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台湾出版业之旅

2009-11-13 03:53张文彦
出版参考 2009年19期
关键词:诚品城邦出版业

张文彦

到了台北,才知道诚品敦南店文化“地标”的真正含义——这里的夜晚人群熙攘,店外的敦化南路,上百名少男少女在“练摊”,与台北“城管”玩着“敌进我退”的拉锯战;书店门口的台阶下,一群波西米亚风格的艺人席地而坐,敲鼓弹琴,载歌载舞,驻足者甚众,仿佛节日一般。门内更是热闹,九点钟的时候,读者摩肩接踵,形形色色,更夹杂无数青年男女,发型、衣饰、手袋……简直比西门町更时尚热烈,这让我极为感慨,此般年轻与摩登,不正是台湾出版业美好的未来么?

之后,我将自己的诚品观感告诉台湾出版界朋友,众人皆笑:他们不是去看书,是去交朋友,是去“秀”的!果然,我又在不同时段参观了诚品的其他分店,金石堂、Page One、重庆南路的书店群,更多感触到的还是书香的单纯,并无敦南的热闹和拥挤。台湾很多普通读者,都是先去书店看准了书,再去博客来网上书店低价购买的,发达的便利店配送系统遍及全岛,人们即使足不出户也可以随时买书。我切实认同:诚品营造的气息,还是相当有吸引力的,而诚品未来的发展方向,也必将是多元化经营的。接下来对台湾出版业的一系列采访,我切实感受到业者转型期的种种迷茫和艰辛。

数字出版考验新老出版社

在考察台湾出版业发展变迁史时,我深刻认识到,今天台湾出版界所承载的压力,更多地来自于数字媒体的多元发展——纸媒介的辉煌时代已经过去了。在纸媒介独占潮流的时代,尔雅、九歌、光复、锦绣、远流……这些老牌出版社都曾富有创新意识和胆量,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末,屡创辉煌。丛书、辞书这些大部头的出版品类型,是当时出版界最为赚钱的一种模式,在不断编辑销售过程中,出版社量体定做出许多销售、宣传的方法,如在报刊上登广告、直销、电话促销等等,许多出版社因此掘到第一桶金,而许多知名出版人,如詹宏志等,也是从此开始了出版生涯的传奇。今天,书籍已经不再是台湾社会的主要媒体,阅读习惯的改变、台湾出版市场的激烈竞争,使得丛书、辞书的出版日渐式微,曾经以出版丛书闻名的锦绣文化公司甚至倒闭,令人扼腕;老牌出版社,退书率也高达五六成。然而,营销手段的落伍、企业的倒闭并没有掩盖内容的光芒,那些大部头留下来的是版权财富和内容宝库,IT公司、出版人们试图或者正在设法对其重加利用,谋求与数字技术结合。将版权卖给网络、电子载体公司,也成为一些在数字时代艰难谋生的传统出版业的维持手段,但利润较低,境况被动。如何将内容财富善加再次利用,使之符合今日的阅读趋势、市场需求,仍然是需要台湾出版业深思熟虑的问题。

许多实力薄弱的出版企业,面对汹涌而来的数字大潮时,确实显得有些“被动”,而有些富有实力的出版社,早在九十年代中后期,就已向数字出版投入人力和财力。如远流出版集团,十几年来一直致力于软件和硬件的研发,2000年创立智慧藏学习公司,发展在线百科全书与数字出版。去年宣布开发出台湾第一个具有版权保护机制、也是全球唯一以繁体字为阅读考量的电子阅读平台“Koobe system”,如今也吸引了多家出版、科技业者签订合作计划。这些技术和出版品的研发,是否能给出版企业带来数字时代的核心竞争力,是否从“烧钱”变为“赚钱”,还待继续深入观察。

