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理论与大众传播研究

2009-11-24 07:54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09年6期

李 慧

[摘要]符号学不仅是一个研究领域,而且还是一种综合的跨学科的方法论。符号理论的发展将对传播研究产生深远意义。本文根据莫里斯符号三分法来探讨此问题。

[关键词]符号理论;莫里斯符号;传播研究

符号和语言研究是传播理论的重要核心。它不仅提供了一种观察传播的方式,而且对目前在传播理论研究中运用的各种观点都带来强大影响。

一、符号学理论的发展

符号学(semiology或semiotics)是关于符号和符号系统的一般科学。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认为,符号由能指(signifier)和所指(signified)构成,能指是具体的事物(符号形式),所指是心理上的概念(符号内容),两者之间的联系是任意的、武断的。这就是索绪尔所说的二元关系的符号理论。应用这种理论,我们很方便地解释一切符号现象。例如中国的“龙”是符号,那种奇特的动物形象是符号的能指,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是所指。

在这种二元关系理论提出的同时,美国哲学家皮尔斯把符号分为三种:符号形体(representamen)、符号对象(object)和符号解释(interpretant)的三元关系。在他看来,正是这三元关系决定了符号过程的本质。应用这种三元关系的符号理论,我们也能很方便解释所有的符号现象。例如商店的招牌是符号,招牌上的文字或图案是符号形体,它所指代的商店是符号对象,文字和图案所传达的讯息是符号解释。

二、从语形学看大众传播研究

莫里斯将符号学的研究区分为三个组成部分,即语形学、语义学和语用学。语形学不是研究符号的整体,因为符号的整体包括符号形体、符号对象和符号解释,而语形学只研究符号的形式,研究一个符号系统内部符号的形式与形式之间的关系。符号形式即是能指,因此,语形学的研究对象,可以更为准确、鲜明地表达为语形学研究符号系统内的符号能指与能指之间的关系。

语形学上有一点讲的是利用语法上的规则来将各种符号组织起来,这也被称之为句法代码。在大众传播中可理解为由一套使得人们在各种情景中能够进行传播交际的可归纳的特征组成。句法代码对不享有共同经验的人进行交际是要的。因此,人们懂得句法代码,因为他们知道语法规则和词语的外延意义。人们在交往中运用符号传达信息,这传达的过程就是从表达到理解的过程,也就是传播理论上所说的编码和解码过程。语言符号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人类运用它来传达思想,交流感情。而它的编码就有自己一套规则系统。但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改变和使用这种规则的情形是因人而异,变化繁复。艾柯曾经讨论了人们使用符号的四个方式。第一个是识别,即人们把符号视为某种可触及的东西的表示。医生对病症的识别,侦探使用线索就是例子。第二是例示,即人们指示代表某物的例子。例如,你可能拿起一个空的苏打罐头向你朋友显示,请他到商店去买一罐苏打来。第三,即把任意的符号与其他符号结合起来使用。语言、某些姿势、标记、乐谱等等都是复制的形式。最后一个是发明,即提出组织代码的新方法。艺术是发明创造的一个佳例。

三、从语义学看大众传播研究

符号是传递信息的。每一个符号都是形和义的结合体,符号学中的语义学就是研究符号意义的科学。莫里斯在1938年给语义学所下的定义是:语义学研究“符号和其所指示对象之间的关系。”根据大众传播的定义“大众传播就是有关符号的的选择、制造和传递的过程,以帮助接受者理解传播者在心中相似的意义。”大众传播过程中充满了符号和由符号构成的文本,符号对于理解和研究大众传播,从信息的文本角度上来看开辟了一条柳暗花明之路。

