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欧洲之二十二欧洲人的手势趣谈

2009-11-13 08:39
出国 2009年10期
关键词:那不勒斯意大利人胳膊

郭 莹

意大利人终生都在出神入化地演戏

歌剧是意大利的国粹,欣赏意大利人聊天,令外人开心地觉得,整个意大利正在上演着一出大型歌剧秀,意大利人每天上街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外出的演出秀。没错,做秀,人生如戏,意大利人终生都在出神入化地演戏。在其它国家,得专门购买门票才有机会欣赏戏剧表演,但在意大利满大街皆是露天舞台,且免费欣赏人间喜剧,那是完全不需要剧本的即兴激情演出。街头生活,很能体现出意大利人的特性及人与人之间的热络关系。日常谈天,意大利人的声情并茂如整场歌剧表演一般,从序幕、高潮直至尾声。

一位英国旅行家1581年于日记中写道:“意大利人说话时频繁地手舞足蹈,假如一个英国人在远处观赏却听不见谈话声音,一定以为意大利人疯了,或是在死刑台上做垂死挣扎,很令人不可思议。”如果要找一个居民手舞足蹈最热烈的城市,意大利的那不勒斯绝对堪称冠军。那不勒斯人民成功地将“手语”提升为艺术造型,他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系列“手语”,与“口语”完美地融为一体,有时“手语”甚至风头更劲。在街头漫步时,外人会被意大利人的肢体语言所包围。每天清早,那不勒斯人出街后便开始了新一天兴奋的表演生涯,不管是问候还是谈生意,抑或政治、足球、八卦邻居、同事,看上去任何丁点的话题皆可引发意大利人的兴奋神经,手势不仅热烈且随着话题的深入而变换多端,手在空中旋转霹雳着。难怪外国游客眼中,意大利人的“手语”,简直就是手的芭蕾舞艺术,或是不拿指挥棒的音乐指挥家们的大型竞技场。许多前辈大文豪都曾描绘过意大利人的“手语”,比如歌德和狄更斯。狄更斯更是形容那不勒斯人:“每一件事都用手势表达了。一个男人和别人吵架时,把右手手掌按到左手手背上,摇动两个拇指,演示一头驴的耳朵,其对手马上夸张地掳起胳膊拉起拼命的架式。”伊奥里奥19世纪中叶是那不勒斯大教堂的牧师,负责管理皇家博物馆珍贵的希腊古董花瓶。伊奥里奥带领那不勒斯显贵们参观希腊花瓶时,注意到当地人评论花瓶时肢体语言之丰富,于是他撰写了一部那不勒斯人的“手舞足蹈词典”。伊奥里奥说许多那不勒斯人的手势习惯,可追溯到公元前两千年,是由来意大利沿海做买卖希腊人的真传。这就是说,荷马时代希腊人带来的手语,至今仍令人惊叹地活跃在那不勒斯街头。

法国人、犹太人及英国人的“手语”

16世纪时,意大利梅第奇家族的卡特林嫁给法王亨利四世之前,法国朝臣很少用手势,因为法国人把手舞足蹈看作是粗俗的习,惯。风水流转,到了拿破仑复辟帝制后,意大利风格化的“手舞”开始从上至下地在法兰西流行起来。法国人的手语与意大利人各有情趣,熟悉这些手势风格的人,单凭观察谈话者手与胳膊的舞动,就能把法国人与意大利人区别开来。分辨国籍的线索之一,是两国人做手势时手指头的不同造型艺术,另一个是胳膊在空中挥舞的方式。例如,意大利人倾向自由地伸展胳膊功能,喜欢整个胳膊大幅度地挥舞,毫无顾忌地将手“脱离身体”之外舞蹈起来。相对来说法国人则含蓄得多,他们多用手部及小臂比划,动作幅度也尽量收敛。

再来观赏东欧犹太人的手势特点,那就是封闭,动作几乎是道歉式的举止。肘部贴身,胳膊离胸部很近,手部动作异常活跃,但手从不离身体太远。由此可以看出,一个想与别人交往但又怕触犯别人,一种典型受压迫民族的遗风。那就是手伸了出去试图接触,但胳膊和肘部却留在原位,意图保护身体免遭攻击。

