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儿童用美好的声音歌唱

2009-11-19 09:15
新校园·上旬刊 2009年9期
关键词:吐字咬字气息

董 慧

每位幼儿园教师都希望自己班上的幼儿能够用自然美好的声音歌唱。当然,笔者也不例外。今年刚接手小班,更是希望能培养这些孩子从小就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可是在歌唱活动中总是出现新授歌曲时,孩子由于对歌曲的不熟悉,初时还能较轻声地演唱,随着熟练程度的增加“大声喊叫”的现象也随之产生,很难听见由他们唱出的真正美好自然的歌声。

于是笔者自问:“何为自然美好的声音呢?”“如何使幼儿学会用自然美好的声音演唱歌曲呢?”笔者在书籍和自身的实践中得出以下结论:

一、自然共鸣而不是大声喊叫

在幼儿歌唱活动中最为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大声喊叫”。在幼儿用喊叫的方式歌唱时,他们身体内大部分的共鸣腔是没有参与共鸣的。在这种情况下,幼儿的整个发声器官通常都是处在非自然的过度紧张的状态下,甚至往往会因为气息的过分紧逼而出现颈部的血管向外暴露,大量血液非正常地涌向脸部、胸部,肩部、颈部肌肉强直等不自然的身体表现。这些现象不仅是非自然发声方法的身体信号,而且非自然美好的体态和非自然美好声音会从听觉、视觉和运动觉等不同感知觉通道进入,从而更加强化歌唱者和倾听者的非自然美好的整体感觉。幼儿只有在自由、自然的轻声歌唱时,所发出的声音才比较自然、松弛和美好。尽管有时音色不够明亮,一旦情绪、情感进入适宜兴奋状态,明亮、美好、富于感染力的歌声马上就会出现。

可是由于幼儿年龄小,教师发出轻声演唱要求后,幼儿不一定能理解,往往声音就会被“吃掉”。例如,在歌曲《秋天》中教师希望孩子们能表现小树叶随风轻轻落地的情景,让孩子们轻声地演唱,哪知音乐开始后,孩子们都在模仿树叶的动作,表现出十分轻柔的样子.可是声音却没了。尝试了好几次依旧效果不好。所以,教师在引导幼儿做轻声人手的歌唱联系时不应要求幼儿轻声,而应以富于感染力的轻声歌唱的榜样来诱导幼儿模仿自己轻声歌唱状态和效果。正如许卓娅老师所说:即使你所唱的是一首很兴奋的舞蹈歌曲或行进歌曲,都并非真正要用很大的声音来唱,而是要做到:“声音不大气势大。”而所谓“气势大”,主要还是体现在咬字、吐字所造成的声音表情的性质和面部、身体所造成的体态表情的性质。

二、声音表情——吐字、咬字和气息

咬字、吐字是歌唱中的基本技能之一。因为歌唱是音乐语言和文字语言结合的艺术,所以歌唱不仅要有优美动听的歌喉,还要有准确、清晰的咬字吐字,使听众听清楚歌词的内容,这样才能使歌唱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咬字、吐字和气息的使用,也是歌唱的表现力、感染力的主要因素。有力的声音通常是由咬字吐字的较强力度、较快速度和较强的气息造成的,而柔和的声音是由咬字吐字的较弱力度、较慢速度和较弱的气息造成的。此外,音与音之间气息流的连贯程度也是造成断顿、跳跃、连贯等音响效果的主要原因。不同的歌曲需带有不同的感情色彩来演唱,在备课时教师需要认真地分析歌曲的情感性质,力争为歌曲的演唱确定最为合适的演唱方法。

三、让歌声插上想象的翅膀

歌唱教学中揭示歌曲的艺术形象,理解和表现歌曲的情感和风格,学生在歌曲的学习中体验和表达歌曲的情感,这是歌唱教学的中心环节。“以情带声,声情并茂”是教师在歌唱中期望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与歌曲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境,引导幼儿把握歌曲的基本情绪和风格,启发幼儿对歌曲意境发表自己的感受,用音乐的表现手段表达歌曲的情感风格。例如,在歌唱《小白船》这首歌时,有的幼儿将天空想象成蓝色的海洋;还有的说月儿像小船,小伙伴们一起坐在船上飞呀飞;小船儿轻轻荡漾在蓝色的海洋中……孩子们的想像力是无穷的,要比教师主观灌输的想法更易让他们接受、理解并表现出来。

歌唱教学要注意培养幼儿歌唱的积极性和自信心。音乐形象有赖于师生对歌曲的理解和再创造,才能得到完美的再现,教师必须以真实的情感和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歌曲教学中。

猜你喜欢
吐字咬字气息
声乐歌唱语言与咬字的艺术处理探索
孩子吐字不清,可能是舌系带过短
自然的气息
有关声乐教学的咬字
孩子吐字不清,可能是舌系带过短
“春的气息”
高校声乐教学中声音“气”、“点”结合与咬字关系研究
用心吐字,为爱发声
“孩子吐字不清如何处理才好”
春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