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交易所追捧“中国元素”

2009-11-19 09:16
华人时刊 2009年9期
关键词:中国元素纳斯达克交易所

张 梦

境外交易所“示爱”中国

5月29日至6月9日期间,伦敦金融城市长陆毅安率领一个商务代表团访问了北京、上海、重庆和香港等城市。这是陆毅安于2008年11月担任第681任金融城市长以来首次访问中国。

据称,陆毅安此次将近两周的中国之行旨在加强中英两国的金融合作,吸引更多的中国企业去伦敦上市融资。

陆毅安表示,中小企业在这次危机中受到了严重打击,金融城可以帮助它们满足通过上市来融资的需求,中英双方可一道为它们扩大融资渠道。

事实上,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中国企业实力的日益增强,众多境外证券交易所越来越重视中国市场。对中国上市资源的争夺也进入白热化阶段。

多年来,纳斯达克都对中国市场有着极大兴趣。1978年,第一家中国公司就在纳斯达克上市了。纳斯达克公司中国区首席代表徐光勋表示,目前已有40家中国企业在纳斯达克上市,总市值为280亿美元。

纳斯达克是境外证券交易所对中国企业渴求的一个例证。除此之外,欧洲、亚洲各大证券交易所都敞开大门,欢迎中国企业。

2007年3月30日,山东工友集团正式在德国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成为了第一家登陆德国股市的中国内地企业。为了吸引更多中国企业,自去年以来,德国的审计师、律师、投资银行家们频繁来到中国进行调研,举办上市的机会。有媒体称,在不久的将来,德国股市上或许将出现“中国板块”。

欧洲证券交易所在完成与美国证券交易所的合并上市后,也将开拓全球市场资源的目标瞄准中国企业。不久前,欧洲证券交易所在深圳举行上市融资推介会,希望更多的中国企业可以选择欧洲证券交易所上市。目前已有20多家中国企业有意向选择在欧洲证券交易所上市,今年内估计会有二到三家中国企业率先登陆欧洲证券交易所。

在资金规模居世界第二的东京证券交易所内,如今最为热火的话题是如何吸引中国企业前来上市。前不久,东京证券交易所与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和金融研究所联合举办大型研讨会,主议题定为促进中日资本市场交流,而东京证券交易所高层人士热切希望中国企业前去上市。

为吸引新的“意中人”,东京证券交易所近几年来放宽了外国企业上市的限制,简化了上市申请手续,废除了双重审查制度,降低了上市费用,完善了上市公司财务管理制度,并推动政府改革有关股票交易收益的课税制度。此外,东京证券交易所频频前往中国举办上市研讨会,并仔细调研了五十多家中国企业。据透露,已经有一些中国企业表示了前来东京证券交易所上市的意向。

香港交易所也频频向中国内地企业“暗送秋波”,以自身优势拉拢中国内地企业选择香港作为上市地点。此外,韩国证券交易所也表示,今年的目标就是吸引两三家中国企业在韩国上市。新加坡证券交易所在吸引中国企业方面做得最好。据新加坡经济发展局统计,去年在新加坡上市的每3只股票中,就有1只来自中国。

“中国元素”引起瞩目

不久前,全球最大的电子股票交易市场——纳斯达克,将开市敲钟仪式搬到了中国。以此庆祝40多家中国企业在纳斯达克上市,并借此会见更多的中国企业代表,游说其赴纳斯达克上市。

各大境外证券交易所清醒地认识到:21世纪谁掌握了“中国元素”,谁就赢得了较为美好的未来。因此,中国市场对于境外各大证券交易所而言,不得不重视。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拓展中国优秀企业的上市资源。

在全球市值最大的18家交易所中,亚洲地区占到8家,但在全球资本交易量中亚洲地区仅占一小部分。随着亚洲的复兴特别是中国经济的崛起,亚洲资本市场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新天地。