普遍认为,拘谨的英国人是不善于运用手势的民族。他们交谈时身体僵硬,不讲究摆“蒲势”,实际上,当英国人谈话活动手时,恰恰是在显示萁不知所措的心态。所以,英国人的手势,几乎是完全避免任何内心的表达成份,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将自己所说的话解释得更加条理化而已。但有着渊源戏剧传统的英国人,舞台上的手势和姿态则是受过严格的专业训练。比如,对于伊丽莎白一世时代的演员来说,掌握手势和姿态是舞台功夫的基本要求,也是跑龙套和天王巨星的差异所在。莎士比亚戏剧中充满了对风格化手势的解释,有一些今天仍在使用。英国人的手语真正兴旺起来的地盘当属议会,威斯敏斯特的政治演讲中“雄辩手势”的展现,其特点是,着重于大胆的动作和夸张的手势,被媒体形容为“表演般的手舞足蹈,犹如激烈演说中的一枚炸弹”。当威斯敏斯特的政治家们忙着在封闭的议会大厅中抡动胳膊时,窗外街上的“礼貌社会”,则竭尽全力地避免手臂的炫耀动作,身体克制行为态度渗透了英国的社会。

欧洲人手语分为三组形式

第一组是北欧人,包括以瑞典为代表的斯堪地那维亚五国。他们很少手舞足蹈,行为上策是保持规规矩矩。

第二组包括英国、德国、荷兰、比利时,这一组人倾向于只在激动、远距离打招呼,以及需要相互威胁或侮辱对方时才使用手势。

第三组包括意大利为代表的地中海诸国。这一组人动作多多,交谈时手舞足蹈是极其重要的表演形式之一,手势造型是为了强调和加重语气,以及分分秒秒地抓住听众的注意力。甚至沉默时,地中海人的手语也在活跃着,成为无声的肢体语言。

有几个大家司空见惯了的手语,在欧洲不同地区意思却大相径庭。比如,翘起大拇指,在大多数国家里它表达的是赞成或感激,或像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空军飞行员一样,表示自己已经准备就绪。总之,这个手语所传达的是积极信息。但在希腊却另当别论,翘起大拇指是一种侮辱的手势,是粗俗地嘲笑别人缺乏男子气概,意思和大家皆知的粗俗地竖起中指的手势相近,故,下次阁下在希腊试图搭顺风车时,千万别翘起大拇指,这将充满了危险。另外一个例子是,在欧洲捻动面颊手势所传递的信息也是各地炯异。意大利人将食指按在面颊上捻动,表达的是某物某事真是妙不可言,比如形容一个比萨饼或是一位靓女,多么可心和可人。然而在德国,明文禁止司机使用侮辱性地捻太阳穴的手势,因为它代表着嘲笑对方疯了的意思。于是,德国禁止司机捻动太阳穴后,大家创意地将动作往下移动了少许,演变成捻面颊,这样一来,德国司机们就可以互相嘲笑而不被制裁了。

V字手势是“世界语”胜利之意,英国首相邱吉尔在二战胜利日那天,满含泪水哽咽得说不出话来,仅是做出V型手势,此张照片成为邱吉尔著名的“胜利标签”。可就是这个V型手势,若不是手心向外,变成手背向外竖起食指和中指,那在英国人眼中绝对是侮辱之意。典故源自古代英法百年战争时,被俘虏的法国士兵都会被英军斩断食指和中指,使得手指残缺的他们日后无法再拉弓射箭,于是,手背冲着敌人做V手势,是用来侮辱对方的残兵败将,同时表示自己五指健全,是胜利者。

另外全球人司空见惯的环形OK手势,这个“普世价值”积极意义的DK概念,却被某一部分法国南方人做消极的解释,在法国南方的一些地区,DK的环形恰恰代表的是“零”概念。另外,手指圈成的环形,还很容易显示出“洞”或“孔”的概念,在希腊和土耳其,这个环形手势便被用于显示此意。一个希腊人或土耳其人做这个环形手势时,他不是在表达OK之意,而是在比喻难以启齿的肛门或阴道。几年前欧洲一问航空公司在英国报刊上发布了一则广告画,一群身着各国民族服装的旅行者一致地摆出OK的环形手势,显而易见,原创是为了表达全世界旅客皆对该航空公司的圆满服务称赞备至,但广告刊出没两天即被抽回,显然是得到了高人的“指点迷津”。下次阁下想对老外表达OK手势时,请三思而行。

猜你喜欢
那不勒斯意大利人胳膊
胳膊举得高 从来不真敲
意大利人在中国的餐饮事业
那不勒斯,一座迷一样的城市
意大利 那不勒斯
那不勒斯万岁
如鱼得水
老胳膊老腿谱新章
那不勒斯库玛古城发掘记
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