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阅读“互动—探究”教学模式初探

2009-11-20 08:29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09年15期
关键词:互动探究学生

陈 法

[摘要]当今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阅读越来越受到重视。《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使得语文阅读教学成为改革的重点。本文从互动—探究方面来谈一谈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见解,以让语文阅读教学生动起来。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 “互动——探究” 学生

当今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阅读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阅读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再加上高中是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时期,因而,阅读教学必然会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爱护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十分重要,对学生加强互动—探究方面的引导更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该怎样建立互动—探究的学习方式呢?笔者认为,首先我们对互动—探究教学模式要有所了解。

所谓“互动”是指阅读教学过程中的三个主要要素——教师、学生、教材所构成的互动关系,即教师、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阅读教材,深入教材内部,与教材对话,从而产生超越字面意义的理解,然后通过教师与学生对话、学生与学生对话,将“理解”汇拢、交流,这样既对教材进行修正、补充和丰富,也使教师、学生群体、学生个体在对彼此“理解”反思的基础上,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提高理解能力。

一、“互动—探究”教学模式具有两个重要特征

1.以学生为中心,加强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的互动

“互动—探究”教学模式一定要以学生为中心,在学生对文本有初步探究的基础上突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说:“教师的教为的是学生的学。学生的学习是有对象的,有内容的,这就是学习的客体。谁来学呢?学生。学生必然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从这里可以看出,学生才是学习活动的主人,只有通过学生自己对文本的感知,理解的才是学生最真切的感受,别人是无法越俎代庖的,不理解的才是学生和老师需要共同探究的。我们一些老师在讲台上讲得天花乱坠,而学生在下面听得昏昏欲睡,其中有些内容都已是学生掌握了的,造成这样的原因就是我们忽视了学生,甚至可以说是在进行“目中无人”的教学。钱梦龙老师提倡“目中有人”的语文教学,这个“人”就是学生。“目中有人”就是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的交流,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同时还要发扬教学民主,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允许学生有自己的见解,没有必要用教学参考书上的答案统一学生的认识。著名的美国实业家罗迦•费•因格不是说过,“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2.学生与文本的互动、学生与学生的互动、学生与老师的互动都必须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

“互动—探究”不是一种无序的教学方式,不是放任学生,而是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它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一是有一个以‘学为中心的探究学习环境,二是老师给学生提供适当而且到位的帮助和指导。过去的阅读教学,基本上是一种“接收学习”,教师讲,学生听。互动—探究教学模式必须改变这种现状,而代之以学生与文本互动,学生与学生互动,学生与老师互动,再加教师点拨,一切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语文学习关键是要学生自己能够对知识和技能进行内化,这种内化需要通过学生自己的亲身体验才能实现。因此,阅读教学要给学生提供“内化知识技能”的时间和空间。首先要注重学生与文本的互动,让学生进入内容之中,进入作者的思想境界之中,把讀书思考的权利还给学生。教师要少讲,教师的首要任务不是讲授课文,而是引导学生学习。对于学生的学习,教师要发挥的是主导作用,而不是替代作用。教师要引导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看法,老师学会倾听,并给出适当的评价,老师始终要维护这种愉快的学习环境。

二、在实际教学中,“互动—探究”教学模式需要注意几个环节

1.因势利导,设计生动的导语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很多老师没有认识到导语的重要性,随便设计一点导语,或者没有,不知成功的导语就如乐章的序曲,使学生一开始就受到强烈的震撼;就如深深拉开的序幕,让学生一眼就看到精美的置景;又如打开了宝藏的大门,满眼珠宝的光芒。如讲《纪念刘和珍君》时,我们或许可以及时将北约轰炸我驻南联盟使馆事件后人民群众义愤填膺的正义呼声与课文中鲁迅先生悲愤不已的内在情结联系起来,用时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打开他们心中的话匣子。再如,《谏太宗十思疏》可借用魏征语“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或“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等句导入新课,简洁自然,顺理成章。

2.注重学生诵读和老师范读

朗读是一项口头语言的艺术,需要创造性地还原语气,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活生生的有声的口头语言。写文章是一种创造,朗读则是一种再创造。语言学家德•索绪尔说:“语言符号不是联系一个事物或一个名称,而是联系一个概念和一个听觉形象。”这个“听觉形象”不仅仅包含有理念上的内容,而且包含有感情上的内容,它所表达的内容比文字符号所能表达的内容要多得多。俞平伯先生在论及诗词的阅读和欣赏时,认为“目治”,即一般的阅读,仅能达到“泛览”水平;只有“耳治”,即朗诵或吟哦,才能深入地理解作者的真意。所以我们在进行语文教学,特别是诗词教学的时候,要特别注重诵读,要鼓励学生大声诵读、有情调地诵读,做到神态大方;还要听录音或由老师自己范读,来感染学生,读出文章的意蕴。

3.调动学生讨论,老师学会倾听,注重评价

加拿大著名教育家马克思•范梅南说:“一个真正的发言者必须是一个真正的倾听者,能听懂我们日常听觉范围以外的深层含义,能倾听世间各物对我们说的话。”倾听可以增进沟通,促进理解,整合意见,达成共识。在倾听中交流,在倾听中沟通,最终实现教学相长。在教学中老师的倾听往往被忽略,但我认为它是非常重要的。传统的师道尊严从一开始就让我们失去了倾听的耐性,我们或是一概自己讲,或是主观臆断,或是自以为然,或为了赶进度,没有给学生充分发言的机会,究其原因还是我们首先不善于倾听。

4.在学生探究之后,老师要组织学生交流归结

学生在对文本探究,学生与学生探究之后,老师要进一步组织学生针对先前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归结。在课堂上再次让学生交流,把自己获取的答案和相关信息进行介绍,并做好笔记。这一次进一步的交流是让学生充分共享资源,达成共识,也充分结合众人之长。交流完后,还可组织学生写一点这篇文章的阅读体会、读后感、鉴赏分析、综合分析之类的文章,强化学习的过程和效果。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归结的方法,同时收集较好的归结图表、文章,反馈给学生,这就完成了“互动—探究”的整个过程。

参考文献:

[1]阎艳齐.语文教学中教师的倾听艺术.教育艺术,2004,(11).

[2]吴丹青.“体验一探究”阅读教学模式的建构.教学月刊•中学版.

[3]靳玉乐.探究教学论.2001.

[4]王凤玲.论互动式阅读教学的策略.

[5]语文课程标准.

猜你喜欢
互动探究学生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赶不走的学生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学生写话
浅谈粉丝经济与网络造星的互动关系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关注生成,激活学生认知
奥巴马与劳尔本周“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