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编辑责任的失落与重整

2009-11-04 08:04徐丽芳
科技传播 2009年18期
关键词:重整

徐丽芳

摘要 编辑责任的失落,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重整的目的在于尽快使出版工作走上健康良性发展的道路,使出版工作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结果。

关键词 编辑责任;失落;重整

中图分类号 G22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4-6708(2009)05-0017-02

1 编辑责任失落的原因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随着出版业经济效益意识的增强,编辑的责任感或者说编辑的责任意识的失落现象越来越严重地发生着。具体表现为:

1)政治性问题的频繁出现;

2)把经济效益作为衡量作品出版发行的最主要指标,低调、黄色、庸俗、劣质的作品泛滥成灾;

3)常识性错误多、错别字多,到了无错不成书的严重程度;

4)以权谋私、剽窃作者成果现象屡见不鲜;

5)以拉广告,出专版、专页、专题为名搞交易的不少;

6)不学习、混日子的编辑逐年增多。

编辑责任的失落不仅仅给出版业带来不应有的危害,同时,也使广大群众对出版物逐渐产生疏离感,对出版部门编辑的信任度逐年下降。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当然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这里我们不妨把当代的编辑工作者与毛泽东同志早年的编辑实践作比较,也许我们会对编辑责任的失落有一个纵向认识。

其一,生存的环境不同,导致当代编辑立场意识缺失。毛泽东同志早年编辑《湘江评论》、《政治周报》是在阶级关系复杂、阶级斗争尖锐的环境中展开的,这就使毛泽东同志能够清醒地意识到自己所代表的阶级利益和政治立场。而当代编辑工作者是在和平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加之改革开放以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状况,逐渐使人们的思想观念呈多元化,进而立场处于摇摆不定的状态。

其二,成长的机制不同,导致当代编辑没有鲜明、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毛泽东同志是在封建主义、帝国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为寻找中国革命的出路而做编辑的。因而具有强烈的历史责任感、使命感,其编辑责任也具有历史的、阶级的深度与广度。而当代编辑工作者,成长的途径大多是由学校毕业直接走上编辑岗位,在知识构成、成长阅历等方面具有局限性。加之改革开放以来,出版体制向经济效益倾斜,社会分配差距的不断加大,编辑愈益被表面的金钱价值所左右,而对远大的编辑使命价值视为可望而不可即的东西。因此,编辑责任逐渐地被削弱。在一些编辑心目中,把编辑工作当做追逐个人名利的媒介,随心所欲地为己所用。

其三,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不同,导致当代编辑对社会主义的未来发展缺乏坚定的把握能力。毛泽东同志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是他把学习与运用结合起来,把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与认识运用于中国革命的实践。而对当代编辑工作者来说,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仅仅当做一门课程,缺乏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透彻认识和深刻理解。改革开放后,一些人片面地、形而上学地看待资本主义的繁荣和发展,对存在主义、实用主义等哲学思潮不加分辨地盲目接受。在这种浅薄的知识背景下,当然就很难有成熟、辩证、切合中国国情的认识和理解产生。因此,在纷乱庞杂的西方文化面前,只能做一个没有头脑的盲目接受者。

其四,理想目标不同,导致当代编辑工作平庸化。毛泽东同志从事编辑和进行革命工作的目的是为了推翻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其人格修养以崇高和无私为主要特征。从这个意义上来理解,我们就能深刻地体会毛泽东同志在《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等著作中所推崇的张思德、白求恩等人格典范的理想境界。而当代编辑工作者,生活在安定和谐的社会中,具有一定的稳定感和优越感,其理想目标也仅仅是得到奖赏或多赚钱。加之人事管理体制上的种种弊端,也导致了一些编辑工作者的平庸意识。

2 编辑的义务与权力

责任是义务和权利的综合,强调编辑责任必须把编辑的义务和权利二者之间的关系搞清楚。编辑的义务在于编辑所坚持的正确的政治方向,精通或熟悉某一专门知识,并在这一门专门知识上有独到见解,能鉴别和发现新的东西。这基本上是就编辑所应具有的业务素质而言的义务。而从编辑的具体工作来讲,编辑的义务还包括注意发现和研究倾向性问题,能与编辑和作者沟通信息,对来稿能分门别类地整理分析等等。编辑的权利是编辑对稿件的取舍,稿件取舍的得当与否,既能反映编辑的政治、专业水平,同时也能反映出编辑的职业道德状况。

