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农业节水灌溉现状及发展

2009-11-04 08:04周进祥
科技传播 2009年18期
关键词:节水灌溉水资源农业

马 成 周进祥

摘要 我国水资源短缺,发展节水农业,建立适应我国农业发展的节水灌溉运行模式是解决水资源紧缺矛盾的战略选择。文中对农业节水灌溉的涵义、体系和发展方向等方面做了介绍。

关键词 水资源;农业;节水灌溉

中图分类号 S27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708(2009)05-0031-02

0 引言

我国水资源短缺,农业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70%,占据较大份额,其中,灌溉用水占农业用水的92%。而我国的农业用水浪费十分严重,大水漫灌和串灌现象普遍,西部地区更为惊人,每亩耕地灌水量达1 600多m3,跑水、漏水、渗水现象严重。目前,我国农用水有效利用率只有30~40%,个别省份仅为20%,单方水粮食生产率1.0kg左右,据初步分析,全国平均渠系利用系数0.4~0.6。截止2000年底,全国节水灌溉面积为2.46亿亩,约占全国有效灌溉面积的30%,其中喷灌面积3197万亩,微灌面积229万亩,管道输水灌溉5352万亩,渠道防渗控制面积9542万亩和其它面积6263万亩。而国外发达国家农业用水效率达到70~80%,单方水粮食生产率达2.0万kg以上。由此可见,发展节水农业,建立适应我国农业发展的节水灌溉运行模式是解决水资源紧缺矛盾的战略选择,也是我国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工作重点。

1我国农业节水灌溉的涵义及技术与措施体系

当前,发展节水农业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任务是以合理开发、优化配置、高效利用、有效保护现有水资源为出发点,整合和推广应用各种节水农业工程措施与技术,建立并不断完善节水农业措施和制度,切实解决农业灌溉用水和自然降水的利用率低的问题。

发展节水农业关键在于发展节水灌溉。发展节水灌溉需要从水源优化调配,渠系输配水、田间灌水、用水管理等四方面采取综合策略。

1.1节水灌溉

所谓“节水”,确切的提法应该是“高效用水”,而“节水灌溉”的真正涵义是指在充分利用降水和土壤水分的前提下,高效利用灌溉用水,最大限度地满足作物的对水的需求,以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和获取农业生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三大效益。节水灌溉的核心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生产效率,最终获得三大效益的目的。

1.2节水灌溉技术与措施体系

1.2.1水资源调配

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当今世界普遍关注的问题,优化调配、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对于稳定农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地位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水资源合理配置已经被写入水法中。

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区域气候条件差异较大,我们应以各大型灌区为对象,研究灌区水资源的优化调配问题。重点从以下方面入手:1)应在各灌区历次规划资料的基础上,结合近年配水资料和科研成果,认真分析灌区用水情况,并结合灌区的自然条件、水资源条件、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灌溉管理水平对灌区节水灌溉模式进行进一步研究;2)在灌区实施天然降水,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调配的措施,合理利用水资源;3)科研与实际经验相结合,建立大型灌区水资源优化调配决策模型;4)依据科研模型,结合实地情况,试点实施,全面评估实践结果,为大型灌区水资源配置提供重要参考。

1.2.2渠系输配水

我国灌区渠系大都由多级渠道组成,其中,干、支渠称为骨干渠系,斗渠及斗渠以下各级渠道称为田间渠系。灌溉中,干、支渠一般实行续灌,田间渠系实行轮灌。灌区工程中,渠系工程负担着全灌区的输配水任务,但我国渠系工程设计标准普遍偏低,许多工程配套差,老化失修严重,输水损失严重,灌溉水量的不合理及输、配水管理技术落后等,造成灌溉水利用率和利用效率低下。因此,必须加强田间试验,完善渠道量水设施,提高量水技术等,对灌区进行改造,加强渠系改造,提高渠系水的利益率。

1.2.3田间灌水

田间节水灌溉技术包括畦灌、膜上灌、喷灌、滴灌、渗灌等。推广选择的方向既要符合各灌区的实际又要符合中国国情。

1.2.4我国节水灌溉工程的管理模式

我国农业节水项目管理模式多样,管理水平差异较大。目前主要有5种管理模式:

1)专业管理。水资源由国有灌区管理,节水设施也有灌区负责建设并享有所有权和使用权,实行专业化管理,收益群众仅负责付费浇地,主要特点是节水工程的建设与管理一体化。

2)分级管理。水资源由国有灌区管理,灌溉设施属村级所有,实行专业管理与村级管理相结合,也就是水源和主要输水设施由全区管理,末级渠道和田间节水工程由村级管理。

3)联合管理。水资源所有权和使用权均为村级所有。一般采取“公司+农户”的管理模式,也就是依托水管站组建节水灌溉管理有限公司,负责水量调配和主干管、主要建筑物的管理,用水者管理各自灌溉面积内的设备,如分片的移动支管、滴灌管等。

4)协会管理。水资源所有权和使用权均为村级所有,水资源相对富裕,用水暂时没有收到严格限制,采用水利部门指导监督下的农民用水者协会或村级水管理组织进行管理。

5)自主管理。农场或大户租赁农民土地,实行集约化经营的节水灌溉工程,实行水利部门指导、监督下的自主管理。

虽然全国大部分地区投入了大量资金推广建设节水灌溉,形成一定规模,并收到不错的效益,但在节水灌溉管理中,依然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管用脱节,工程维护滞后等诸多的问题。国际上公认节水灌溉50%的潜力在管理,如果管理不到位,势必影响节水灌溉的效益,制约农业的发展。

3农业节水灌溉的发展方向

农业节水灌溉所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是一项系统工程。而目前,一般的节水灌溉工程只是停留在降低输水工程的输水损失(如渠道衬砌、管道输水等)、改革灌水方式(如微灌、喷灌等)这两个方面。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各学科的相互融合,现代节水农业所涵盖的技术不仅应继承以往传统节水农业技术中工程节水,农艺节水和管理节水所涵盖的所有传统节水技术,如渠道防渗技术、精细地面灌溉技术,喷灌技术、微灌技术以及地表覆盖保墒技术等,而且还应在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支撑下,形成了以植物整个生命需水过程为核心,以农业用水综合效益最佳为目标的节水植物品种基因型鉴选技术、植物生命健康需水过程调控技术、植物精量给水技术、土气界面聚墒抑制蒸腾技术、气植界面水循环技术、异源水植物利用技术,以及区域智能化配水等7项技术,其所涵盖的技术是基于植物生命健康需水与供水过程的全程节水技术。

最近,节水灌溉项目的发展已有很大改进,已明确提出了节水灌溉项目的三大目标,即真实节水、农民增产增收、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三大措施,即工程节水措施、农业节水措施和管理节水措施。

4结论

当前我国农业灌溉水平低,但是节水潜力巨大,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是缓解我国水资源紧缺的战略选择,是建立节水型社会的需要。发展节水农业,除了政府行为外,还应广泛发动群众,强化节水观念,不断改进和完善相关技术,健全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农田节水灌溉技术手册[M].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2]微灌工程技术[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3]杨国.宁夏引黄灌区水资源优化调配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

[4]王莉莉,等.安徽省节水灌溉工程管理模式研究[J].水利经济.2008,26(6).

[5]杨福喜.关于强化节水灌溉工程管理若干问题的探讨[J].水利经济.2007,25(4).

[6]张文哲.对节水灌溉措施的思考[J].北京税务,2002.2.

[7]韩娟,等.国内外节水灌溉高新技术比较与研发新方向[J].农业科技管理.2005,24(4).

[8]储成流.节水灌溉与水利管理制度创新[N].合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5(2).

[9]高占义,等.农业节水补偿机制探讨——从灌区到农户的补偿问题[J].水利发展研究.2006.

[10]李宗乾,等.节水农业措施的设计与完善[J].节水农业.2008,12.

[11]贾玉平,等.灌溉渠系优化配水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04,11(2).

[12]贺军奇,等.国内外渠系改造现状及发展展望[J].水土保持研究.2006,13(1).

[13]吴普特.雨水资源化与现代节水农业[N].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7.9(1):15-20.

猜你喜欢
节水灌溉水资源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征订启事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珍惜水资源 保护水环境
加强水文水资源勘测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
简述水稻节水灌溉的意义及技术
探究高效实用措施 提高节水灌溉效率
节水灌溉模式下烤烟配套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