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会展业人才的培养

2009-11-09 06:41
魅力中国 2009年27期
关键词:专业人才培养

罗 灵

摘要:随着会展业在我国的迅速发展,专业人才的短缺成为会展业发展的瓶颈,针对我国会展专业人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应提高全社会对会展人才培养的认识,树立开放的人才培养观念,制定切实的培训开发规划,规范会展行业的人才标准,加强高校对会展专业人才的培养,以保证我国会展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关键词:会展行业 专业人才 培养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以及“入世”进程的深入,我国的大型会展活动越来越多,会展业开始明显升温。各地政府都十分关注会展业的发展,很多城市都以“国际会议中心城市”“中国会展名城”“中国会展中心城市”作为自己城市发展的重要目标,并把它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会展业与旅游业和房地产业成为当前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三大支柱产业,我国会展业的发展备受世人关注,正在逐渐成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和谐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

目前中国会展产业的规模日趋扩大,国内已经形成了广交会、高交会等一定数量的知名展会,在这样的背景与环境下,分析我国会展人才队伍的现状,认识会展人才市场需求,对于加强会展人才培养和中国会展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一、会展产业快速发展需要会展专业人才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交通手段的不断改善、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世界会展业在全球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目前,会展业在欧洲、北美、澳洲以及亚洲的香港、新加坡等地,已发展为一个相当成熟的产业,进入了商业化运行阶段。我国会展业在进入新世纪后,也同样保持着健康快速发展的态势,快速的发展凸显了人才的匮乏,重视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发展会展业的首要任务。正如被誉为德国“会展行业第一人”的贝恩斯所说:“会展在德国能成为一个庞大的经济产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大批高素质的会展专业人才参与其中。”会展人才是一个总体的概念,属于多种专业人才的集合。会展活动需要多种类型专业人才的配合。

然而人才问题一直是困扰中国会展业发展的瓶颈。从我国目前会展人才供给情况来看,我国从事会展业的人员大多都是从其他领域和岗位转岗调入的,大都没有经过专门培训,缺乏系统的会展知识和相应的操作技能,从业人员整体专业素质不高;与世界会展业人才素质相比,差距明显;熟悉展览业务,了解国际惯例,富有操作经验的专业人士十分匮乏,会展专业人才的供给远远无法满足会展产业发展的需求,各地会展人才紧缺的呼声强烈,波及的地区越来越多,已成为制约我国会展业务开展以及会展组织水平提高的“瓶颈”。在当今世界会展业与会展经济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会展人才已成为其中最根本的动力,它对会展业的推动作用是显而易见的。面对这种形势,中国会展业大力培养自己的人才,已经成为当前必须重视解决的问题。

二、我国会展人才培养现状

近些年,我国在会展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具体表现为:一是政府开始重视会展人才问题,为会展人才的培养开辟道路,在政策上促进会展人才的培养与开发。二是组织选派优秀专业人员出国学习和培训,到国外先进的会展公司学习锻炼。三是确立会展行业培训基地,进行会展行业培训,完善会展行业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制度,以开展多层次的会展职业教育来提高会展从业人员的素质能力。四是高校开办了会展专业教育,进行这方面的人才培养。从2002年开始至今,我国已有许多高校、高职、高专设置了会展专业。在会展教育中,很多学校注意到了现代展会对人才的要求的提高,重视能力培养,拓展全面素质。

由于我国会展专业人才培养与开发起步较晚,会展理论、会展教育以及会展研究严重脱节,致使会展产业内部信息沟通不畅,会展经营管理理念、具体操作运营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少薄弱环节。目前会展人才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会展人才培训教育目标不清、效果不佳

目前,我国会展教育发展很快,据不完全统计,至2007年底,仅北京地区开设会展专业或方向的大专院校及高职、职高就达几十家,会展培训班更是层出不穷。但是,快速发展的会展培训教育也导致了很多的问题。一是从目前会展教育培训机构的数量来讲,由于众多院校缺乏对会展行业特殊性的了解,盲目办学、攀比办学,课程设置没有形成自己的体系,缺乏对培养目标的足够认识;二是培训本身的质量不过关,在技能与技巧的训练上时间不够,学员与老师之间难以有效的进行经验交流,难以保证培训效果;三是教育培训很难契合现实情况,实践能力薄弱,难以满足各类会展对人才的需求。

(二)会展人才培训教育分布不平衡

由于会展经济是与一个地区的经济社会文化的繁荣程度密切相连的,如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等地,其会展经济之所以发达,与这些地区得天独厚的区位和经济优势分不开的。会展经济的这种特殊的依附性,实际上造成了会展业人才培训分布的不均衡现象,造成了大都市会展人才在某种程度上相对较多,而中小城市的会展业人才极度短缺,特别是高层次人才更是很难向中小城市流动,这种相对的人才富余和人才不足,既造成了人才培训的浪费,也难以满足会展经济起步较晚城市的发展需求。