其一,编辑的义务在没有通过出版媒体表现出来之前,它是抽象的。其知识储备对某一门知识的研究,除了靠一般知识水准考核,诸如文凭、资格评定外,还无法对其人格、毅力、心理等进行测验。而我们一般习惯的做法也是边工作边学习边提高,这种培养式的要求就容易犯错误、交学费。而对编辑的宽容反映到出版的媒体上,就是对接受者的极不尊重。

其二,编辑的权利在通过媒体表现出来之后,其在社会上的运用,变成了对某一个人,或某单位、某地区工作和研究质量的肯定或否定,而褒贬的背后就有金钱或地位做后盾。尤其是近年来,大量的职称评定,人们把通过编辑审稿关看成是通向权力之门的第一关。这样 不可避免地就使编辑在权力和利益的诱惑下,降低发稿标准,致使水平低、质量差的稿件充斥媒体。这种做法不仅倒了读者的胃口,而且连编辑形象也受到损害。而这种直接的、表面的利益倾斜,也使一些政治素质不高、业务水平低劣、职业道德较差的编辑,把编辑责任抛之脑后,转而追名逐利。

其三,对编辑自身价值评估的失衡,也是编辑失落的重要原因。作为承担知识传播、信息沟通的编辑,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由于某些期刊编辑的劳动,未必能获得与实际对社会贡献相匹配的收入,所以“混一天算一天”,把编辑工作当副业的状况就出现了。

其四,出版部门不能严格按出版法规约束编辑,也是编辑责任失落的一个原因。2005 年12 月1 日起实施的《期刊出版管理规定》指出:“期刊出版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和出版方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传播和积累一切有益于提高民族素质、经济发展和全面进步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促进国际文化交流,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而在实际工作中,一些编辑不能很好地坚持《条例》所规定的上述原则,有什么编什么,谁给好处就给谁编,图省事、图方便、懒惰,甚至完全不负责任,最终导致编辑责任的完全失落。

3 加强编辑责任的对策

其一,作为出版部门、作为社会主义出版事业,我们应从体制上提高出版的权威性。目前我国的出版体制,仅就资金来源一项已逐渐步入了自负盈亏轨道。这种做法曾有人认为是“逼良为娼”。尽管这种说法过于偏激,但目前对报刊“一刀切”的做法委实值得推敲。在资金短缺、人才匮乏的情况下,编辑队伍良莠不齐势所难免。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国家在下决心砍掉一批报刊后,把保留下来的报刊,尤其是学术性、工作指导性的报刊尽可能扶持起来,实行计划管理。对编辑队伍人员实行严格的遴选、淘汰制度。这样才能快刀斩乱麻,尽快对出版界的混乱无序状态进行整治,也才能最终保障出版的权威性。

其二,加强和完善出版业人员的资格评定工作。目前开展的职称评定工作,尚存在诸多不严肃不科学的问题。职称评定必须有助于加强编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才行,而不能使其成为一些人追名逐利的敲门砖和跳板。

其三,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编辑责任制度。目前,我国许多出版部门都建立了责任编辑制,但真正到了说负责任的时候,却因责任不明,责任环节层次不清,导致谁都有责任,谁也没责任。建立责任编辑制度,首先要有严格的考核,,这种考核比职称评定更严格,要求更高。其次要逐步向法人化过渡,编辑责任要纳入法律范围。再次要向学术化靠拢,编辑除了要向编委会负责外,还必须接受学术委员会的检查和审定。这样才能使编辑责任具体而实际,也才能真正体现优胜劣汰的竞争规律。

其四,加强党性和马克思主义新闻出版观的学习,加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加强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教育。只有这样才能把党的方针政策和科学文化知识准确无误地传播出去,也才能使传播者在传播中提高自律意识,塑造美好心灵,使其具备伟大高尚的人格,为社会主义出版事业贡献智慧和力量。

猜你喜欢
重整
信托公司在破产重整实务中的机会
论我国预重整之程序构建
我国预重整模式的选择
双分数布朗运动重整化自相交局部时的光滑性
大数据分析技术在提高重整汽油收率方面的应用
老年人药物重整的应用效果分析
60万t/a连续重整装置“四合一”加热炉施工技术
医患关系需重整“程序”
旋转真空浸渍法制备NiO/MgO=γ=Al2 O3催化剂用于CO2/CH4重整研究
重整山河 共建美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