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我国民营企业的文化建设

2009-11-17 03:58李雷夫
活力 2009年13期
关键词:民营企业企业文化建设

李雷夫

[摘 要]建设积极、健康、向上的民营企业文化,对于提高民营企业的整体素质,提高民营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文章在介绍企业文化理论的基础上,论述我国民营企业的文化建设问题。

[关键词]民营企业;企业文化;建设

一、文献回顾

理论界开始对企业文化显示出一定的兴趣,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并于80年代形成理论探索的高潮。事实上,国际企业文化的兴起,就是以各国相互学习管理经验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是世界各国在经济发展中采取扩大开放的自觉思维所孕育出来的。企业文化概念最早出现于美国,是美国的一些管理学家在总结了日本企业的管理经验之后提出来的。

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经济持续多年的高速增长引起了全世界的瞩目,而其支撑经济增长的关键是企业的竞争力。因此,在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期,日本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迅速提高,到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企业大量进入美国市场,抢走了美国企业在本土的市场份额。为了迎接日本企业的挑战,美国企业界开始研究日本企业的管理方式。企业文化理论就是这种研究的一项重大成果。美国理论界于1981年出版了自己对日本企业的研究成果——《Z理论——美国企业如何迎接日本的挑战》。这本书提出:日本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是它们独特的企业文化。这一观点引起了管理学界的广泛重视,吸引了更多的人从事企业文化的研究。在随后的两年时间里,美国又连续出版了三本关于企业文化的专著。

日本企业和管理学界在美国企业文化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日本企业管理的实践进行系统的研究,认为企业文化是“静悄悄的企业革命”和“现代管理的成功之道”。东西方企业管理界的学者通过对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世界排名前500名的大企业进行研究发现,这些企业有近1/3/破产或衰落了,著名大企业的平均寿命不足40年,大大低于人的平均寿命。这些大企业衰落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没有培养和形成适合自身发展特点的企业文化。

综上所述,企业文化的理论最早出现于美国,而其作为一种主流的管理思想则最早出现于日本。作为管理哲学的企业文化,它是管理实践的结晶,又是管理科学的发展,其基点是以人为本。它强调管理以人为中心,充分尊重员工的价值,重视人的需求的多样性,运用共同的价值观、共同的信念、和谐的人际关系、积极进取的企业精神等文化观念,来营造整体的企业人生,使管理从技术上升为艺术。综合国外学者的研究成果,我们发现,尽管他们对企业文化的理解有一定的差别,但在以下几个方面是共同的:第一,企业文化是一种重视人、以人为中心的企业管理方式,代表着企业管理理论的新发展和新阶段,强调要把企业建成一种人人都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命运共同体。 第二,从观念形态的角度来界定企业文化,把企业的价值观念体系和员工的团体意识作为企业文化的重点和核心。第三,大多是从狭义的角度来理解企业文化的内涵,认为企业文化的内涵中,既不包括厂房、设备、产品之类的物质性因素,也不包括科学技术知识,更不包括行政性的规章制度,因而其含义比较狭隘而专一。第四,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中形成的特定文化观念、价值体系、道德规范、传统、风格、习惯和与此相联系的生产经营观念,企业正是依赖于这些文化来组织内部的各种力量,将其统一于共同的目标之下。

在我国,企业和学术界明确提出和开展企业文化研究,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国的企业受到市场竞争的压力越来越大,为了提高竞争力,国内的企业普遍学习和跟踪国外先进的管理技术。从开始着重学习国外企业的规范管理,到有意识地关注国外企业的企业文化,反映了国内企业管理的进步。但是,在当时技术相当落后、管理不够规范的情况下,企业文化不可能得到企业家的过多重视,只能停留在谈论和宣传的阶段。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企业在品牌方面的竞争迫使其开始重视企业的形象,而企业对外的形象要靠其内部的文化来支撑。正是在这种品牌竞争的压力下,中国的企业开始重视并开始具体实施企业文化建设。