(三)缺少系统的扶持和保护措施

由于相关政策措施不到位,缺乏相应政策的扶持,使一些地方具有良好前景的会展产业,在人才培养和保护方面没有及时跟进,致使会展产业发展缓慢。另一方面,由于缺乏人才相关的管理与保护办法,一些地方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培养的会展方面人才大量流失,这无疑会影响会展产业在我国全面、健康、快速的发展。

三、我国会展人才培养方向

会展业的竞争本质上是人才的竞争,没有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就无法参与国际竞争。目前会展业日益规范化和国际化,中国会展产业要想健康发展就必须注重培养专门的会展人才,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

(一)提高全社会对会展人才开发的认识

中国的会展业起步比较晚,但随着飞速的发展,人才成为发展的瓶颈,会展业界开始意识并且重视人才,但依然要在全社会大力宣传,形成一种有利于会展人才培养的环境和氛围,使各类会展人才和各类会展专家充分认识自我的价值和份量,充分发挥与展现自身的聪明才智。

(二)开展职业培训,完善用人机制

有关政府部门、行业协会、院校企业可以联合开展职业培训,聘请国内外著名会展专家授课,开展研讨,共享教育资源,加快会展培训的品牌建设。根据会展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才培训开发规划,以保证培训的系统性。职业培训和学历教育有机结合,并建立会展人才考核和职业认证制度。通过人才资源的预测与规划、培养与使用、配置与管理,建立起精干、高效、能够承担起展会全过程的、门类齐全的专业技术队伍和经营管理人员队伍,避免人才培养的盲目性。

(三)树立开放的观念,坚持开放式的发展模式

开放的观念和发展模式就是要鼓励走出去、请进来。由于国外开展规范化的会展时间较早,并且人才培养方面的经验丰富,所以同国外高等教育机构、相关国际组织及著名会展企业合作培养,吸收先进的办学经验和教学体系,充分占有行业信息,可以少走很多弯路。

(四)规范建立会展行业的人才标准

随着会展业向纵深发展需要有现代公关、组织展览、艺术设计等掌握现代技术设备手段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在会展行业内部建立自己的人才衡量与考核标准,对不同的会展岗位制定相应的人才衡量标准,有利于会展人才的培养和管理,同时也有利于不同企业间会展人才的流动。会展行业的人才衡量标准主要有:一是知识要素,即受教育的程度;二是能力要素,即经历;三是业绩要素,即所做的贡献。同时,会展行业的人才标准不仅要涵盖有学历有职称的会展人才,也要涵盖没有学历和职称但有专门技能的会展人才。这样,确保在会展行业内,形成能者居其位的良好态势。

(五)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强学校会展教育

一是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明确院校应按原有学科特点和会展人才需求类型开设会展相关专业。重点按国际惯例支持旅游院校培养会展经营管理人才。形成职业培训、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本科教育和硕士研究生教育等不同层次的多元化会展人才培养体系,鼓励学校发挥特长,建设特色专业,开展错位竞争,严格审核会展专业设置。二是学校要依据会展行业自身的特殊性,培养会展人才与实际需要相结合,特别在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中,应走与行业协作办学之路,具体可以采用校企共建实践教学基地、校企合作开办开展教学活动,以增加师生直接接触实践的机会;学校要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和专业毕业生的信息反馈工作,对专业教学做出适时、必要的调整;毕业实习、毕业设计或论文与就业取向结合。三是抓好会展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搞好教材编写、理论研究以及教学基地建设等学科建设基础工作,建设一支怀有强烈事业心和责任感、精通会展管理理论、具有实际动手能力、年龄结构合理的会展管理专业师资队伍。

总之,人才是会展的灵魂和根本,特别是在会展经济市场化的背景下,其迅猛发展必然要求大量的高端管理人才与一线会展人才,这就决定了抓好会展教育是发展我国会展产业的重中之重和当务之急。因此,政府、社会、高校、行业协会及企业应在会展人才培养中发挥各自作用,共同重视与支持会展人才的培养,以确保我国会展产业的健康发展,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持续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金辉:会展概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5)。

[2]季春红:会展人才培养——重应用还是重研究[N],中国贸易报,2005-7-18。

[3]马伯韫:会展业兴起专业人才前景好[N],北京青年报,2003-2-24。

[4]黄长:国外专业人才培养战略与实施[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10)。

(作者单位:河南省信息管理学校)

猜你喜欢
专业人才培养
文化强国背景下 特殊教育专业人才道德建设的思考
德国拟启动实施专业人才战略
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思考
高职学院专业人才精细化培养体系的研究
市场主导下高校高尔夫专业人才的培养初探
武术搏击训练的运动反应能力探讨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