼笑皆非。一位受资助的小学生在接受我们采访时说:“我一定好好学习,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重振雄风、富民升位贡献力量。当我们悄悄问他什么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什么是重振雄风、富民升位,他哑然了,很显然这是老师教的。少年儿童天真顽皮、活泼好动、情感外露,他们对有声语言最易感知,对语调和音韵极为敏感。所以,无论是专题片解说词还是主持人的串词,语言生动形象,语调高低起伏有变化,朗朗上口,不仅能展示孩子的天性,而且容易唤起少儿的观赏情绪,易于被小朋友接受。《天线宝宝》就使用了大量的儿语,让孩子们觉得非常亲切。另外,少儿电视节目在音乐上也应该体现儿童特点,这样才能留住越来越多小观众。

著名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儿童应该是快乐的,成人们应该负起责任来敲碎儿童的地狱,建立儿童的家园”。的确,传统的说教型、沉闷型的少儿节目一般是留不住孩子的。少儿节目应凸显娱乐性,不管是认知的或是情感的生活。所以,我们少儿电视制作人要以儿童为本,以玩乐为载体,用各种体现儿童特点的表现形式制作出少年儿童喜欢的少儿节目,让孩子们在轻松快乐中增长知识,开发智力。

猜你喜欢
寓教于乐
游戏化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花若芬芳,蝴蝶自来
把寓教于乐教学模式应用在小学英语教学中
谈素质教育下的初中数学教学
儿童剧《马兰花》的艺术审美魅力
创设情境,引发头脑风暴
“寓教于乐”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优化语文课堂
“寓教于乐”理念在初中英语课堂中的有效应用
论如何打造高效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