积极推进数字出版

在谈到詹宏志的时候,台湾更为资深的出版人或者极尽褒扬之辞,或者褒扬中带着一些“不满”——“他突然变得很大,变成一个庞然巨物(指城邦集团)”、“台湾的出版业,就是被他搅乱的!”如今,詹宏志离职城邦已四年有余,城邦的名字也从“出版集团”改为“媒体控股集团”。现任CEO何飞鹏兼任数字出版联盟理事长一职。今天,城邦集团已经收缩了图书、期刊等传统纸媒介业务,开始扩展数字出版、网上销售、博客以及电视等其他媒体的业务。城邦集团数字化的比重越来越大,这直接影响着整个台湾出版生态,发行商、书店、印刷厂,莫不密切关注着城邦的新动态。

台湾本土拥有发达的阅读硬件制造技术,从媒体和网络论坛中也可看到,Kindle、汉王、Sony等电子阅读器在台湾有着为数众多的用户。虽然许多编辑仍认为电纸书很难替代纸质图书所带来的种种阅读优势,但出版经理人们却不得不将这种来势汹汹的阅读终端纳入到企业发展规划中去,何飞鹏、王荣文等人就多次撰文提到电子纸的未来发展趋势。

统观台湾出版业,都在数字化、多元化经营的路线上跋涉前行,他们努力期望得到一些出版优惠政策,例如努力将出版业推进到创意产业之中,努力争求对数字化出版资助,也试图通过两岸关系的改善,期待能与大陆进行更深入的合作。有些目光敏锐的出版人,已经不再去抱怨大陆的市场秩序、行业规则等等,而是将目光密切投注在大陆出版业正在进行的种种剧变上,频繁往来于两岸市场,一方面寻觅新机遇,另一方面,也在思考比较着自身与大陆成长中的出版业者的优势所在。

创新迎战数字出版

当然,出版业所面临的不仅仅是技术的挑战,以及其他传媒业的竞争,还包括社会文化的变革,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纯文学时代已经过去,“五小”当年门外经销商如云,而今却寂寥冷落。皇冠出版集团的少东家平云却凭借着出色的生意经,不断地在通俗文学市场上搅起一阵阵热潮,不久前《小团嘲》封面上的牡丹花,开遍了台湾所有书店的畅销书架。年纪尚轻的INK出版公司,则凭借着《INK生活志》、开办文学夏令营来吸引一群固定的读者和文学爱好者。只要有好的内容,传统的营销手段仍然发挥作用;教育图书市场依然繁荣,老牌的出版者五南和康轩等继续着领主地位,而台北大热的各类辅导班公司,也开始不断进军这个市场,出版教辅类书籍。

台湾出版企业仍然呈现着百花齐放的景象,只是有人不得不退出,有人仍然满怀热情地进入。今年的经济危机,让一些小型出版企业、发行企业黯然关门,各类杂志更是因为广告的减少而效益大跌,但具有声望的出版人们大多不愿意正面讨论这个问题,他们认为出版业自身特点就决定了其运营不受经济环境影响,或者,他们认为出版业的衰退早就存在,真正原因在于网络技术的发展。多元化的经营,使得出版集团们的各项业务的利润此起彼落,因此也未受到经济危机的太多影响。

在转型或者守望的十字路口上,台湾出版业者的或进或退,也正是市场成熟到一定程度的表现,这些问题与经验,值得正在改制的大陆出版业借镜。

猜你喜欢
诚品城邦出版业
以按需出版为抓手,推动出版业数字化转型
诚品传奇
亚里士多德的城邦治理思想及其现实启示
雅典城邦的民众失去政治热情了吗?——从2016年高考全国卷Ⅱ文综第32题谈起
不可复制的城市情感——从雅典城邦到世界容器
AR与VR技术在儿童出版业中的应用
对出版业供给侧改革的思考
台湾诚品大陆首家旗舰店在苏州开业
诚品书店:闯入苏州豪宅市场
立法者:灵魂与城邦——对柏拉图《理想国》的法律哲学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