二、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民营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上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对企业文化建设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民营企业由于其自身所有制的特点和经营目标,更加关注企业的赢利能力,于是物质领域比精神价值受到了更多重视。一方面,人们总是认为,企业文化只是一种表面文章,可有可无,与企业赢利无实质关系。另一方面,尽管有些民营企业已经意识到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可是从何入手?由哪个部门负责?许多企业都是一问三不知。在现在的民营企业中,文化建设工作似乎都落在了所有者即民营企业家身上,很少有民营企业成立企业文化建设专业部门,而我们的民营企业家又分身乏术,于是企业文化建设自然而然受到冷落。

2.民营企业的价值观处于追求单一经济效益的状态。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是企业价值观的形成。我国民营企业价值观的形成、传播与扩散大多处于被动状态,是在被约束情况下进行的。企业价值观是核心要素,影响和决定其他要素的形成和传播。民营企业基本价值观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人们的思维被动地去适应某些规章制度的约束,从而限制管理者和员工对文化的积极传播及对最高理念的追求,使企业文化的运行处于一种被动状态,难以形成强力型的核心文化力,大大降低了整体企业文化的推动力,窒息了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客观上抑制了物质生产力的提高。

3.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具有一定的自发性和盲目性。企业文化的形成、传播与扩散没有较好地建立在党的思想建设的基础上,未能形成正确的政治方向,导致企业文化基础薄弱。企业文化的形成、传播与扩散体现在思想建设和行为规范的全部过程中。由于这一过程中企业文化建设常常依赖企业家、管理者的思想信念,未能体现在党的思想建设中,使思想大多局限在传统的只顾企业利益、只顾投资者利益的经济思考方面,而对普通员工的利益考虑不够,更未从政治的高度来考虑国家和全社会的利益,从而使企业文化建设偏离了正确的方向,无法形成信仰支撑体系和文化传播体系,大大降低了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4.缺乏统一完整的企业经营理念和长期发展战略。在民营企业中,企业文化的形成源仍然停留在传统阶段,未能自我进行理念、境界方面的根本革命,阻碍了企业文化向更高层次的飞跃。实践表明,企业家的理念和价值观决定着企业家文化的发展方向及所处的层次,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最关键的因素。然而,许多企业家的理念与价值观却只限于经济方面。只有较低层次的经济理念、经济价值观,没能发展到高层次的政治理念和政治价值观等。就是说,未把企业利益和国家利益统一起来,并以国家利益为重。表现在企业经营上,就是只看重眼前利益,而没有长远规划。

三、加强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措施

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民营企业要做大做强,就必须按市场规则运行,必须提升企业竞争力。我们必须认识到,企业文化建设绝不是装修门面,而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企业文化建设应成为企业制度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融入到企业的经营理念之中。

2.全面提高企业家素质,塑造企业家文化。企业家对企业文化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民营企业文化建设中,企业家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形成崇高的品格;要从多方面吸收知识营养,善于总结经验,不断学习,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要自觉进行理念改革,重塑高层次的核心价值观。

3.创立最具激励机制的企业精神。要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的教育,促成企业精神的形成和创立,进而利用企业精神激发员工的热情,形成更为强大的精神动力和工作合力,不断推进民营企业的文化建设。

4.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要求的企业形象,在社会中应表现为对社会的真挚热忱和对自己蓬勃发展的信念,必须通过一系列的道德规范、管理规范、工作标准来实行,这样,企业才能树立起良好的社会形象。

5.全面提高企业员工素质。现代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是员工素质的竞争。因此,企业应采取多种形式不断加强对企业员工的培训,把提高员工的文化技术素质和文化生活看成是员工搞好生产经营的基础,使企业的发展目标变为员工的自觉行动。□

(编辑/丹桔)

猜你喜欢
民营企业企业文化建设
寒露
2018上海民营企业100强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2016上海民营企业100强排行榜
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综合研究
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培训的关联性分析及阐述
关于我国民营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现状与对策的思考
2014上海民营企业100强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