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记者如何做到“三贴近”

2009-11-04 08:04朱海茶
科技传播 2009年18期
关键词:三贴近新闻记者

朱海茶

摘要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对新闻宣传工作提出了新要求,要求新闻工作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高度重视反映人民群众的心声,使党的主张和人民利益更好地统—起来。

关键词 新闻记者;新闻工作;三贴近

中图分类号 G22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708(2009)05-0021-02

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强调新闻报道要进一步贴近实际、贴进生活、贴近群众。指出这是用“三个代表”统领新闻宣传工作的必然要求,是增强新闻宣传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的根本途径,是新闻工作必须长期坚持的工作原则,是对新闻工作者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做好工作,提出的一个很具体的基本要求。它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而且具有更重要的现实意义。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新闻实践,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实践“三贴近”。胡锦涛总书记2008年6月在视察人民日报社时指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增强新闻报道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

做好新形势下的新闻宣传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把体现党的主张与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把坚持正确导向与通达社情民意统一起来,把以宣传为主与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统一起来,保证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管权,不断增强新闻报道的公信力、吸引力和感染力。

必须确保认识到位。目前,尽管受金融危机的冲击,但我国经济社会仍处在较好的发展期和关键转型期,随着社会结构、思想观念等的深刻变化,人民群众的价值观念也日益在变化,社会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融和交流,各种机遇前所未有,竞争与挑战无比激烈。在这种形势下,新闻舆论如何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自觉与党的执政能力联系在一起,使之成为加强党的执政力和组织力的组成部分,真正把其摆在关乎人心向背、事业兴衰、国家长治久安的政治高度来认识,这是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关键所在。基于这样的认识,毫无疑问新闻媒体必须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自觉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终确保导向正确、引导有力,作为最大的贴近。

必须确保行动到位。事实证明,贴近实际重在事,贴近群众重在人,贴近生活重在事与人。近几年,我们在一些重大主题的宣传中,根据不同主题,采取了一些务实深入的做法。去年,笔者在参加市人大组织开展的“推动节能减排,建设生态池州环保世纪行”活动中,深入有代表性的一些企业和单位采访。在采访中,深入最具新闻价值的现场,注意与方方面面的人接触,了解与掌握最具有个性化的细节,然后以很生活、较好的宣传方式给予充分报道,起到了展示企业环保的良好的社会效果。在平时的经济宣传中,笔者较注意选择一些有新意的典型深入采访,注意做到把目光聚焦在基层,把话筒伸向群众,选择基层群众看得见的身边事例,浓墨重彩进行宣传。这几年,本人采写的这类稿件播出后,多数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反响。

必须确保情感到位。近两年,笔者参加每年一次的市政协组织的江淮行采风活动。这类活动重点是采访一些企业典型和优秀政协委员在发展经济活动中如何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在采访过程中,笔者深入现场,通过广泛接触、广泛交谈、广交朋友,使彼此间情感交融,采访到的素材真实生动,写出的稿件播出后达到了理想的效果。如果没有这份贴心,缺乏这份情感,采访的实践就可能成为“为采访而采访”,难以真正达到写群众所想看,播群众所想听,收不到言为心声,激发出人心的力量的效果。

因此,只有让“三贴近”对思想认识和实践行为形成全程关照,才能使新闻宣传更好地贴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最大实际,更加真正深动地反映改革开放、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的伟大实践。这样,记者的“三贴近”才能得到人们的肯定,得到社会的认可,取得好的新闻宣传效果。

实践“三贴近”,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需要我们在不断深化新闻改革中,反复探讨、勤于实践。如今我们面临的是网络传媒方兴未艾,报业竞争日趋激烈,受众水平不断提高的新时代,这就对新闻记者提出了一个个新的课题,如何真正做到“三贴近”,如何在实践“三贴近”中加以新的突破,如何真正做到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那么如何深入呢?这是新闻记者面临的第一重大课题,是一个具体、细致,不同情况又有不同方式方法的问题。笔者认为:首先,必须做到“身入”,比如一个记者要下去采访农业战线轰轰烈烈的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小康建设和农民增收问题,如果你只是到县里、乡里住到招待所或宾馆听听某些领导的汇报,看看汇报材料,并没有真正“身入”到农民的田间地头去做认真、细致的采访,所写的报道绝不会鲜活,更不会感人。如去年国家对农村实行税费改革后,农民的积累工、义务工“两工”被取消,整个农村的农建怎么搞,带着这个问题笔者不仅在所在市采访了市委、市政府分管农业的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领导,而且真正深入到农建搞得好的等几个县(区) 的乡村仔细进行了采访,了解到了这些通过“一事一议”民主决策方式搞农建的做法。

其次,必须做到“心入”。“心入”不是一个表象和简单的问题, 我们的一些记者多少年来也确实“身入”下去了,下到镇里、村里走马观花地看看人家布置好的场面,听听人家洋洋大篇的汇报材料,并没有用心去搜索,发现真正有新闻价值的东西,心仍然与实际、与生活、与群众隔着一层,等回到编辑部写稿子时才发现自己的脑子仍然空空,根本挑选不出几件有价值的东西,这怎么能写出感人的、真正反映基层实际情况的好文章呢?又怎能做到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呢?

再次,必须做到“感情入”。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不仅仅是要求记者身子入下去了,而真正是看记者的心,尤其是感情能否融入到群众的生活和实际中,能否与群众打成一片,视他们的悲为自己的悲,他们的喜为自己的喜,把群众的疾苦作为自己的疾苦,愿为他们鸣不平,敢为他们说真话,能否和群众成为真正的知心朋友。如果上述这些因素都做到了,在采访中就一定能知真情、得真话、交真心,写出的稿子也一定能真正反映群众的真实情况,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在这一点上,我们新闻界的老前辈穆青同志给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他不顾自己多病的身体,不顾恶劣的气候条件,六次深入兰考县进行认真细致的采访, 写出了感人肺腑、感动整个中国的不朽名篇《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他那深入实际、深人生活,用心和情与群众打成—片的工作作风和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是我们新闻记者永远学习的榜样,对于这一点笔者也深有感触。

从新闻学的角度来看,坚持以人为本,将媒体的传播信息功能与反映社情民意、开展舆论监督与加强社会服务融为一体,这本身就是一种角色的转换。要做好政府与百姓沟通的桥梁,关键在视点下沉,关注百姓的生活,能为他们提供资讯、解疑答惑、排忧解难。同时,通过正确的舆论引导,让他们参与到社会政治经济发展过程中,给他们应有的知情权、话语权。

综上所述,作为一名有责任心、有正义感的新闻记者,在实践“三贴近”中必须做到“三深入”。只有把自己的身心和感情真正融入到真实的社会生产和群众生活的实践中,进行深入、细致的采访,再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分析提炼,你所写出的文章才会具有生命力, 才能真正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也才能吸引读者,发挥出新闻媒体在弘扬主旋律中的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三贴近新闻记者
如何辨别新闻记者证真伪
如何辨别新闻记者证真伪?
2019 新版新闻记者证公示
2019新版新闻记者证
关于拟领取新闻记者证人员名单的公示
新版新闻记者证式样
影响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堂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及贯彻“三贴近”原则的建议
联系观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渗透
习作指导须“三贴近”
德育工作中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