核心传播理论的议题有讯息产生、意义、讯息结构、互动的动力和制度的动力等五类,其中前三项和文本概念直接相关。文本概念指出了讯息是由受社会文化系统影响的个人所生产的,其意义存在于符号中,也存在于文本之中,明显地,文本的受重视已经是传播研究的普遍认识。在研究对象的启发上,文本概念扩大了研究者传统上对媒介讯息的理解,因为媒介不只是语言、文字而已,讯息的沟通与传达在现代社会已是多元形式的表现。因此分析的对象不是媒介及其作用,而是符号客体,从这些符号、象征的研究中可以发现不同传播现象中存在的固定思维模式而成为传播研究重心的理论基础。在基本名词的定义方面,文本分析促使人们思考意义面向文化建构的问题。它协助传播研究将广泛的社会事物包含流行、风潮等合理化为研究对象的重要概念,这些都促成了文本分析在传播和文化研究上的发展。对传统的传播研究方法层面上来说,文本分析逻辑上必然代替了内容分析,因为它重视的是个人在诠释内容时受到社会文化因素影响所形成的实际效果。

广告经常利用摄影或印刷上的技术,将原本属于某一特定的图像移花接木到别的图像里。例如有一个卖面条的广告是这样的:在一个碟子里,通常应该是盛食物的地方,盛着一片洒满金色阳光的麦田。根据一般规范,我们会期待看到一份精心烹调的美食盛在碟子上,而此处呈现的是食物的天然原料生长在和煦的阳光下。

四、从语用学看大众传播研究

莫里斯所说:语用学研究“符号和解释者之间的关系”。而符号情景既包括符号的解释者或使用者,也包括符号的起源、应用与效果,所以我们可以说:语用学研究符号情景中的意义,传播理论上的话语理论正是契合了这点。对讯息结构的研究叫做话语分析。关于话语分析的理论,它们有共同关心的方面。首先,它们都关注话语组织的方式,即传播者用来产生及理解说话和其他形式的讯息规则,研究话语形式在上下文中的意义。第二,话语被视为行动,它是一种一般用词语行事的方式,语言使用者不仅知道句法规则而且知道用更大的语言单位完成社会情境中的语用目标的使用规则。第三,话语分析搜索实际的传播者从他们的视角出发所采用的规则。从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上看,传播学上喜欢采用的方法是“内容分析”(content analysis),大略说来,内容分析是“建设性”的,而话语分析是“批判性”的。内容分析的着眼点在于通过分析具体的传播内容,如遣词用语是否得当、篇章结构是否合理、画面构图是否完美等等,进而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建议献策。而话语分析则不屑于此,它的目的在于觉得三尺,大拆烂污,将话语中隐含的意识形态暴露出来,以警世人。

新闻报道是接触最多的一种书面话语类型,其中报纸的新闻文本在整个大众传播活动中又至关重要。所以对新闻的话语分析不仅有助于了解其他的媒介话语,而且更关系到对大众传播社会功能的认识。但是,针对新闻话语的研究往往把重点放在“语境”方面,如制约新闻生产的社会、文化或意识形态因素,而很少关注新闻文本本身,更没有人分析新闻文本与社会语境之间的确切关系。因此,要对新闻话语的内在结构进行分析,而这种分析的基本理路则源于结构主义的符号分析。以往这方面的许多传播研究都着眼于意识形态的研究,以宏观社会分析为基调,结果忽略了微观层面上的意识操演实际过程,因而无法将社会意识及其权利关系与新闻话语的具体实践和实际运作真正贯通起来。因此要将宏观和微观结合,才能使人们对认识对象看得更加清楚,使一些在外部研究中无法解决的问题得到合理的阐释。这或许是符号学对新闻传播研究的最重要的价值之一。

符号学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研究传播内容,为传播研究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式,所以,批判学派大多使用它来以此研究传播表面现象背后更深层的权利结构和社会背景。

参考文献:

[1] 陈宗明、黄华新主编.符号学导论[M].河南人民出版社,2004.

[2] 李彬.符号透视:传播内容的本体诠释[M].复旦大学二出版社,2003.

[3] 斯蒂文.小约翰著.传播理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4] 张韧弦.形式语用学导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5] 陈阳.符号学方法在大众传播中的应用[J].国际新闻界,2000,(4).

作者简介:李慧(1983—),女,湖北潜江人,江西师范大学传播学院2007级硕士,研究方向:传播理论。