据统计,去年大中华地区首募发行的平均规模首次超过欧美,仅在香港主板市场进行的首募发行规模就超过了纽约交易所。在香港规模最大的10次首募发行中,有8家企业来自于中国内地。就募集资金而言,香港已是全球第四、亚洲第一,其中三分之二的资金被中国内地企业吸纳,香港交易所已经成为中国内地优秀公司上市融资的首选之地。

众多境外证券交易所越来越重视中国内地市场。不仅拥有地缘优势的日本、韩国、新加坡和中国香港等证券交易所的管理层不断造访中国内地企业界,向来行动迟缓的欧洲众多交易所也开始频繁接触中国政府和企业。

据称,境外证券交易所一面在中国内地开设办事处,零距离的与中国内地优秀企业进行面对面的亲密接触,游说这些企业去它们各自所代表的证券交易所上市;一面又动员政府资源与中国谈判,以换取更多的中国内地企业去海外上市。

而中国证监会公布《境外证券交易所驻华代表机构管理办法》的推出,标志着各大境外交易所有望在内地落地生根。

境外证券交易所为何如此关注中国企业?一方面,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国内企业迫切需要通过融资实行设备改造、扩大生产规模、提高整体竞争力;另一方面,虽然目前国内市场资本比以往充裕,但由于中国资本市场缺乏多层次的、灵活的融资机制,中小企业融资仍然非常艰难,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国内外市场的综合情况使争夺中国上市资源的大戏得以高调上演。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围绕中国企业上市,境外交易所之间必有一番激烈的争夺。

给境外上市泼点冷水

境外上市在解决中国企业资金瓶颈、帮助企业树立海外知名度的同时,也为中国企业跨国资本运作奠定了基础。

但是,监管机构和上市公司都没有清醒地认识到,境外证券交易所在向中国企业招手时,其标准是相对降低的、其规制是相对放松的。降格以求肯定另有目的,千万不能以为中国企业就已具备与国际接轨的能力;千万不能因为中国优秀企业在海外第一次发行上市时大受追捧,就得出中国企业已能够与国际资本市场上的大型企业平起平坐的结论。

有关专家表示,境外上市是让中国企业进入国际资本市场的重要一步,但能否因此获得更多加分而不是减分,中国企业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对于更多境外上市的中国企业来说,首先要补上的一课是如何成为一家合格的境外上市企业。近年来,不论是在纳斯达克、香港交易所,还是新加坡证券交易所,都出现了换手率极低、甚至无人问津的所谓“孤儿股”。

截至去年底,在新加坡证券交易所上市的108家中国企业中,市值超过5亿新币的只有18家,约52家企业的市值都低于1亿新币,投资者的冷淡意味着这个平台在逐渐失去融资的功能,企业难以通过股市套现,甚至面临退市的风险。

事实上,目前不少国内企业开始重新考虑上市的时机和地点。因为此时,国内A股市场正在回暖。显然,无论是从市场的人气还是资金充足程度来看,国内都是企业上市最理想的选择。

相比于赴境外上市的止足不前,由于内地市场的强劲表现,境外大型国有企业回归的步伐一直没有停止过。香港媒体近日透露出中国国务院即将批准5只香港红筹股在内地A股市场上市的消息。继海外蓝筹在A股上演“王者归来”之后,一些海外红筹股企业已在回归之路上渐行渐近。

有关专家指出,中国官方对企业赴境外上市态度的微妙变化,以及国内A股市场的行情回暖,使不少中国企业更愿意选择在国内上市。这些迹象表明,境外证券交易所频繁游说中国企业赴境外上市将面临严峻的挑战!

猜你喜欢
中国元素纳斯达克交易所
三方争购意大利证交所
VITE链上去中心化交易所ViteX公测上线
微软就区块链服务与纳斯达克达成合作
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风”
服装设计中的中国元素研究
中国元素在城市空间中的运用研究
美、德创业板市场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纳斯达克”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