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多种方式 搞好政治教学

2009-11-19 09:15
新校园·上旬刊 2009年9期
关键词:辩论观点哲学

顾 亮

高中思想政治课比较抽象难懂,因此需要教师巧用多种方式,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一、巧用数学知识,搞好经济生活教学

在经济生活的教学中,有几个涉及到数学知识的问题,学生比较难于理解,也比较感兴趣,此时引入数学知识,可能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问题。社会劳动生产率无论如何变化,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不变。这一问题,教师觉得很简单,但学生百思不得其解。试举一例,假设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单个商品的价值量为原来的二分之一,而商品总量为原来的二倍,二者相乘,不正是一吗?这时学生恍然大悟。

还有人民币升值的影响问题。假设原来1美元兑换8元人民币,8元的商品出口到美国卖1美元;1美元的商品进口到中国卖8元。现假设人民币升值为1美元兑换4元人民币,8元的商品出口到美国卖2美元,1美元的商品进口到中国卖4元,运用价格和供求的关系一分析,不一目了然吗?

二、巧用多种手段,搞好哲学教学

教学中,同学们普遍感觉哲学比较抽象,不易把握,从而逐渐失去学习信心,对学习哲学没有了兴趣。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一问题,关键是设计好情境。在哲学教学中,情境的设计一要学生熟悉,二要体现哲理,三要学生感兴趣。

西游记是学生熟悉的题材,笔者在教学中选择了几个情境用哲学分析:

(1)从唐僧师徒四人的性格特点看,悟空本领大但难驾驭。八戒好吃懒做但对领导忠心,沙僧本领一般但任劳任怨,唐僧善良但有时不辨是非,这体现了矛盾具有特殊性。

(2)四人取长补短,共同完成取经任务,体现了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

(3)八戒缺点很多。在取经路上从不像悟空那样撒手而去,体现了一分为二,看问题分清主流和支流。

古诗词也是学生熟悉的,在哲学教学中要善于利用。例如: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矛盾的观点;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新事物一定战胜旧事物的观点;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发展的观点。

当然还有漫画、笑话、寓言、广告词、历史故事、学生身边的事例等,都可以拿来为我所用。

三、巧用综合探究,提高创新能力

综合探究是新课改的亮点,也是教学中的薄弱点,在教学中如何组织是至关重要的。在组织活动之前,教师首先明确本次探究所要达到的目标,使学生感受文化竞争力,认识到提升文化竞争力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设计探究活动。

第一步,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相关的调查,如本校同学喜欢的电视剧及其国别,喜欢的歌及其地区。

第二步,搜集相关资料,如山东文博会的相关情况、北京奥运会的相关情况等。

第三步,举行展览,交流各自调查搜集情况。

第四步,交流感悟心得。

最后,写调查报告,主要是对文化竞争力的感悟,提升文化竞争力的对策。

四、巧用辩论活动。发展综合素质

辩论这种方式的最大优势,就在于能调动更多学生的积极性,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的三维目标,符合新课改的要求。这也是课外活动的最大亮点。只有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教学活动,才能做到学也融融,教也融融。

目前韩剧热播,笔者设想利用韩剧《大长今》提供一个辩题。假设因为《大长今》的热播,有人提出要禁播,辩题就设为:是否应禁播《大长今》。正方观点为应禁播,反方观点为不应禁播,要求双方各自提出自己的观点并提供自己的理论根据。教师随时引导其他同学参与其中,就自己支持的一方观点提供佐证。在辩论中,要尽量引导学生打破砂锅问到底,这样才能达到效果。例如,反方理由为中华文化具有自己的优势,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能求同存异,兼收并蓄。这时教师应追问,何以见得?当然由于学生自身限制,采用辩论这种形式,很容易背离了本课的目标。这时,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把学生的思路引导到与教学目的有关的方向上来,这是在采用辩论这种方式时应注意的问题。另外,辩论结束时,应得出结论,不能像大专辩论赛那样,为辩论而辩论。

新课程理念强调,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课堂上的时间还给学生,但由于对这一理念理解得不准确,在教学实践中出现了新的偏差。在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无疑是正确的,但教师的主导作用也绝不是可有可无的。无论是教学情境的设计,还是课堂分组讨论的组织,无论是对学生疑问的点拨,还是画龙点睛的小结都离不开教师在课堂上的神来之笔。

猜你喜欢
辩论观点哲学
央行行长们就应对气候变化展开辩论 精读
菱的哲学
词典引发的政治辩论由来已久 精读
如何赢得每一场辩论
IBM推出可与人类“辩论”的计算机系统
观点
大健康观的哲学思考
业内观点
新锐观点
观点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